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今年以来为企节支超亿元——
“盘活”生产原料 “多向”降本增效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8 字体:[ ]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智慧物流中心内,电子屏上不断滚动着园区各大平台最新数据。“根据大数据的对比分析,通过多式联运方式,单个集装箱综合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时效提升20%以上。”昨天,园区党工委书记郁江介绍,今年以来,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聚力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已为企业节支超过1亿元。

海安连续多年开展“亲商助企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海安商贸物流园走访了周边100多家与园区平台业务相关联的企业,整合多式联运、期货交割、保税物流、现货贸易、生鲜冷链、快递速运等六大功能,运用“期货带现货”“原料代采+个性加工”“直供+规模集采”等方式,在大宗生产原料“流转”间绘就降本增效新图谱。

市场+平台,助企控降综合成本

月初,海安商贸物流园内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苏中分中心“上新”一则地方小麦竞价销售交易公告,标的是海安通扬河米业有限公司1600吨小麦。

去年8月22日,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苏中分中心成立,依托全国性粮食交易电子平台,整合南通的粮食资源,通过竞价销售、采购,双向交易等形式,提升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种粮大户和粮食企业增效。开业以来,该中心累计成交粮食48.5万吨,成交额13.24亿元。

“分中心成立后,海安在粮食生产、销售、流通方面,逐步形成一条全生命周期闭环链接。我们通过平台竞价采购和竞价销售助力企业交易,推动粮食企业的增收。”该中心业务负责人孙子雯说,去年,南粳稻行情大好,南通一家粮食企业分三笔销售了1000多吨,最高一笔每吨溢价410元,仅此一笔增加效益13.24万元。

苏中分中心通过建立粮油交易群、种粮大户信息群,将交易结果和粮食动态实时分享,每日发放交易提醒。同时,主动联系会员企业,询问近期稻谷价格,进行交易情况结果满意度调查,向会员企业提供有效建议。今年1至4月,总成交量16.23万吨,总成交额4.06亿元,交易最好的时候,粳稻每吨能够溢价300元。

海安商贸物流园还引进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吉林玉米交易市场、海南商品交易市场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6家,让海安企业、商户能够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经过充分竞价,低价买、高价卖。

海安商贸物流园下属商贸物流集团不断创新探索“实体化”运营路径,充分运用市场与平台的优势,介入大宗原料供应链,在现货与期货之间“游走”,运营几年来,年贸易额超过50亿元,为下游企业控降综合成本6000多万元。

仓储+加工,助企减少资金占用

2024年底,海安商贸物流园内的万吨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二期10万吨冷库及2万平方米展示展销配送中心投产运行。

该公司是武汉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低温仓储、供应链管理服务、食用农产品批发等业务。“万吨冷链目标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冷链配送服务中心,在做好常规冷链仓储业务的基础上,谋划与海安保税物流中心合作冻品切割业务。”该公司海安负责人郭凯介绍,进口优质肉制品从保税仓储出关后,通过急冻处理,在恒温车间完成“庖丁解牛”式的精细化分割,可让进口肉制品的产品附加值提升30%左右,实现产业链中游价值重构提升。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除了在运输、仓储等环节发力外,还瞄准下游市场的需求,对原材料进行“定制化”加工。走进盒马食品智能产业园,盖亚乳品和百珍盒马面条两个项目正加紧施工,盖亚乳品在安装设备,百珍盒马项目年底竣工。“盒马项目投资3亿元,目标年产4000万份冷冻面食制品,计划年底前投产。”昨天,项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届时面粉、食用油、蔬菜等各类农产品经过加工后进入盒马全球供应链,增值都在20%以上。

园区内的钢材市场、不锈钢市场,都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仓储中转站,他们引进定制加工企业入驻,做到贸易与加工一体化。

3月4日,中塑通(海安)塑料产业新质力融合发展中心项目落户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该项目建立塑料原料全国分销与国际进出口中心、国内外塑料产业的核心集散地,为塑料领域企业开辟原料代储业务,降低综合成本,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一期可新增年贸易额2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

