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记者 彭军君 通讯员 任德国)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公布2022年度农村公路品牌提升成效评选结果,南通收获颇丰:如皋“走如意路·往皋处行”入选2022年度江苏十大优秀农路品牌;如皋、如东、启东、通州、海安、海门等共8条路入选省级“美丽农村路”“平安放心路”样板路。
俯瞰江海大地,连线成网的四好农路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路安:护路有路长 巡路有“神器”
“公路部门专门开了数字农路App使用推广会,现在我们巡路效率更高了。”海门头桥村乡村公路专管员陈亚钧说。2022年,海门将“路长制”与“智慧农路”管理系统相结合,开展“智慧路长”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路长巡路”小程序,实现闭环管理,让农路管养无“盲区”。
“现在,农村公路整治一新,路边安装了38杆太阳能路灯,我们好几个村小组都亮起来了。”4日,说起村里最近的变化,海安孙庄街道雅河畔的村民分外高兴。2021年,孙庄街道富民路旁设置了全省第一个“路长信箱”,搜集建议、接受监督。信箱设置后,根据群众的建议,富民路上增种了南天竹,完善了农耕文化体验小院,开展了垃圾四分类并定时、定点收集,使这条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去年以来,我市管养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值达86.6,县道优良路率达92.7%,乡村道优良路率达86%,县道机械化清扫率达80%。南通全域入选江苏省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海安“路长制”经验做法被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路美:一条农路就是一个景观带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街道)近海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跃入眼帘:农路畅通整洁,房屋整齐排列,小河清澈见底,邻里其乐融融。
近海村是一个小渔村,曾经村里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泥泞不堪的乡村小路给水产品运输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海村积极整合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如今,乡村旧貌换新颜,“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已成为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行驶启东合作镇的音乐公路上,车轮与农路摩擦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熟悉旋律就会缓缓响起。这条乡村公路全长456米,以路面为唱片、车轮为唱针,当汽车以35公里至40公里时速驶过时,胎噪就“变声”为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我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一批“畅安舒美”的美丽农村路,有条件的路段通过设置竹篱笆、铺设草坪砖、种植红叶石楠等多种方式自然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新改建农路同步实施,农村公路正变成一条条绿色的生态走廊。
路畅: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王洪军是如皋磨头镇丁冒村的农场经营者,经常需要从网上购买种子、铲子等农资、农具。以往,快递公司配送的物品都只送到磨头镇上的网点。如今,公交车每天都将包裹带到各个村公交站点,他们农场就是站点之一。
这是如皋着力解决“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探索推出的“交邮融合,共同配送”服务,依托镇级综合服务中心开展,配套12辆专用车。目前,如皋已经建设了丁堰和磨头两个仓配综合服务中心,申通、中通、韵达等公司的快递都送到这里,统一二次分拣之后由交邮融合公交车配送到村。
村民生活的改变,并非如皋一地。目前,全市多地均开启“公交带货”模式,实现“交邮惠民”,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六个县(市、区)共有公交线路310条,行政村通客车率继续保持100%,实现持续稳定运行。海门获评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海安建成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全市农村物流达标(示范)县覆盖率达到50%。
路富:触“网”远销释放新动能
交通兴,财富来。
“下面要介绍的一款产品是杂粮喂养产出的鸽子蛋,营养价值是鸡蛋的25倍,每天现捡现发,单个克重在20克以上……”在海门四甲镇的农产品直播间,主播正在滔滔不绝地推销鸽子蛋。得益于海门“四好农村路”建设,曾经位置偏僻、交通阻隔,影响当地发展特色农水产业的四甲镇头桥村现如今也搞起了电商直播,开始了触“网”远销之路。
走在去年底新建成的启东东海镇新东公路上,平坦宽阔的路面让人眼前一亮。新东公路沿线不少村民以种植、售卖蔬菜为生。“以前一下大雨,村里送蔬菜去镇上,路难走,还经常沾一身泥水。现在好了,修了干净结实的水泥路后,他们去镇上卖菜更方便了。”村民陈志康对翻新后的新东公路赞不绝口。
一条条希望之路,一头连接着青山绿水,一头连通着民心,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是串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我市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铺就致富坦途,筑起农民群众奔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