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南通新闻
开足马力抢收 确保应收尽收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字体:[ ]

    金秋时节,行走在南通乡间,“大地流金”稻浪飘香:连片稻田翻涌着金浪,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甜,收割机、运粮车往返轰鸣穿梭……据市农业部门最新数据,今年全市水稻种植274.2万亩,截至10月29日,已收获水稻102.4万亩,收割进程近半。

    29日,走进如皋市白蒲镇合兴村,只见水稻田里4台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作业:前端割台吞进沉甸甸的稻穗,出料口随即倾泻出金黄的谷粒。

    “从10月26日开镰到现在,每天能收割150亩左右。”合兴村党总支书记陈永建介绍,当前,村里3000多亩水稻已收割500多亩,累计收获稻谷30多万公斤。合兴村利用土壤富硒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富硒特色稻米产业。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生产新米5000斤。“今年虽遇过几次恶劣天气,但收成比往年还小幅提升。”

    放眼田野,秋收图景早已换上“新容颜”。“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工弯腰收割的田间常态,如今早已被大农机的高效作业改变——收割机“吞稻吐金”沿着田垄推进,旋耕机紧随其后碎秆还田,运粮车稳稳候在田埂边,接过刚卸下的金黄谷粒,整套流程紧凑又顺畅。

    在通州区金沙街道万亩粮田的收割现场,农资车、粮食运输车沿着平整的农路来来往往,基地7100亩稻田从10月25日启动收割,目前已完成3500亩,亩产约1200斤。

    不同于传统秋收的“地上忙”,这里的空中“有帮手”。29日,无人机不时盘旋作业,通过航拍观察稻田情况,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江苏农垦海安分公司金沙基地主任黄建介绍,收割环节专门请作业队集中推进、稻谷收割后统一烘干、再批量出售给苏垦米业、通粮集团,形成“种—收—销”的完整链条。

    “减损就是增收。”金沙街道新打造的四条“彩虹农路”,串联起了7公里环形路网,“大型农机能直接开到田边,每亩运输成本能省30到50元,粮食在转运中的损耗也大幅减少。”黄建算了一笔账,路网畅通不仅减负,更让南通丰收的成果能更快、更稳地送抵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