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全国劳动模范”李兰女:坚定不移走好纺织路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1 字体:[ ]

“五一”前夕,江苏大生集团创新管理中心主任、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李兰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北京人民大会堂载誉归来,她感慨道:“激动之余,更感责任重大。我将携手团队,坚定不移走好纺织路。”

20多年前,怀揣纺织梦想的李兰女,从泰州的乡间小路出发,来到被誉为“纺织之乡”的南通,自此与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集团结下不解之缘。凭借扎实肯干、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李兰女从一名普通车间挡车工逐步成长为棉纺工艺管理技术拔尖人才。

初入车间,面对老旧的机器设备和较差的卫生环境,李兰女也曾有过转行的念头。但内心深处的声音一直提醒她: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需要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织新篇”。

江苏大生集团前身是张謇先生于1895年创办的大生纱厂,被誉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常青藤”。2015年,大生集团率先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全国产设备的数字化纺纱车间。面对“国产设备整经断头高容易脱节”难题,李兰女牵头成立“党员突击队”,带领团队经过几十万次重复检查和调试,让20多万个零部件循环工作,最终攻克难关,让国产设备实现世界一流水平,她信念坚定:“国产机必然是‘争气机’!”

李兰女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团队协作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车间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车间设备的多面手。”她组织开展操作技能比武300多人次,助力一线员工快速上岗、提升薪酬待遇;培养80后、90后一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复合型员工50多人,打造了一支团结有力的“五指捏成拳”一流团队。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李兰女积极运用E系统、专家系统等数字化管理工具,将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个性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车间产量同比增长5%,生产效率提升7%,原料利用率提高1%,每年可节约原料成本约50万元。大生集团坚持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提质降耗理念贯穿产品诞生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细纱负压控制上执行数字化联动,根据生产状态和纱线断纱情况实时调整能耗使用量,实现节能降耗目标。”车间生产过程中难免遇到能耗问题,李兰女带领团队正在加紧做该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20多年的生产实践让李兰女深刻感悟到纺织工艺技术性之强。她扎根一线,锤炼技能,同时利用工余时间,在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技术论文。其撰写的《竹节纱生产工艺探讨》获“金猫杯”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论文评选三等奖。她自创的“随机定点精确跟踪闭环控制检验法”“纱线DNA鉴定检测技术”“五步工作法”等10项创新成果在南通市级科技创新评比中获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13项工艺课题和30多项技术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良方。

李兰女先后获得“南通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并在2017年、2022年分别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过往荣誉是对努力的总结,更是新的起点。”多年来,李兰女坚持留在“三尺车弄”,她希望可以如张謇先生所说的“遗留一二有用事业”,把自己投身于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提升改造中,和广大产业工人共同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日报记者 严春花

“全国劳动模范”李兰女:坚定不移走好纺织路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1 字体:[ ]

“五一”前夕,江苏大生集团创新管理中心主任、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李兰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北京人民大会堂载誉归来,她感慨道:“激动之余,更感责任重大。我将携手团队,坚定不移走好纺织路。”

20多年前,怀揣纺织梦想的李兰女,从泰州的乡间小路出发,来到被誉为“纺织之乡”的南通,自此与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集团结下不解之缘。凭借扎实肯干、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李兰女从一名普通车间挡车工逐步成长为棉纺工艺管理技术拔尖人才。

初入车间,面对老旧的机器设备和较差的卫生环境,李兰女也曾有过转行的念头。但内心深处的声音一直提醒她: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需要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织新篇”。

江苏大生集团前身是张謇先生于1895年创办的大生纱厂,被誉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常青藤”。2015年,大生集团率先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全国产设备的数字化纺纱车间。面对“国产设备整经断头高容易脱节”难题,李兰女牵头成立“党员突击队”,带领团队经过几十万次重复检查和调试,让20多万个零部件循环工作,最终攻克难关,让国产设备实现世界一流水平,她信念坚定:“国产机必然是‘争气机’!”

李兰女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团队协作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车间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车间设备的多面手。”她组织开展操作技能比武300多人次,助力一线员工快速上岗、提升薪酬待遇;培养80后、90后一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复合型员工50多人,打造了一支团结有力的“五指捏成拳”一流团队。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李兰女积极运用E系统、专家系统等数字化管理工具,将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个性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车间产量同比增长5%,生产效率提升7%,原料利用率提高1%,每年可节约原料成本约50万元。大生集团坚持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提质降耗理念贯穿产品诞生的各个环节。“我们在细纱负压控制上执行数字化联动,根据生产状态和纱线断纱情况实时调整能耗使用量,实现节能降耗目标。”车间生产过程中难免遇到能耗问题,李兰女带领团队正在加紧做该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20多年的生产实践让李兰女深刻感悟到纺织工艺技术性之强。她扎根一线,锤炼技能,同时利用工余时间,在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技术论文。其撰写的《竹节纱生产工艺探讨》获“金猫杯”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论文评选三等奖。她自创的“随机定点精确跟踪闭环控制检验法”“纱线DNA鉴定检测技术”“五步工作法”等10项创新成果在南通市级科技创新评比中获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13项工艺课题和30多项技术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良方。

李兰女先后获得“南通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并在2017年、2022年分别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过往荣誉是对努力的总结,更是新的起点。”多年来,李兰女坚持留在“三尺车弄”,她希望可以如张謇先生所说的“遗留一二有用事业”,把自己投身于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提升改造中,和广大产业工人共同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日报记者 严春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