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如东明确“链式招商”主攻方向,力争全年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2个——
“项”新“链”出工业新活力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4 字体:[ ]

昨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中天科技产业园内,一场“满产”与“扩产”的竞速赛正火热上演。江东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拉丝机源源不断地吐出市场抢手的并丝线产品。

今年以来,如东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持续推动产业向新、聚链成群、积厚成势,跑出了速效兼具、量质齐升的发展“加速度”。

产业项目建设“热气腾腾”

春日里,放眼如东大地,一个个透着“新”气象的产业项目正“乘风”而起。

连日来,位于河口镇的中天耐丝5G与新能源用线缆智能制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安装设备。按计划,项目将于本月实现全面达产。作为中天科技集团重要战略布局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专注于5G基建、大数据运算中心及新能源市场,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洋口镇,总投资5.5亿元的如东远景海陆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面铺开。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海陆主机设备300台套,实现年应税销售额20亿元,供应范围辐射全球,对于补强如东新装备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一期总投资1.5亿美元的科森绿色聚酯新材料项目正在桩基施工中。该项目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年产40万吨瓶级聚酯切片,实现产值28亿元,为如东新材料产业扩容提质、做大做强注入新动能。

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版头条”,2月4日,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如东县委、县政府便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双招双引”动员大会,吹响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冲锋号”。2月17日,如东召开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一季度计划开工的30个总投资超150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现场集中亮相。眼下,这批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年度计划投资44.9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79.4亿元、税收8.42亿元。

“今年,我县项目建设实现了量质双提升。”如东县发改委主任于海杰介绍,今年该县列省重大项目9个,项目数为历年之最,计划总投资618.2亿元;列省民间投资重点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37.75亿元;列首批市重大实施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13亿元。

向新攀高赋能“质”造未来

以重点项目聚升级之能、谋增长之势,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供应商,在稳步推进洋口镇、洋口港两大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成立特种纤维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提升“一根丝”含新量,让技术成果直接作用于产品改进,做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无缝对接。

如今,从“一根丝”到“一只手套”“一件防弹衣”,九州星际正着力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应用领域从单一材料向多元化高端市场延伸,助力如东加速构建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闭环。

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内,伴随着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化工中试基地项目的快速推进,一个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打造的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即将落成。该项目是全省首批3家试点中试基地之一,建成投用后,将采用“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支持”的商业模式,聚焦纳米新材料、高端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关键技术攻关,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配套服务。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抢抓全省首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园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全市率先启动零碳产业园建设,通过实施能源供给零碳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减污降碳协同化、运营管理数智化四项行动,从生产端、生活端、生态端全面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巩固如东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速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释放“长板”效应。

从沿海到腹地,产业一路向“新”,动能加速释放。如今,如东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千亿。眼下,该县正统筹实施项目提速扩量、产业集群筑峰、企业培优扶强等七大工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链式”招引释放集聚效应

3月14日,2025如东(上海)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在上海西郊宾馆举办。会上,9个总投资60亿元的项目签约,涉及新材料、智能设备、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将进一步助推如东相关产业链延伸,加速推动该县“3+2+1”产业向集群化迈进。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条链上的项目能聚合成一个新的增长极。抓住“产业项目”,推动链式集聚,已成为近年来如东以链兴业的标配。

如东聚焦新兴产业专门打造的敦宏科创园,已先后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企业20家,协议总投资超50亿元。去年落户的配天精密金属结构件生产项目与园区内压铸、表面处理、组装测试等上下游企业“串珠成链”,推动5G/6G通讯滤波器产业链发展迈入快车道,整条产业链预计可实现年销售超20亿元。

如东生命健康产业园以原研药孵化、高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和生物原料等细分赛道为重点,建设14万平方米孵化器和加速器,吸引落户了中美瑞康、宏微特斯、东抗生物、臻亿医疗等近40家科创企业。

如东洋口镇积极布局风电装备产业,逐步延伸风电研发、制造、运维、安装等产业链条,吸引了一大批包括主机、风叶制造、塔筒、单桩设备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闻“风”而至,目前,全镇共集聚风电上下游企业20家。

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链式效应”正在日益显现。今年,如东进一步明确“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主攻方向,围绕“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聚集一群”的理念,着力在补“缺”、招“大”、培“新”上下功夫,力争全年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含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2个,新招引高成长性科创项目40个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

