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参与研发的细菌感染类、真菌感染类创新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上市——
巴塞利亚药业:提供更好创新药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14 字体:[ ]

作为一家人才密集型企业,公司自2002年投资建设至今,在南通、海门两地政府多方支持下,得到了较好发展。巴塞利亚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周游在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说。

巴塞利亚药业(中国)有限公司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瑞士巴塞利亚药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瑞士总部在海外的唯一新药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唯一分支机构。公司建有3000平方米的化学实验室和800平方米的分析实验室,依托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及一流的研发设施,参与了总部所有细菌感染类、真菌感染类以及抗癌类创新药的研发,成为总部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谈及中国公司一路的成长发展历程,周游感慨良多。他说,海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高效的办事效率,给外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时很快决定落户这里。“海门政府打破了原有的条条框框,开设绿色通道助力公司落户,譬如注册公司、买地,一般来说要半年,但是在海门政府的支持下,仅用了一两个月就全部完成。政府行政服务的高效率,大大提振了公司的发展信心。”

公司注册正式投入运行后,实验室也很快建立。作为一家研发机构,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公司发展的立身之本。“在整个江苏省,海门政府在人才政策方面,是做得非常早的。不仅对硕士、博士人才给予一定的津贴补贴,还特别关注海外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另外,在海门和南通层面,分别有‘东洲英才’和‘江海英才’计划等,这些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周游说,除了政府层面的人才政策,公司也给予人才一个较好的成长空间,如: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晋升通道、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年轻开放的企业文化,目前,公司研发中心约有60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36岁,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到了70%以上。

人才的涌入,为中国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活水源泉。尽管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极其耗时、费钱、且充满风险的过程,但是大家“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创新药”这个目标始终未变。“从新药研发角度看,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时间,我们最司空见惯的是失败,我们最不想提及又最需要的是钱,我们最纠结的是选择和放弃。”多年来,中国公司员工齐心协力搞研发,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跌倒又站起,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中国公司全程参与研发的细菌感染类、真菌感染类创新药,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上市销售。创新药的上市,为后续的新药研究提供了资金来源,也使总部公司从初创型生物科技公司成长为拥有药品销售收入的成长型公司。

事实上,中国公司的迅速成长,不仅加快了总部公司的发展,更为海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蝴蝶效应”。自从巴塞利亚药业落户海门,一大批与该产业链相关的供应商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在瑞士举办的相关论坛上,总部公司多次介绍在南通海门的成功经验,助力吸引更多的瑞士药企落户南通。

(记者 陈静)


巴塞利亚药业中国公司总经理周游:南通宜居宜业,未来可期

“在中国公司建立之初,我就来到了海门,一眨眼已经18年。这些年来,我目睹了南通的巨大变化,高架林立,机场、火车站一应俱全,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一幢幢高楼、一幢幢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南通,在接轨上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周游坦言。

周游说,南通人文底蕴深厚,有山有水,环境十分优美,宜居又宜业。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不是本地人,但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时间越久,就越热爱这片土地。

在周游看来,如今,南通站在长三角一体化、新机场建设、北沿江高铁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的“风口”,已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必将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参与研发的细菌感染类、真菌感染类创新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上市——
巴塞利亚药业:提供更好创新药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14 字体:[ ]

作为一家人才密集型企业,公司自2002年投资建设至今,在南通、海门两地政府多方支持下,得到了较好发展。巴塞利亚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周游在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说。

巴塞利亚药业(中国)有限公司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瑞士巴塞利亚药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瑞士总部在海外的唯一新药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唯一分支机构。公司建有3000平方米的化学实验室和800平方米的分析实验室,依托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及一流的研发设施,参与了总部所有细菌感染类、真菌感染类以及抗癌类创新药的研发,成为总部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谈及中国公司一路的成长发展历程,周游感慨良多。他说,海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高效的办事效率,给外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时很快决定落户这里。“海门政府打破了原有的条条框框,开设绿色通道助力公司落户,譬如注册公司、买地,一般来说要半年,但是在海门政府的支持下,仅用了一两个月就全部完成。政府行政服务的高效率,大大提振了公司的发展信心。”

公司注册正式投入运行后,实验室也很快建立。作为一家研发机构,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公司发展的立身之本。“在整个江苏省,海门政府在人才政策方面,是做得非常早的。不仅对硕士、博士人才给予一定的津贴补贴,还特别关注海外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另外,在海门和南通层面,分别有‘东洲英才’和‘江海英才’计划等,这些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周游说,除了政府层面的人才政策,公司也给予人才一个较好的成长空间,如: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晋升通道、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年轻开放的企业文化,目前,公司研发中心约有60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36岁,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到了70%以上。

人才的涌入,为中国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活水源泉。尽管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极其耗时、费钱、且充满风险的过程,但是大家“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创新药”这个目标始终未变。“从新药研发角度看,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时间,我们最司空见惯的是失败,我们最不想提及又最需要的是钱,我们最纠结的是选择和放弃。”多年来,中国公司员工齐心协力搞研发,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跌倒又站起,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中国公司全程参与研发的细菌感染类、真菌感染类创新药,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上市销售。创新药的上市,为后续的新药研究提供了资金来源,也使总部公司从初创型生物科技公司成长为拥有药品销售收入的成长型公司。

事实上,中国公司的迅速成长,不仅加快了总部公司的发展,更为海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蝴蝶效应”。自从巴塞利亚药业落户海门,一大批与该产业链相关的供应商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在瑞士举办的相关论坛上,总部公司多次介绍在南通海门的成功经验,助力吸引更多的瑞士药企落户南通。

(记者 陈静)


巴塞利亚药业中国公司总经理周游:南通宜居宜业,未来可期

“在中国公司建立之初,我就来到了海门,一眨眼已经18年。这些年来,我目睹了南通的巨大变化,高架林立,机场、火车站一应俱全,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一幢幢高楼、一幢幢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南通,在接轨上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周游坦言。

周游说,南通人文底蕴深厚,有山有水,环境十分优美,宜居又宜业。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不是本地人,但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时间越久,就越热爱这片土地。

在周游看来,如今,南通站在长三角一体化、新机场建设、北沿江高铁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的“风口”,已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必将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