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江苏恒科新材料全年有望实现销售突破150亿元的目标,创历史新高——
绿色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09 字体:[ ]

4月初,该公司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内,每条生产线都有集散控制系统,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6月7日,公司副总经理庾夏良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这个车间原来有300多人,如今只需100多人,实现了原料、设备和人力效率的最大化。

恒科新材料是恒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坐落于通州区五接镇开沙岛上的恒力(南通)产业园。恒力项目总投资600亿元,分四期建设。一二三期形成330万吨各类聚酯纤维新材料和100万吨涤纶低弹丝生产能力;四期项目即将开启,主要生产30亿平方米锂电隔膜、光伏背板膜和功能性薄膜。2021年,实现应税销售102亿元,纳税3.3亿元,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行业前列。

面对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需求动力减弱、经济增速下降等压力,恒科新材料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坚持生产防疫两手抓,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把危机变成发展“战机”、转型“契机”。截至5月底,今年营业总收入39.56亿元,同比增长21%。随着新项目的逐步投产,预计到6月底可达到60亿元,全年有望实现销售突破150亿元的目标,比去年增长42%,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苏州、上海等地的疫情导致原材料、设备、产品运输不通畅,俄乌冲突使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企业停工停产导致销售难、资金链紧张,春节后返工困难等问题。”回想起上半年的生产经营,庾夏良感触良多,为保证疫情期间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开通绿色通道,增设上海专班,确保了疫情期间物流运输通畅。

绿色生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这不仅意味着生产“绿色产品”,也要将“绿色生产”的理念贯彻到生产全过程。为此,恒科新材料开发了常压低温染色的阳离子纤维、废物再利用的再生纤维等绿色纤维产品。“相比传统的染色方法,这条生产线生产的涤纶纤维色泽度、饱和度都得到提高,染料吸收率也达到了95%,比传统的方法提高了25%,极大地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庾夏良介绍,该生产线投入30亿元,年产能30万吨,今年12月能投产。

人才是创新的本钱。恒科新材料落户通州13年间,先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43人,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南通高端纺织行业技术的提档升级。目前公司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近40项,鉴定省级新产品近20项。

“我们公司实现了熔纺双组分弹性纤维研发项目的产业化,这是国际首套规模化生产的项目。它不仅减少了小规模生产带来的高能耗,同时也突破了化纤材料只能做外套、不能做贴身衣物的瓶颈。”庾夏良骄傲地介绍。目前,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和奢侈品品牌。

目前,公司通过联合研发和引进等方式,实施自动清板系统、自动检测系统等智能化改造,引入ERP、MES、WMS等智能化系统,实现全流程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公司已成为行业内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

日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日报实习生 马长森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江苏恒科新材料全年有望实现销售突破150亿元的目标,创历史新高——
绿色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09 字体:[ ]

4月初,该公司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内,每条生产线都有集散控制系统,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6月7日,公司副总经理庾夏良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这个车间原来有300多人,如今只需100多人,实现了原料、设备和人力效率的最大化。

恒科新材料是恒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坐落于通州区五接镇开沙岛上的恒力(南通)产业园。恒力项目总投资600亿元,分四期建设。一二三期形成330万吨各类聚酯纤维新材料和100万吨涤纶低弹丝生产能力;四期项目即将开启,主要生产30亿平方米锂电隔膜、光伏背板膜和功能性薄膜。2021年,实现应税销售102亿元,纳税3.3亿元,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行业前列。

面对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需求动力减弱、经济增速下降等压力,恒科新材料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坚持生产防疫两手抓,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把危机变成发展“战机”、转型“契机”。截至5月底,今年营业总收入39.56亿元,同比增长21%。随着新项目的逐步投产,预计到6月底可达到60亿元,全年有望实现销售突破150亿元的目标,比去年增长42%,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苏州、上海等地的疫情导致原材料、设备、产品运输不通畅,俄乌冲突使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企业停工停产导致销售难、资金链紧张,春节后返工困难等问题。”回想起上半年的生产经营,庾夏良感触良多,为保证疫情期间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开通绿色通道,增设上海专班,确保了疫情期间物流运输通畅。

绿色生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这不仅意味着生产“绿色产品”,也要将“绿色生产”的理念贯彻到生产全过程。为此,恒科新材料开发了常压低温染色的阳离子纤维、废物再利用的再生纤维等绿色纤维产品。“相比传统的染色方法,这条生产线生产的涤纶纤维色泽度、饱和度都得到提高,染料吸收率也达到了95%,比传统的方法提高了25%,极大地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庾夏良介绍,该生产线投入30亿元,年产能30万吨,今年12月能投产。

人才是创新的本钱。恒科新材料落户通州13年间,先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43人,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南通高端纺织行业技术的提档升级。目前公司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近40项,鉴定省级新产品近20项。

“我们公司实现了熔纺双组分弹性纤维研发项目的产业化,这是国际首套规模化生产的项目。它不仅减少了小规模生产带来的高能耗,同时也突破了化纤材料只能做外套、不能做贴身衣物的瓶颈。”庾夏良骄傲地介绍。目前,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和奢侈品品牌。

目前,公司通过联合研发和引进等方式,实施自动清板系统、自动检测系统等智能化改造,引入ERP、MES、WMS等智能化系统,实现全流程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公司已成为行业内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

日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日报实习生 马长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