日报记者 徐书影

如东明确“链式招商”主攻方向,力争全年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2个——
“项”新“链”出工业新活力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4 字体:[ ]

昨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中天科技产业园内,一场“满产”与“扩产”的竞速赛正火热上演。江东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拉丝机源源不断地吐出市场抢手的并丝线产品。

今年以来,如东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持续推动产业向新、聚链成群、积厚成势,跑出了速效兼具、量质齐升的发展“加速度”。

产业项目建设“热气腾腾”

春日里,放眼如东大地,一个个透着“新”气象的产业项目正“乘风”而起。

连日来,位于河口镇的中天耐丝5G与新能源用线缆智能制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安装设备。按计划,项目将于本月实现全面达产。作为中天科技集团重要战略布局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专注于5G基建、大数据运算中心及新能源市场,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洋口镇,总投资5.5亿元的如东远景海陆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面铺开。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海陆主机设备300台套,实现年应税销售额20亿元,供应范围辐射全球,对于补强如东新装备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一期总投资1.5亿美元的科森绿色聚酯新材料项目正在桩基施工中。该项目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年产40万吨瓶级聚酯切片,实现产值28亿元,为如东新材料产业扩容提质、做大做强注入新动能。

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版头条”,2月4日,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如东县委、县政府便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双招双引”动员大会,吹响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冲锋号”。2月17日,如东召开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一季度计划开工的30个总投资超150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现场集中亮相。眼下,这批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年度计划投资44.9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79.4亿元、税收8.42亿元。

“今年,我县项目建设实现了量质双提升。”如东县发改委主任于海杰介绍,今年该县列省重大项目9个,项目数为历年之最,计划总投资618.2亿元;列省民间投资重点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37.75亿元;列首批市重大实施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13亿元。

向新攀高赋能“质”造未来

以重点项目聚升级之能、谋增长之势,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供应商,在稳步推进洋口镇、洋口港两大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成立特种纤维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提升“一根丝”含新量,让技术成果直接作用于产品改进,做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无缝对接。

如今,从“一根丝”到“一只手套”“一件防弹衣”,九州星际正着力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应用领域从单一材料向多元化高端市场延伸,助力如东加速构建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闭环。

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内,伴随着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化工中试基地项目的快速推进,一个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打造的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即将落成。该项目是全省首批3家试点中试基地之一,建成投用后,将采用“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支持”的商业模式,聚焦纳米新材料、高端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关键技术攻关,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配套服务。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抢抓全省首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园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全市率先启动零碳产业园建设,通过实施能源供给零碳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减污降碳协同化、运营管理数智化四项行动,从生产端、生活端、生态端全面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巩固如东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速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释放“长板”效应。

从沿海到腹地,产业一路向“新”,动能加速释放。如今,如东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千亿。眼下,该县正统筹实施项目提速扩量、产业集群筑峰、企业培优扶强等七大工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链式”招引释放集聚效应

3月14日,2025如东(上海)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在上海西郊宾馆举办。会上,9个总投资60亿元的项目签约,涉及新材料、智能设备、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将进一步助推如东相关产业链延伸,加速推动该县“3+2+1”产业向集群化迈进。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条链上的项目能聚合成一个新的增长极。抓住“产业项目”,推动链式集聚,已成为近年来如东以链兴业的标配。

如东聚焦新兴产业专门打造的敦宏科创园,已先后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企业20家,协议总投资超50亿元。去年落户的配天精密金属结构件生产项目与园区内压铸、表面处理、组装测试等上下游企业“串珠成链”,推动5G/6G通讯滤波器产业链发展迈入快车道,整条产业链预计可实现年销售超20亿元。

如东生命健康产业园以原研药孵化、高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和生物原料等细分赛道为重点,建设14万平方米孵化器和加速器,吸引落户了中美瑞康、宏微特斯、东抗生物、臻亿医疗等近40家科创企业。

如东洋口镇积极布局风电装备产业,逐步延伸风电研发、制造、运维、安装等产业链条,吸引了一大批包括主机、风叶制造、塔筒、单桩设备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闻“风”而至,目前,全镇共集聚风电上下游企业20家。

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的“链式效应”正在日益显现。今年,如东进一步明确“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主攻方向,围绕“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聚集一群”的理念,着力在补“缺”、招“大”、培“新”上下功夫,力争全年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含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2个,新招引高成长性科创项目40个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

日报记者 徐书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