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如东4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与如东凌洋农场31.5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同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至此,如东新能源装机容量正式突破800万千瓦大关,进一步夯实全省新能源第一大县的地位。
800万千瓦装机是什么概念?将带来什么?距离千万千瓦装机大关还有多远?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如东相关部门负责人。
800万千瓦装机是什么概念——
全国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800万千瓦装机是什么概念?以发电量来说,每年基本能够稳定发电超140亿度,按照一户三口之家每天约10度电的用量来测算,相当于全国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新能源装机达到800万千瓦后,如东每年发出的绿电总量将超过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5倍。”如东县发改委总工程师周华表示,通俗来讲,就是如东发出的绿电不但能够覆盖本地需求,还有可观“盈余”供应其他地区,实现净输出。
事实上,自2021年底海上风电“抢装潮”结束后,如东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带来的最直观改变是,自2022年一季度开始,如东新能源发电量全面超过社会用电总量。
有人说,如东占天时地利,是受资源眷顾的“宝地”。诚然,坐拥86公里海岸线、100余万亩滩涂、4555平方公里海域、全年可利用风力超3000小时、可利用光照时间超1200小时,如东具备发展新能源的所有基础条件,但是,若将时间拉回至20年前,当时国内风电产业刚刚起步,一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东承接全国陆上首批特许权示范项目、全国首个潮间带风电试验场、全国首个符合“双十”要求的海上风电场等一系列示范性工程,无异于在一片未开垦的土地上“拓荒”,困难和风险不言而喻。
“20年来,如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配套的人力、物力已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10多年前,或许还难以断言是否值得,但如今,其价值已毋庸置疑。”周华说,从最初的小规模风场试验,到如今的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建设,如东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示范。
800万千瓦装机给如东带来什么——
新能源产业乘风而起
如东向海揽风、向阳生长,建成亚洲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场群,在沿海布局集中连片的光伏大基地,日均送出3800万千瓦时电力,不仅将资源禀赋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更为地区经济注入了强劲的绿色能量。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如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周华介绍,近年来,如东将其作为千亿级产业的“种子”大力培育,逐步构建起“风光储气氢”多元一体化能源体系,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与项目导入,加速实现从单一资源开发到系统化、数字化应用的跨越发展。“得益于较为突出的绿能体系基础,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被列入江苏省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应用试点园区。”
目前,沿海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该区联合远景能源这一全球唯一集合风光储氢、能源物联网、零碳产业园等解决方案的绿色科技企业,依托全区超过400万千瓦的绿色能源资源,一座300MW/600MW·h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一座汇集了风电、光伏、储能、工业用户等源网荷储各侧要素的双南220千伏变电站,着力打造绿电专变、绿电专线,试点为园区企业提供“零碳绿码”,赋能其产品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泰禾是一家典型的外向型企业,出口产品占七成,园区选中我们作为两条绿电专线试点企业之一,建成后,只需等政府打通绿电认证平台,企业便能向客户出具绿电证明。”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升波介绍,投资1700余万元改造的35千伏绿电专线将于本月并网通电。
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而起、向光而行”的新能源产业正逐步孕育出新的发展红利。
离千万千瓦装机还有多远——
最迟到2030年将全面实现
800万千瓦装机大关已经迈过,千万千瓦装机还远吗?
日前,《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印发,涉及如东场址17个,总装机容量651.5万千瓦。同时,今年1月底,江苏省发改委还发布了《关于印发江苏省新一轮海上风电项目配置结果的通知》,如东总计115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由龙源电力集团、华电集团及三峡新能源中标。海上风电、光伏规划新增规模达到766.5万千瓦。
“从现有规划来看,如东新能源装机超过千万千瓦已是必然。”周华说,按照规划,最迟到2030年,这一目标将全面实现,届时,如东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突破1400万千瓦,年上网电量将近300亿千瓦时,可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8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0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75万公顷。
按照目前的开发时序,今年除国华海上光伏电站与如东凌洋农场渔光互补电站外,一批风光同场项目有望陆续启动。同时,龙源电力江苏公司如东环港风电场增容改造项目也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该项目实施后,可将原风电场100.5兆瓦装机容量提升至355.65兆瓦,进一步提升风电场运行效能。
“尽管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省第一,但如何更好地利用绿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华介绍,截至目前,如东新能源发电总量已突破800亿千瓦时,10多年来,为区域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本地享受到的绿电红利却相对较少。下阶段,如东将继续积极探索绿色能源利用途径,推动更多绿电资源本地消纳、转化,让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日报记者 徐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