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正余:机器人小镇的梦想与实践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1-02-10 字体:[ ]

日报讯(记者 汤晓峰 朱文君 记者 张馨方)临近春节,位于海门区东北一隅的小镇正余镇街道上人流熙熙攘攘,年味渐浓。在镇上的机器人产业园内,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机器人测试车间却依然忙碌,一排排机器人根据程序指令,不知疲倦地舞动着,灵巧做着各种动作。一群来自深圳合作单位的年轻人,正埋头做着另一项机器人焊接测试。2月5日,记者踏访正余镇,感受到这里蓬勃的创新之力。

正余镇面积仅63平方公里,人口6.5万,汽配、机电产业较为发达。在一群有着产业报国思想的民营企业家努力下,孕育出以振康机械为龙头的机器人制造上下游企业集群,正在打造掌握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小镇。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乡镇企业摸爬滚打多年、一直潜心钻研机电技术的振康机械负责人汤子康带领20多名员工,瞄准严重依赖进口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领域,用3年时间攻克数百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质量远超进口产品的核心部件印刷电机。汤子康说:“我就是要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他们造得出来,我们也能搞出来。”振康机械逐渐发展成行业“隐形冠军”,逼得曾经垄断市场的进口品牌退出中国。

然而,汤子康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敏锐观察到,国外高端焊接领域已经开始使用焊接机器人,“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从2009年起,依靠印刷电机和送丝机近20年的技术沉淀和资金积累,振康机械向机器人关键零部件RV减速机研发发起一次次冲锋。

RV减速机又称机器人“关节”,是工业机器人核心传动部件,也是我国“十二五”863计划机器人领域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瓶颈。此前,日本品牌纳博特斯克在RV减速机领域一家独大,几乎成为不可逾越的标杆。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一核心零部件研发,但收效甚微。没有捷径可以走,振康机械能做的只有一次次实验、一点点改进。在一次采访中,汤子康回忆说,自己研究过的资料图纸叠起来足有5米高,这才算走进了RV减速机的大门。2013年,振康公司的RV减速机正式投放市场,被包括富士康、汇川、华数等机器人整机企业采购,打破了日本产品35年“一统天下”的局面,产品销售价格降到了原价的一半。

RV减速机初面市,用户对设备精度和耐久性有疑虑,打消疑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先用起来。振康机械联合专业从事机器人“中枢神经”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固高科技,先后开发出3款机器人:6公斤高精度焊接机器人、20公斤上下料码垛机器人,以及500公斤重载搅拌摩擦焊机器人。

在振康机械车间,记者看到,500公斤重载搅拌摩擦焊机器人是个3米多高的“大块头”。“它可是个能‘绣花’的大个子,也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大国重器。”振康机械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胡天成介绍,搅拌摩擦焊工艺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大飞机等重大科技专项领域。C919大飞机机翼一体成型、卫星罩体等高精度焊接作业有望不再依赖国外设备。这台机器人不久前通过科技部重点专项的中期检查,获得A级评价。

振康机械机器人研制成功后,高精度电机、线束等相关企业在正余集聚起来,用于机器人制造的零部件90%由南通供应商提供。

走进振康机械附近的中联风能机械有限公司厂房,一排橙色外观的小房间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的环保智能型焊接中心,里面集成了控制系统、焊接机器人、环保型除尘器、高精度变位机等,从材料进去到成品出来,全部数字化控制,一个焊接中心代替5个焊接工人,产能、质量都大大提高了。”总经理陈彪介绍,振康机器人的三轴臂是他们企业生产的,焊接中心又用到振康机器人,两家企业互为上下游关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给予其肥沃的创新土壤,即使身处乡镇也能开出“创新之花”。这几年,正余镇支持创新人才项目,出台涉企优惠政策,不遗余力引导、推动、扶持企业进行联合技术创新和自主化、自动化装备改造提升。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推动“机器换人”,镇域范围内已有18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去年7月21日,正余机器人小镇入选江苏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机器人小镇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正瞄准以机器人研发和制造作为产业核心,以“中心+平台+先行区”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发展。

“小镇目前已集聚了17家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研发制造、系统集成企业,形成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正余镇镇长王思介绍,国家工信部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小镇;去年9月,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分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正余减速机可靠性实验室挂牌。

正余镇党委书记郁逵介绍,正余镇还将大力探索“机器人+”模式,加快推进长三角机器人产业联盟创新集聚区建设,不断拓展延伸机器人产业链,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工业机器人零部件99%在小镇内自主生产。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工信部国家级平台成果验收,推进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分院、RV减速机可靠性实验室建设,为小镇产业提供检验检测、中试熟化、标准制定、共性技术研发,搭建创新成果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梦、小镇梦”。离开机器人产业园时,我们回首看到这六个大字,它们不仅见证了正余机器人小镇的梦想和实践,更将见证小镇的美好未来。