目前,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通过“原料代储+个性加工”的服务方式,帮助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40%,资金占用减少20%。

直供+集采,助企释放流动资金

海安商贸物流集团立足本土产业生态,精准对接企业大宗原料采购需求,推出“直供+规模集采”贸易方式和“国有仓库质押+动态库存管控”监管模式。江苏季铭国际塑料城作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首个实体化大宗生产原料现货市场,总投资20亿元,其上游为石化炼化工厂,下游为本地及周边新材料企业,本着有效降低周边塑料粒子需求企业原料成本的目标,以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的重要产业板块。

年初以来,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服务季铭塑料供应链企业10多家,品类涵盖钢材、铜杆、PVC等10多个品种,贸易规模突破30亿元,将企业预付资金由行业常规的全款发货压缩至10%至20%,释放更多流动资金,为企业降低综合成本超过5000万元。

季铭塑料城副总经理龙敏介绍:“园区集团公司提供的集采业务,让下游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同时受益,因为集团公司仓库备货充足,能在两小时内完成货物配送,下游客户不用再占用流动资金进行货物囤积,而且相较于过去的零星运输,对物流成本的管控更为精准。”

规模直采降低了全球供应链价格风险带来的影响。海安一家尼龙扎带工厂,每月需求300吨尼龙切片,前期受关税影响,尼龙价格暴涨。该公司负责人说,通过集采供应链集中锁定一个月原材料,避免了原材料后期大幅涨价带来的风险。

园区不仅用中欧回程班列为跨境原料采购提供快而便捷的物流通道,而且对接铁路、海关等部门,用好各类政策,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南通海关海安办事处监管科负责人介绍,海关有“中欧班列回程运费扣减”的政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方向的回程班列先后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为金洲粮油等企业节约税款超80万元。

目前,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正围绕该市在开发园区经济强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新要求,以聚焦打造全省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标杆、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的目标定位,多举措优化物流链、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效控降,努力以一域之力为全局担当。

日报记者 赵勇进 日报通讯员 蔡诚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今年以来为企节支超亿元——
“盘活”生产原料 “多向”降本增效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8 字体:[ ]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智慧物流中心内,电子屏上不断滚动着园区各大平台最新数据。“根据大数据的对比分析,通过多式联运方式,单个集装箱综合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时效提升20%以上。”昨天,园区党工委书记郁江介绍,今年以来,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聚力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已为企业节支超过1亿元。

海安连续多年开展“亲商助企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海安商贸物流园走访了周边100多家与园区平台业务相关联的企业,整合多式联运、期货交割、保税物流、现货贸易、生鲜冷链、快递速运等六大功能,运用“期货带现货”“原料代采+个性加工”“直供+规模集采”等方式,在大宗生产原料“流转”间绘就降本增效新图谱。

市场+平台,助企控降综合成本

月初,海安商贸物流园内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苏中分中心“上新”一则地方小麦竞价销售交易公告,标的是海安通扬河米业有限公司1600吨小麦。

去年8月22日,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苏中分中心成立,依托全国性粮食交易电子平台,整合南通的粮食资源,通过竞价销售、采购,双向交易等形式,提升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种粮大户和粮食企业增效。开业以来,该中心累计成交粮食48.5万吨,成交额13.24亿元。

“分中心成立后,海安在粮食生产、销售、流通方面,逐步形成一条全生命周期闭环链接。我们通过平台竞价采购和竞价销售助力企业交易,推动粮食企业的增收。”该中心业务负责人孙子雯说,去年,南粳稻行情大好,南通一家粮食企业分三笔销售了1000多吨,最高一笔每吨溢价410元,仅此一笔增加效益13.24万元。

苏中分中心通过建立粮油交易群、种粮大户信息群,将交易结果和粮食动态实时分享,每日发放交易提醒。同时,主动联系会员企业,询问近期稻谷价格,进行交易情况结果满意度调查,向会员企业提供有效建议。今年1至4月,总成交量16.23万吨,总成交额4.06亿元,交易最好的时候,粳稻每吨能够溢价300元。

