|
|
“这套设备即将投产,目前已有十多个试产订单在排队等待。”15日,在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长丝部R区车间里,刚刚获评“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的公司副总经理韦开顺,正和团队一起为单螺杆切片纺试验机技改项目做最后的调试,“7月立项规划、9月开始施工,通过我们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的创新设计,机电仪团队自主改装,这个小试装置可以兼容更多原料和工艺,产品更具差异性。”
南通恒科智能纺丝工匠,是和韦开顺并肩创新攻坚的团队,也是和恒力(南通)产业园一起成长起来的劳务品牌。从2011年恒力(南通)产业园奠基至今,该劳务品牌直接带动来自全国23个省份、33个民族的近万人就业,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技能评价机制,逐步打造出一支以“智能纺丝”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这几年户外风盛行,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启动了“-35℃极寒防护用功能化超保暖纤维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研究,去年还被认定为南通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我们解决了常规保暖纤维中空度低、力学性能差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提设想、工艺人员定参数、一线班组帮验证,缺一不可。”韦开顺说,一线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人员的设想能否落地,企业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推行系列奖励措施,对员工创新成果给予相应奖励。
“我们在一线参与了很多创新项目,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操作法,让我们更有荣誉感,更有干劲。”“郑锋祥阳离子生头丝速控制操作法”的开创者郑锋祥在公司工作已经超过20年,于2019年晋升为班长,负责长丝生产运转班组的日常管理与生产协调工作,“我是公司‘蜘蛛侠计划’第四期的学员,边上班边拿了大专文凭,还成功通过技能等级认定,获得了高级技师资质。”
技能等级提升,员工可以在企业的创新革命中更好发挥作用,工资收入会增加。员工有了更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积极性很高。2020年,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获得了化纤后处理工、纺丝工等7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格,员工可以通过考核获得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我们将企业自身的培训体系和人社部门的培训要求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培训更有效率。”该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陈娟娟介绍,目前公司已拥有技能人才超过4000人,其中高级工以上占比65%。
“‘新星’代表着‘新技能、新工艺、新未来’的理念,这与我们智能纺丝工匠品牌的内涵高度契合。”韦开顺说,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智能工厂,引进自动落筒、自动包装等智能设备,培养员工掌握智能制造的新技能;持续推进技术革新,研发的超细旦、高异形等新工艺,不仅满足了国内外高端面料市场的需求,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我们还在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储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