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超”赛事激情澎湃,绿茵场上的热血呐喊,点燃了运动健儿奋勇争先的速度与豪情;将目光投向另一赛道,重大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城市建设者们顶烈日、战高温,以只争朝夕的干劲踩实脚下热土,以务实有为的作风挥毫时代长卷,让这个夏日的奋斗图景在汗水浇灌中愈发鲜活、于拼搏律动中更显滚烫。
昨天,全市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推进会组织项目观摩,深入10个板块一线,看项目、寻路径,比特色、找赛道,对11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检阅”,激励全市上下咬定目标、实干争先、勇挑大梁,全力冲刺“双过半”,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坚实支撑。吴新明、张彤、姜永华、沈雷等市领导参加活动。
硬核项目驱动产业“加速跑”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通州湾绿色化工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总投资约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马力全开,依托中国石油上游资源和炼化技术优势,以及通州湾良好的区位条件,这里先期建设的蓝海新材料高端聚烯烃项目47个工程主项全部获批。经过四个多月的建设,220V总变电站成为首个封顶项目。据项目工程总监蔡镇介绍:“目前已开工45项,开工比例达96%、超序时进度0.5个百分点。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应税销售额58亿元、税收3亿元。”
同为新开工省级重大项目,位于苏锡通园区的思格新能源光储充系统量产基地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南通基地是思格新能源‘全球智造’战略布局的重要落子。”思格新能源董事长、CEO许映童透露,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光伏逆变器及储能PACK设备超30万台的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2025时间已经过半,新开工项目厉兵秣马,已竣工项目投产达效。
亚威新型智慧电站及互感器核心部件配套项目,是海安“低效用地焕新+高端产业落地”示范项目。据江苏亚威变压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志介绍,中低压智能/特种智慧电站项目年产量有望实现3万台套,下月还将启动500kV—1000kV超高压新型智慧电站及互感器核心部件配套项目,建成后亚威将成为智慧能源行业集“研发、生产、集成、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供应商。电工电气产业作为海安“两高三新 五群十链”产业体系的优势产业链,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积淀,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产业的持续进阶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南通高新区的福立旺精密金属零部件、崇川经济开发区的大地电气等一批制造业竣工项目,同样表现优异。据了解,福立旺精密金属零部件项目可实现年产各类精密零部件25亿件,达产后预计年应税销售额11亿元;大地电气一期项目已顺利投产,具备年产新能源汽车高低压连接器、动力电池组件、高低压线束总成60万台套的产能,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开放大门引来发展“金凤凰”
外资外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众多外资企业持续“加码”南通,用实际投资行动彰显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作为我国商用车股比放开后首批新进入的外商独资商用车企业,斯堪尼亚在南通如皋建成全球第三个工业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四季度正式投产。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Ruthger de vries向观摩团成员介绍在通项目进展时说:“2020年集团与如皋签约年产5万辆商用车项目,2023年商用整车项目开工,并在此基础上追加投资动力总成项目,2024年集团决定在如皋增设研发中心,这一系列动作都源于中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南通‘万事好通’的营商环境。”
申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由新加坡Polybus台湾台橡股份有限公司与南通国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得益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低效用地整治、化工园区提升、沿江空间腾退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再造”,该公司从沿江1公里的化工北区搬迁。新厂于去年年底建成,其中申华新材料一期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主打产品丁苯橡胶广泛应用于轮胎制造领域,目前订单饱满。据企业相关负责人郭跃兵透露,二期项目将再投1.7亿美元,投产后申华公司橡胶年产能将从22万吨提升至29万吨,有望成为亚洲单体产能最大的丁苯橡胶供应商。
从商用车巨头的全球布局,到化工企业的产能跃升……一个个外资项目在南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与技术,更串联起全球产业链的资源与机遇。作为我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对外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这些生动实践正不断书写外资与地方同频共振、共赢发展的精彩篇章,也让投资者对南通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活力与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向海图强激活蓝色“强引擎”
南通依海而生,因海而兴。作为全省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这份独特的江海禀赋早已融入发展肌理。在向着“下一个万亿”目标奋进的征程中,南通将涉海产业作为撬动增长的最大增量、激活动能的关键变量。
位于启东的惠生海工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工地内,挖掘机挥舞巨臂、搅拌车往来穿梭,项目陆域、码头及船坞施工正有序推进。据惠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项目经理刘海军介绍,陆域部分预计年底建成投产,结构车间、管道车间全线投入智能产线,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至3艘中大型浮式天然气装置。
如东岸线资源丰富,正全面融入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和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远东高端海工海缆项目“进度条”拉满,项目一期主要建设VCV立塔、钢结构厂房、栈桥和输缆通道、科研楼、工匠楼等,当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CCV悬链生产线已投产,达产后有望年新增应税销售额80亿元。
海门发展船舶海工产业,正全力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打造现代化船舶海工产业体系。招商智科船舶与深海装备智能控制及网络安全创新中心项目,瞄准高端先进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核心自主配套能力打造与关键技术人才培养,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创新方向,重点打造三大类船舶专业系统解决方案。招商局工业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晔东介绍,创新中心的启用,标志着企业在船舶配套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及高端智能化产业升级能力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新地标点燃文旅消费“新热潮”
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我市服务业重特大项目,森迪文旅度假区二期的亮相,给蓬勃发展的文旅赛道注入新的活力。
已建成投用的森迪极地冰雪王国项目,创新性融合海洋世界和冰雪极地世界。步入乐园,游客们不仅能探寻阿拉斯加热带深海动物的奇妙生态,还能近距离与南北极极寒地区的动物互动。数据显示,该园区去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大关。
森迪非洲原野酒店是今年即将重磅推出的全新项目。“斥资6亿元打造,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共设500间客房。酒店整体以原野部落为设计基调,融入丰富的非洲动物主题元素,让游客足不出户便能领略非洲大草原的壮阔之美。”江苏森迪文旅集团董事长任国付介绍,目前酒店内部装修已全部完成,计划于7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预计年接待住客30万人次,可提供就业岗位超500个,年税收超1500万元。
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正酣,一股股干事创业的激情扑面而来。火热七月,深入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产业园区,大家在观摩中找差距、学经验,在交流中理思路、鼓干劲,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从愿景变为生动实景。
笃行致远,不以日月为限。我们满怀激情,更充满期待。大家纷纷表示,下半年将快马加鞭深耕重大项目,持续培育发展动能;同时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好“苏超”赛事的撬动作用,放大“吃住行游娱购”综合效益,真正实现“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为全省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