海安商贸物流园还引进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吉林玉米交易市场、海南商品交易市场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6家,让海安企业、商户能够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经过充分竞价,低价买、高价卖。

海安商贸物流园下属商贸物流集团不断创新探索“实体化”运营路径,充分运用市场与平台的优势,介入大宗原料供应链,在现货与期货之间“游走”,运营几年来,年贸易额超过50亿元,为下游企业控降综合成本6000多万元。

仓储+加工,助企减少资金占用

2024年底,海安商贸物流园内的万吨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二期10万吨冷库及2万平方米展示展销配送中心投产运行。

该公司是武汉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低温仓储、供应链管理服务、食用农产品批发等业务。“万吨冷链目标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冷链配送服务中心,在做好常规冷链仓储业务的基础上,谋划与海安保税物流中心合作冻品切割业务。”该公司海安负责人郭凯介绍,进口优质肉制品从保税仓储出关后,通过急冻处理,在恒温车间完成“庖丁解牛”式的精细化分割,可让进口肉制品的产品附加值提升30%左右,实现产业链中游价值重构提升。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除了在运输、仓储等环节发力外,还瞄准下游市场的需求,对原材料进行“定制化”加工。走进盒马食品智能产业园,盖亚乳品和百珍盒马面条两个项目正加紧施工,盖亚乳品在安装设备,百珍盒马项目年底竣工。“盒马项目投资3亿元,目标年产4000万份冷冻面食制品,计划年底前投产。”昨天,项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届时面粉、食用油、蔬菜等各类农产品经过加工后进入盒马全球供应链,增值都在20%以上。

园区内的钢材市场、不锈钢市场,都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仓储中转站,他们引进定制加工企业入驻,做到贸易与加工一体化。

3月4日,中塑通(海安)塑料产业新质力融合发展中心项目落户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该项目建立塑料原料全国分销与国际进出口中心、国内外塑料产业的核心集散地,为塑料领域企业开辟原料代储业务,降低综合成本,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一期可新增年贸易额2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1000万美元。

目前,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通过“原料代储+个性加工”的服务方式,帮助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40%,资金占用减少20%。

直供+集采,助企释放流动资金

海安商贸物流集团立足本土产业生态,精准对接企业大宗原料采购需求,推出“直供+规模集采”贸易方式和“国有仓库质押+动态库存管控”监管模式。江苏季铭国际塑料城作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首个实体化大宗生产原料现货市场,总投资20亿元,其上游为石化炼化工厂,下游为本地及周边新材料企业,本着有效降低周边塑料粒子需求企业原料成本的目标,以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的重要产业板块。

年初以来,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服务季铭塑料供应链企业10多家,品类涵盖钢材、铜杆、PVC等10多个品种,贸易规模突破30亿元,将企业预付资金由行业常规的全款发货压缩至10%至20%,释放更多流动资金,为企业降低综合成本超过5000万元。

季铭塑料城副总经理龙敏介绍:“园区集团公司提供的集采业务,让下游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同时受益,因为集团公司仓库备货充足,能在两小时内完成货物配送,下游客户不用再占用流动资金进行货物囤积,而且相较于过去的零星运输,对物流成本的管控更为精准。”

规模直采降低了全球供应链价格风险带来的影响。海安一家尼龙扎带工厂,每月需求300吨尼龙切片,前期受关税影响,尼龙价格暴涨。该公司负责人说,通过集采供应链集中锁定一个月原材料,避免了原材料后期大幅涨价带来的风险。

园区不仅用中欧回程班列为跨境原料采购提供快而便捷的物流通道,而且对接铁路、海关等部门,用好各类政策,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南通海关海安办事处监管科负责人介绍,海关有“中欧班列回程运费扣减”的政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方向的回程班列先后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为金洲粮油等企业节约税款超80万元。

目前,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正围绕该市在开发园区经济强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新要求,以聚焦打造全省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标杆、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的目标定位,多举措优化物流链、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效控降,努力以一域之力为全局担当。

日报记者 赵勇进 日报通讯员 蔡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