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汇长三角好物,集陕西名优品。昨天,2025长三角名优农产品供销市集暨苏陕协作陕西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在环西文化广场开幕。活动现场汇聚了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陕西的3000余款优质农产品,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上午9时,市集现场已是人头攒动。海安麻虾酱、如东狼山鸡等南通本土农产品,与上海的枫泾丁蹄、浙江的金华火腿、安徽的黄山毛峰等长三角特色美食同场展销,让人目不暇接。不少市民穿梭于摊位之间,或品尝时令特产,或精心挑选商品,很快便收获颇丰,手中提满了大包小包。
“伴今”猪头肉油润鲜香,色泽诱人;刚出炉的黑塌菜包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在“苏·皋长寿”展位前,聚满了前来采购的市民。“早晨新鲜采摘、带着露珠的60多斤黑塌菜,半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江苏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崔丹丹欣喜地说道,他们此次带来的白萝卜、黑猪肉等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黑塌菜正在紧急联系补货,“就连鸽子蛋也只剩下最后两盒了,卖完就没啦!”
“来自启东的‘地产三宝’,新鲜的山药、芋艿、香芋,欢迎来选购!”阵阵吆喝声下,市民们纷纷停下脚步,围在展位前仔细询问。启东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朱海慧热情地介绍道:“这次我们带来了青玉米、青蚕豆、青豌豆、青毛豆、青皮长茄、洋扁豆、甜芦稷等特色农产品,以及吕四鲳鱼、黄鱼、海蜇等海鲜产品,一亮相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市集活动,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真正实现助农惠农的美好愿景。
此次长三角名优农产品供销市集选址南通,源于我市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基础、现代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及广受欢迎的优质农副产品。近年来,南通市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南通新增海门香芋、如皋黄鸡、启东青皮长茄等15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跃升至29件,连同32件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家族”成员扩容至61件。此外,“鲜活海门”“寻味海安”“通香味来”“苏·皋长寿”“如意东方”等多个区域公共品牌,更是形成了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品牌体系。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供销系统以实干深耕沃土,以服务联结产销,让土地愈发丰饶、让耕耘收获价值。市集不仅为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提供了展示舞台,也为陕西的“好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借着长三角的“好市”实现了“助农增收”与“惠民利民”的双向奔赴。
“这是我们陕西特色的火晶柿子,刚摆出来一个多小时就卖了30多盒。”陕西供销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员工白女士说,市集上,梁家河小米、徐香猕猴桃、长安糕、洛川红富士等各种陕西特色农产品大放异彩,“‘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这次市集,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陕西农产品不只‘出陕入苏’,更在‘融入长三角’。”
“先尝后买,美味难忘。”市集现场,众多商家纷纷推出免费试吃活动,摊主们拿着产品讲产地、说工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体验,很快促进了交易转化。“这个活动办得很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这么多各地的优质农产品。我刚才尝了陕西的猕猴桃、盱眙小龙虾,味道都特别好,我准备多买一些,让家人也尝尝。”家住友谊桥附近的市民刘阿姨笑着说道。一旁,本想着来凑个热闹的市民王阿姨,不知不觉间手中也已提上了满满当当的“战利品”:“刚刚一路走来,买了芋艿、莲藕、西蓝花,价格实惠,东西新鲜!”
为减轻市民手提重物的负担,市集还开设了“鲜丰汇”消费帮促采购平台展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鲜丰汇”小程序同步上线了供销大集及陕西特色农产品线上专区,打造了“线下体验+线上购物”的双线联动模式。“市民可先免费试吃,再扫码通过官方渠道轻松下单,直接送货上门,方便又快捷。”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将从14日持续开展至16日。除了丰富的农产品展销,现场还集中呈现了“驻村第一书记”帮扶成果、“新农人”创业项目、退役军人及残疾人就业产品、台资企业精品、苏超联名文创和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科研转化成果,全面展现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