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区刚安装了两处电动车充电桩,现在充电既方便又安全了,‘金快办’办事真的又快又好。”
通州区金沙街道虹南花苑居民提及的“金快办”,是街道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中着力打造的融合党建服务品牌,取“尽快办”的谐音。聚焦民生福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4个方面,街道对各项民生诉求“快”速行动,实现“办”事成效,擦亮“金”字招牌。
聚焦便民,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电动车如何充电,这是让小区居民烦心、社区管理者挠头的烦心事。电瓶车上电梯、挤占消防通道、私拉乱接飞线……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金沙街道经调查研究决定在各小区空旷处因地制宜设置充电桩,居民只需扫码或刷卡就能充电。
“一元钱可充电4小时,充满自动断电。充电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将会报警,后台及时切断电源,确保充电安全。”街道党建办主任祁家中介绍,充电桩安装工作先在天霞、育才等社区试点,接着根据居民需要和实际情况,在全街道实施。“首批安装46套充电桩,17套已经能正常使用,其余29套,我还得抓紧把接电问题解决好。”
“金快办”融合党建服务品牌成立以来,街道建设局、为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等部门不断深化“金快办”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党建带群团,构筑街道、村(社区)两级“我来办、帮您办”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机制,打造“保姆式”“店小二”贴心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聚焦三农,提升乡村振兴品质
上月下旬,南山社区卫生所宿舍楼小区的陈奶奶反映,小区围墙外通往城东村的一条路上堆放很多垃圾,长久无人清理,不但污染环境,还影响出行,已经有多人路经此地摔倒。
街道负责农村环境工作的王鑫鑫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联系城东村党支部书记涂孝建,与陈奶奶等一起现场查看情况。垃圾堆放在社区与村交界地带,责任不明确,社区和农村保洁员都不愿清理,越堆越多。
“金快办”就是要尽快办、办得好。街道第二天就安排车辆将垃圾清理干净,并与涉事的社区和村协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以后这里的垃圾由城东村与南山社区的保洁员一人一次、合作清理。”
截至目前,街道共清洁村庄120场次,动员5000余名群众参与,清理农村生活、建筑、白色、河岸等垃圾1.29万立方米。街道还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收运“金沙”模式,仿照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方式,辖区内9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清运车辆,开启“上门取件”。
聚焦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前不久,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亿元项目落户金沙街道。街道经济发展局施华、熊银峰等青年党员干部组成专班,落实“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服务机制,连续加班一周准备相关材料,推进项目开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及时办理,切实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金沙街道紧盯通州区的“一主一新一智”主导产业,大力盘活低效用地,坚持精准招商,从上海、昆山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通用电气设备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街道经济发展局党支部持续擦亮“金快办”融合党建服务品牌,成立“企业防疫攻坚党支部”,指导街道242家企业备齐疫情防控各项物资,有序推进4791名员工接种新冠疫苗;组建青年党员先锋队,深化落实“服务百企百日行动”,共深入走访调研辖区企业800余次,指导4家企业成功申报高企,企业研发经费支出额近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亿元,高新产值占比不断提高。
聚焦网格,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9月下旬,新三园村第二网格长曹邱在网格内日常巡查时,忽然闻到一股莫名的臭味。曹邱多处查看,最终发现问题所在并向总网格长张云汇报。张云立即联系街道建设局、区水环境处、垃圾处置中心派出专业队伍疏通抢修,将这一扰民问题彻底解决。
金沙街道共有118个综合网格长,354名网格信息员。“每天他们都在各自区域巡查,发现问题后提供‘金快办’解决问题。”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张国君主任介绍,9月至今,指挥中心处理网格事件6031件,处理数字城管工单共1122件,处理“12345”工单共644件。
街道机关党支部与10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推行“网格收集、社区汇总,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有问题,找网格”成为街道群众的共识。
日报记者 黄艳鸣 任溢斌 日报通讯员 孙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