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世界级桥梁工程——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该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全长10.03公里,在桥梁领域创下两项“世界第一”和四项“世界首创”,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新里程碑。在这一重大工程背后,南通制造实力再次赢得瞩目。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主跨1208米的斜拉桥结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天星洲和录安洲专用航道桥则采用主跨388米的公铁两用钢拱桥,同样创下同类型桥梁中的世界最大跨度纪录。
在超级工程建设中,位于如皋长江边的中铁山桥南通公司承担了跨江段钢桁梁和钢塔制造的最大标段CT-A6标段,负责包括主航道桥常州侧44个节段、录安洲桥钢桁梁、附属结构及主塔防撞设施的制造任务,总用钢量约14万吨。
面对大桥跨度极大、荷载极重的挑战,项目团队以多项技术创新保障工程质量。他们构建了以“五线一系统”为核心的钢桥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制造全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管控。首次引进隔板焊接机器人,实现主桁杆件智能化焊接;应用基于三维扫描的数字化拼装技术,使节段线形精度稳定在毫米级;通过U肋熔深严格控制和大节段误差控制标准,显著提升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为进一步提升桥梁杆件制造精度,项目团队展开专项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箱桁组合桥梁弦杆的高精度智能制造。“我们通过智能装备与精细化管理,将桁梁杆件极边孔距偏差严格控制在1毫米范围内,待桥梁架设完成后,栓孔重合率可达到100%,以毫米级精度支撑起这一重大工程。”中铁山桥常泰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王建国介绍。
常泰长江大桥将常州与泰州两市的通行时间从1小时20分钟缩短至约20分钟,不仅为推动跨江城市群协调发展按下“加速键”,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也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