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冬时节,长江南通段天高水阔,百舸争流。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下游8公里处,奔涌的江面下,新“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建设正酣: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和“沧渊号”,如同两条钢铁巨龙,在左右两线埋头低吼、奋力掘进。作为南通“八龙过江”的第五龙,这一穿越长江的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通车后,车辆从此地的过江时间将从目前的约1小时缩短至10分钟。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考察,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南通“左右逢源”、潜力很大,要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
从“南通‘好通’”,到“左右逢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期许,成为南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殷殷嘱托化作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实际行动,江海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联动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层次接轨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从2020年的10036.3亿元,到2024年的12421.9亿元,五年来,“万亿之城”南通在高平台上稳健增长,以勇立潮头、追江赶海的奋斗姿态,奔向“下一个万亿”。
通:从愿景照进现实
早晨7时,上海市民唐阿姨准时赶到上海客运南站,搭上开通半年多的“南通买菜团”班车,前往一江之隔的南通“沪蔬通”农贸市场,寻找“舌尖上的原产地”;结束休假的外企白领小陆走进南通火车站,登上开往上海虹桥的列车,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他们,构成了穿梭于上海和南通的不息人流。
沪通同城新方式的背后,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南通因江而兴,也曾为江所困。对“通”的渴望,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里。本世纪以来,以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为肇端,南通加快跨江步伐。特别是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苏通第二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列入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通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构建陆海空并进、公铁水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流动的长三角注入强劲动能。
——从“大江两岸”到“大桥两端”,以“跨越”实现“联通”。
南通将过江通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出“八龙过江”的构想——在166公里的长江岸线上规划布局8条连接苏南、上海的过江通道。
如今,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如飞虹卧波,联通南北;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加快建设;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崇海大桥规划与前期工作提速推进,“八龙过江”格局正加速形成。
当蓝图变为现实后,长江南通段平均每20公里就有一条过江通道,从南通主城区出发,20多分钟到苏州,40分钟到上海,2小时通达上海大都市圈所有城市,3小时连通整个长三角主要城市,南通与上海、苏南将真正实现交通一体化、生活同城化。
——发挥铁路“先行官”作用,积极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随着北沿江高铁南通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双主塔封顶,通苏嘉甬高铁全线建设加速推进,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中的“一纵一横”——沿海通道与沿江通道,即将在南通交会。洋吕铁路建成投运,打通了南通沿海港区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南通铁路年客运量突破1300万人次,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江出海、海进江”黄金水道铺就向海图强新通途。
坚持“优江拓海、江海联动”,打造“一港四区”南通港和“两横两纵”高等级航道网。建成了吕四作业区10万吨级泊位、天生港区10万吨级粮油泊位等关键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增生产性泊位122个、新增年通过能力1.2亿吨,南通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这些为“大进大出”“大开大合”临港产业项目落户提供有力支撑。
统计显示,“十四五”以来,南通交通建设投资连续跨越3个百亿级台阶,预计总投资1200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当波音747飞机平稳降落在兴东国际机场,当“复兴号”列车呼啸着跨过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当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驰骋丝路,当LNG巨轮缓缓靠泊洋口港阳光岛……南通“好通”,正从愿景照进现实。
融:从“握手”到“联手”
黄浦江畔,万商云集。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再次将全球贸易合作的聚光灯照向上海。
借助“家门口的进博会”,南通主动出击,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跨国公司对话南通”系列活动,将世界的目光引向这片发展的热土。
在上海开启的一场场“国际群聊”,让南通“左右逢源”的优势更加具象。南通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一边连着上海,一边连着苏南。独特的区位,让南通同时迎来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之源”、靠江靠海靠上海“区位之源”,以及一代代南通人自强不息的“奋斗之源”。
“左右逢源”的南通,努力将这份天赋的优势,转化为决胜未来的发展胜势。其中,南通率先谋划、提出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堪称神来之笔——长江口的南通、苏州、上海毗邻区域联手,以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园区共建、产创共融、服务共享,共同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促进长三角南北两翼更加充分、更加均衡发展。
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相呼应,在长江口,沪苏有了携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新的“棋眼”。如今,这一构想已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措施,写入省委全会报告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南通的“跨江融合”,正从城市间的“握手”,升级为服务国家战略的“联手”。
在超精密光学制造领域,霖鼎光学以黑马姿态闯入这一长期由国际光学巨头把持的领域。在其如皋量产基地内,超精密机床正以纳米级的加工精度安静运转;而驱动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却诞生于200公里外如皋与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合作共建的“飞地孵化器”内。“给我们提供孵化平台、资金、政策的支持,助力我们实现了样品到产品的关键一跃。”霖鼎光学首席执行官张哲说。
这是南通“飞地孵化”模式的生动缩影。通过“上海苏南孵化、南通转化”“上海苏南研发、南通制造”的产业协作模式,南通已在上海、苏南地区设立14家“飞地孵化器”,它们如同无数敏锐的触角,精准捕捉前沿技术,累计引进孵化项目143个。
