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奔涌,英才汇聚。7月的南通,因第十五届江海英才创业周而热潮澎湃。1200余名重点高校院所专家、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等齐聚江海大地,8个市级专题活动与11个区县专项活动陆续开展,一幅人才与城市共舞、创新与产业共振的壮阔图景徐徐展开。
广纳百川:人才招引的立体矩阵
“我和中天科技、星球石墨两家企业的HR聊了聊,还请他们帮我看了看简历需要怎么调整、修改。”7月12日上午,就读于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季鑫在“千企万岗”青年人才招聘会现场穿梭。现场112家重点企业涵盖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南通“3+3+N”产业赛道,210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澄观光学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展位前,综合管理部主管金晨阳正仔细翻看简历:“我们对光学成像工程师以及软件开发、硬件及生物应用测试方面的工程师需求强烈,今天收到不少优秀简历。”
从线下“面对面”到云端“屏对屏”,人才招引的维度被不断拓宽。线上,我市在江苏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及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等人力资源平台上同步开设专场招聘,1200余家企业释放2万余岗位;线下,今年首场“万名学子南通行”暨全市教育系统“通才回通”活动以“政策宣讲+产业体验+人才对接”模式,邀请千名学子走进通富微电、中天科技等知名企业、重点园区和科创平台。当河海大学学生王昱鑫在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目睹芯片封装技术时,他惊叹:“没想到‘南通芯’有这么多,未来就业定会关注家乡!”
更精准的高端人才引力场同步构建。“清华博士南通行”暨“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中,近百名来自清华、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博士与我市4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发布的198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进行深度对接。3月份开始,我市启动2025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征集工作,征集范围涵盖南通大学、江苏航院等重点高校,北大光电、东大海洋等科研院所以及中天科技、中远川崎等重点企业,需求总量突破千人,人才需求超八成集中在我市6大产业集群。据统计,活动现场已有40余位海内外博士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产业需求与顶尖智慧在江海之滨热烈碰撞。
深融共进:产才一体的创新密码
校地合作,正成为南通链接创新资源的“金纽带”。在通州区“江海智汇·交通共赢”校地合作成果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交出周年成绩单:落户7家高新科创企业,促成4项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16个。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揭牌,进一步面向“硬科技”,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和成果产业化;碳纳米管产业化项目等3个人才项目和3个产学研项目完成签约。“未来,上海交大将更聚焦‘产业所需’、更畅通‘转化之路’、更广聚‘天下英才’,与南通市、通州区携手并肩,开启沪通科技合作新篇章。”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说。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技术转化的桥梁在创业周密集架设。启东市深耕十年的“启创杯”创业大赛再结硕果——23个优质项目获奖,其中新型高精密智能激光机床项目折桂,9个参赛项目签约落户。太原科技大学启东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的揭牌,则让高校在机械工程、自动化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与本地产业需求无缝衔接。海安市更将合作半径拓展至海外,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工业工程学院签约共建“南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技术、人才跨境流动。
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为创新火种添柴加薪。高层次人才沙龙上,市工信局与人社局详解人才新政,展现南通面向全球引才的开放姿态和务实举措。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工程中心总经理谢鸿,中美瑞康核酸技术(南通)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神经科学副总监李懿臣,江苏天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史小龙等多位高层次人才受邀分享了自己选择南通、融入南通、在通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为有意来通发展的英才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南通样本”。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70亿元产业基金,承诺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600万元创业资助。源求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扬博士对此深有感触——其团队突破高端球形催化剂载体技术的背后,是政府化身“最强后援团”:“‘江海英才’‘星湖人才’资助到账比‘苏超’进球还快!”
厚植生态:活力之城的温情底色
一场特殊的研修班,让科技报国的情怀激荡江海。7月10日至15日,中国科协党校“领航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活动江苏班首期落地南通,80名青年领军人才和在读博士在张謇故居感悟实业兴邦精神,与中天科技、中远海运、沃太能源探讨海洋科技与高端制造。跨界交流的学员论坛上,产业技术分享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价值使命与责任担当”主题研讨交织。大家零距离地感受南通创新创业发展氛围,为南通招才引智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城市对多元人才的包容力,在细分赛道上绽放光彩。市第八届“通创荟”巾帼科技创新大赛中,46个女性主导项目同台竞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业创意,与农产品直播、文化电商的新业态交相辉映。“江海智惠”她享卡服务的发布,为女性科创者搭建专属支持网络。而在如东县,“如才相约 燃情‘苏超’”系列活动将引才融入城市烟火气——青年人才白天参观如东规划展览馆等地了解当地发展历程,夜晚在足球联赛与啤酒嘉年华中感受城市温度。“归属感,正是留才的‘关键砝码’。”活动负责人朱爱梅如是说。
一份份“信心宣言”是江海英才创业周最动听的回响。毕业于南通中学的清华学子周王昊在南通规划馆感叹:“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愿为家乡贡献力量!”海安籍大学生陈席菲目标明确:“家乡制造业土壤肥沃,跟我专业对口,对未来在家乡发展信心十足!”南通大学研究生房瑞的笑容更显从容:“看到南通对人才的诚意,留下就业底气更足了。”
从国际合作签约,到本地研究中心揭牌;从招聘会人潮涌动,到官方政策详解;从巾帼创客的路演擂台,到足球场边的青春邀约……第十五届江海英才创业周以一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多维交响,奏响了南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音,让每一粒敢想敢试的“金种子”,在这片江海交汇的热土上找准落地生根的方位,蓄积奔涌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