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4日下午,2025健康中国建设大会平行专题会场活动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南通市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七大核心专题展开深度研讨,在老年健康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康养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凝聚共识、分享经验,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南通智慧与力量。
养老服务优化,科技赋能与保障创新并行
在“老年健康数字服务与素养提升”专题会上,与会人员聚焦医养康一体化智慧管理、智联康复等关键领域,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尊严,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会议还介绍了南通市构建的社区嵌入式康养服务、机构专业服务、人才系统培育、居家精准服务全链条康养服务体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密忠祥表示,南通具备康养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与社会需求,未来需整合医疗、康复、养老资源,形成“防、筛、诊、治、康”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康复及生活照料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专题会上,嘉宾们围绕长护险制度发展趋势、长护师培养实践等内容交流分享。南通市在该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得广泛认可,作为全国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城市,南通建成全国首个长期护理服务产业园,推动“长期照护师”首证落地并推出普惠型商业补充护理险“南通护理保”。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11.7万失能人员减轻家庭负担超30亿元。南通市医疗保障研究会会长顾忠贤介绍,全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达38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
推进产教融合,助力康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银发经济产业发展专题会”汇聚政府、医院、学界、企业多方力量,共同探讨医养结合、科技赋能、产业协同等关键议题。通用技术康养公司副总经理胡杨介绍,企业正全力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推行“1+X+N”发展战略,让优质老龄健康服务在基层扎根。
“全龄康养产教融合创新研讨会”上,南通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与多方签署合作协议,涵盖产业学院共建、校企合作、医校协同育人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南通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副校长葛玉军表示,将利用合作资源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培养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形成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友华则强调,人才培养需强化院校与产业界、医院的密切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无缝对接,让毕业生快速融入康养服务体系。
深耕特色领域,汇聚多方面智慧提质增效
在“精神卫生与儿科服务专题会”上,嘉宾们围绕儿童多发病、罕见病诊疗,以及神经免疫领域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等内容展开研讨。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吕海涛提出,儿科服务应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儿童健康服务为中心”,儿科医务工作者需在疾病治疗与健康管理两端齐发力,切实落实“儿童优先”的医疗服务理念。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聚焦中医院发展痛点破解、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凝聚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发展共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刘胜提出,中医院需在传承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现创新突破。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题会上,与会嘉宾围绕高水平公共卫生应用研究院建设、超大城市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等内容展开交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群红指出,南通市疾控中心积极与科研机构、大学合作,在人才培养、监测体系建设、应急处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次会议通过拓展思路、深化疾控体系改革,进一步夯实了“健康南通”战略的实施基础。
七大专题分会场的密集研讨与成果分享,既展现了南通在康养产业、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先行探索成果,也汇集了全国各方的前沿智慧,将进一步推动医养康模式创新升级,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