一个人、一条船、100分钟,理想工况下能将一个标准足球场垫高近2米。这是中国新一代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的“超能力”。这个国庆中秋长假,它来到长江口深水航道开展疏浚作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新海鲟”轮2024年9月在南通启东交付,5000个种类10万个设备部件,国产设备利用率在90%以上……这一“大国重器”成功建造的背后,是一条紧密协作、高效可靠的长三角供应链。“以振华海工为圆心,500公里内,可以配齐绝大部分主要供应设备。”振华海工新海鲟建造项目经理文科巍道出了企业的底气。
从产业、科创到服务,南通深度融入梯度分工、链式配套的长三角产业新格局。与上海在科技、商务、交通、工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签署了沿沪宁协同创新城市联盟合作备忘录,建立了苏锡常通协同发展机制。南通50%以上的企业在上海有合作关系,60%的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口岸,7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苏南80%的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协作。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上海交大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落户。
绿: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
周末清晨,铺满阳光的江面泛着闪闪银光,南通长江江豚巡护联盟负责人管昊昱在梵音广场水域的岸边静静守候。2020年,管昊昱和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巡护联盟,观测监护江豚、上报数据、开展宣传,联盟成员至今已达170多人。
透过长长的镜头,他捕捉到的不仅是江豚跃动的身影,更是长江焕发生机的最美见证:江豚“母子同游”“阖家欢聚”的温馨画面屡现江面,甚至“谈情说爱”的珍贵瞬间也被镜头幸运记录——由“难得一见”到“常常遇见”,这些“微笑天使”频繁现身、繁衍生息,已成为南通落实长江大保护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人”。
更精准的看护来自两台“听音辨豚”的“神器”,自2023年10月在长江南通段布设实时声学监测设备以来,累计监测到江豚11771头次。科研团队综合分析确认,该水域江豚数量不少于14头。与此同时,以江豚文化为核心的“江豚湾”项目应运而生,既为江豚营造更佳栖息地,也为市民打开了亲近自然的窗口。
这些年,南通持续筑牢生态自然屏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加快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美丽南通建设多点突破、全面提速、厚积成势。PM2.5浓度从2020年的34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5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位居全省榜首;55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长江南通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长江水生态评估达到“优秀”等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1.3%;全市物种数量由3508种增至3983种。
曾经工业林立的滨江片区,实现从“工业锈带”向“生态秀带”的华丽转身。为了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于民,南通创新探索“生态修复+功能活化”模式,精心打造了总占地42公顷的长江体育公园。这里不仅保留着2公里城区核心江岸线,更通过活化利用原有港口码头,将体育设施有机嵌入生态岸线,实现了工业遗存与绿色发展的诗意共鸣。
南通长江体育公园设有绿茵足球、社区友好、休闲时尚三大主题功能区,打造集市民休闲、运动健身、文化艺术及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景观空间,让市民在长江碧波之畔尽情释放运动激情。在“苏超”引发的全民足球热潮中,这片被誉为“长江最美足球场”的绿茵场迎来了南通秋季业余足球联赛,哨声响起,长江之畔灯火通明,呐喊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五山叠翠、江豚欢跃、绿茵驰骋,南通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幕幕生动的场景,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片土地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打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长江之畔徐徐铺展。
竞:勇挑大梁破浪前行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三次都强调了江苏“挑大梁”的责任。这既是信任,更是嘱托。
经济大省挑大梁离不开经济大市的坚实支撑。作为总书记亲临考察、寄予厚望的发展热土,南通这座“万亿之城”,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果敢担当,坚决扛起属于经济大市的时代责任,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竞”的态势,蔚然成风。2022年12月19日,新华社重磅推出长篇通讯《“七虎”竞南通》,多维度、全景式展现了南通市七个县(市、区)克难奋进、你追我赶的生动实践。一个“竞”字,写出了南通各板块你追我赶的万千气象。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持续浓厚“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竞相发展氛围,带领江海儿女在时代大潮中“竞”出南通更美好未来。
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全面激活“追江赶海”的城市基因。各地各部门聚焦跨江融合、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领域,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紧迫感,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冲出加速度、拼出新气象。
竞,展现不服输、不示弱的锐气。
在今年3月南通市开放再出发大会的会场外,全市17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通过展板,集体亮出各自的“学习标兵”和三年追赶目标,对标对象直指苏南先进园区。这不仅是目标展示,更是各园区“竞”字当头,拼产业、拼项目、拼服务的昂扬斗志,彰显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苏南的决心。
竞,拼出敢攻坚、善突破的胆气。
进博会的瑞典展区内,一款刚从南通如皋下线的斯堪尼亚高端重卡惊艳亮相。从项目破土动工到首批“公路之王”试制下线,斯堪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外方负责人由衷感叹,南通及如皋总能快速适配企业需求,“没有问题是不能解决的”。这背后,正是南通以一流营商环境攻坚重大项目、突破产业高地的生动写照。
竞,树立谋实事、重实干的风气。
10月30日,每季度一次的全市项目观摩会如期举行,各板块互学互比,拼招商引资的力度,赛项目建设的速度,比服务企业的温度。近年来,南通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项目建设季度观摩会、科技创新双月例会、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等经济工作“四项机制”,推动板块之间比发展、部门之间比服务、企业之间比贡献、各行各业比领先。以实干为笔,以实绩为墨,在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奋力书写着各自的精彩答卷。
“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最终竞出的是经济强的基础更加厚实,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环境美的底色更加亮丽,社会文明程度的标识更加鲜明。
面向未来,江海儿女正以“竞”的精气神,以“好通”之姿、“逢源”之势,在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中破浪前行,继续书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