正余:机器人小镇的梦想与实践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1-02-10 字体:[ ]

日报讯(记者 汤晓峰 朱文君 记者 张馨方)临近春节,位于海门区东北一隅的小镇正余镇街道上人流熙熙攘攘,年味渐浓。在镇上的机器人产业园内,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机器人测试车间却依然忙碌,一排排机器人根据程序指令,不知疲倦地舞动着,灵巧做着各种动作。一群来自深圳合作单位的年轻人,正埋头做着另一项机器人焊接测试。2月5日,记者踏访正余镇,感受到这里蓬勃的创新之力。

正余镇面积仅63平方公里,人口6.5万,汽配、机电产业较为发达。在一群有着产业报国思想的民营企业家努力下,孕育出以振康机械为龙头的机器人制造上下游企业集群,正在打造掌握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生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小镇。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乡镇企业摸爬滚打多年、一直潜心钻研机电技术的振康机械负责人汤子康带领20多名员工,瞄准严重依赖进口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领域,用3年时间攻克数百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质量远超进口产品的核心部件印刷电机。汤子康说:“我就是要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他们造得出来,我们也能搞出来。”振康机械逐渐发展成行业“隐形冠军”,逼得曾经垄断市场的进口品牌退出中国。

然而,汤子康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敏锐观察到,国外高端焊接领域已经开始使用焊接机器人,“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从2009年起,依靠印刷电机和送丝机近20年的技术沉淀和资金积累,振康机械向机器人关键零部件RV减速机研发发起一次次冲锋。

RV减速机又称机器人“关节”,是工业机器人核心传动部件,也是我国“十二五”863计划机器人领域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瓶颈。此前,日本品牌纳博特斯克在RV减速机领域一家独大,几乎成为不可逾越的标杆。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一核心零部件研发,但收效甚微。没有捷径可以走,振康机械能做的只有一次次实验、一点点改进。在一次采访中,汤子康回忆说,自己研究过的资料图纸叠起来足有5米高,这才算走进了RV减速机的大门。2013年,振康公司的RV减速机正式投放市场,被包括富士康、汇川、华数等机器人整机企业采购,打破了日本产品35年“一统天下”的局面,产品销售价格降到了原价的一半。

RV减速机初面市,用户对设备精度和耐久性有疑虑,打消疑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先用起来。振康机械联合专业从事机器人“中枢神经”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固高科技,先后开发出3款机器人:6公斤高精度焊接机器人、20公斤上下料码垛机器人,以及500公斤重载搅拌摩擦焊机器人。

在振康机械车间,记者看到,500公斤重载搅拌摩擦焊机器人是个3米多高的“大块头”。“它可是个能‘绣花’的大个子,也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大国重器。”振康机械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胡天成介绍,搅拌摩擦焊工艺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大飞机等重大科技专项领域。C919大飞机机翼一体成型、卫星罩体等高精度焊接作业有望不再依赖国外设备。这台机器人不久前通过科技部重点专项的中期检查,获得A级评价。

振康机械机器人研制成功后,高精度电机、线束等相关企业在正余集聚起来,用于机器人制造的零部件90%由南通供应商提供。

走进振康机械附近的中联风能机械有限公司厂房,一排橙色外观的小房间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的环保智能型焊接中心,里面集成了控制系统、焊接机器人、环保型除尘器、高精度变位机等,从材料进去到成品出来,全部数字化控制,一个焊接中心代替5个焊接工人,产能、质量都大大提高了。”总经理陈彪介绍,振康机器人的三轴臂是他们企业生产的,焊接中心又用到振康机器人,两家企业互为上下游关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给予其肥沃的创新土壤,即使身处乡镇也能开出“创新之花”。这几年,正余镇支持创新人才项目,出台涉企优惠政策,不遗余力引导、推动、扶持企业进行联合技术创新和自主化、自动化装备改造提升。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推动“机器换人”,镇域范围内已有18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去年7月21日,正余机器人小镇入选江苏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机器人小镇规划面积3.45平方公里,正瞄准以机器人研发和制造作为产业核心,以“中心+平台+先行区”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发展。

“小镇目前已集聚了17家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研发制造、系统集成企业,形成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正余镇镇长王思介绍,国家工信部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小镇;去年9月,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分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正余减速机可靠性实验室挂牌。

正余镇党委书记郁逵介绍,正余镇还将大力探索“机器人+”模式,加快推进长三角机器人产业联盟创新集聚区建设,不断拓展延伸机器人产业链,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工业机器人零部件99%在小镇内自主生产。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工信部国家级平台成果验收,推进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分院、RV减速机可靠性实验室建设,为小镇产业提供检验检测、中试熟化、标准制定、共性技术研发,搭建创新成果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梦、小镇梦”。离开机器人产业园时,我们回首看到这六个大字,它们不仅见证了正余机器人小镇的梦想和实践,更将见证小镇的美好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