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我市金融机构加速“输血”,全力支持乡村发展。4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5983.9亿元,比年初增加525.75亿元——
精准金融服务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13 字体:[ ]

日报讯(记者 蒋晓东 张水兰)去年6月,我市启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全市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加速“输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截至4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5983.9亿元,同比增长15.52%;全市农户贷款余额已达1274.65亿元,同比增长16.5%。

惠农政策资金,激发涉农主体活力

眼下正值夏粮收获季,通州区骑岸镇收粮大户许某也异常忙碌。此前,在得知许某因遇资金难题,今年扩大夏粮收购规模的计划即将“泡汤”时,农行通州支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将惠农政策送到乡间田头。很快,一笔200万元的“苏担通惠捷贷”转账到位,“不仅及时解决资金问题,还享受了担保费用补助,省下近一万元”。

一笔笔惠农政策资金不仅为农户送上“及时雨”,更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位于通州区石港镇的金果家庭农场,因前期疫情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和农产品种植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农场生产经营面临资金短缺,南通农商银行获悉后迅速为其投放100万元“惠农快贷”,且贷款利率低于该行平均资金成本90个基点。

“这笔钱就省下来了,对企业来说,这就是看得见的真金白银。”不久前,如皋农商银行也充分运用人行支农再贷款优惠资金,为如皋茂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授信1200万元低利率流动资金贷款,助力企业打造成集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摘园。

近年来,人行南通中支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用低成本的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小微、涉农主体,推动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乡村振兴领域。据统计,我市去年累计投放超300亿央行政策资金,累计惠及涉农、小微民营和个体工商户等普惠主体6万户;去年再贷款引导的小微贷款利率平均为5.02%,低于全市法人机构小微贷款平均利率0.76个百分点。

拓宽融资模式,补齐涉农融资短板

针对“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突出问题,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适合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业务,拓展抵押担保方式,畅通农业融资渠道。

如皋市某禽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孵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专业合作社,企业为抓住发展机遇,急需资金采购活鸡、活鸭,用于深加工供应节日旺季市场。获悉情况后,工行如皋支行客户经理立即上门调查,根据合作社实际情况,向其推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并顺利投放了江苏省工行系统首笔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承包经营权被赋予抵押、担保权能,为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我市以如皋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深入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开办机构近30家,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超2亿元。

此外,全市金融机构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强化与税务、银联等对接,通过获取客户开票、纳税数据以及交易流水数据,畅通融资渠道,通过简化授信审批流程、“整村授信”等方式优化服务,补齐涉农小微融资短板,全力支持乡村振兴。

量身定制方案,推动产业兴旺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切实享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红利。

位于启东市南阳镇的启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致力于打造集智慧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新品种引进、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7.88亿元,其中5.45亿元来自农业银行的支持。”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启动后,农行启东支行将其纳入支行重大项目目标清单,建立行长室挂钩对接机制,前后台部门通力配合,团队多次实地沟通融资模式、期限等需求,为项目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园区内目前已建成苗木种植基地、灌溉通风系统、智能温室控制中心等,并吸引了周边农户入园创业就业。目前,已成功辐射带动农户约560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带动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效益化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联动,探索打造乡村振兴产融服务平台,通过加大供应链金融供给力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截至目前,7家核心企业完成与中征平台对接。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依托中征平台为133家中小微企业提供328笔共计61.53亿元。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我市金融机构加速“输血”,全力支持乡村发展。4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5983.9亿元,比年初增加525.75亿元——
精准金融服务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13 字体:[ ]

日报讯(记者 蒋晓东 张水兰)去年6月,我市启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全市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加速“输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截至4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5983.9亿元,同比增长15.52%;全市农户贷款余额已达1274.65亿元,同比增长16.5%。

惠农政策资金,激发涉农主体活力

眼下正值夏粮收获季,通州区骑岸镇收粮大户许某也异常忙碌。此前,在得知许某因遇资金难题,今年扩大夏粮收购规模的计划即将“泡汤”时,农行通州支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将惠农政策送到乡间田头。很快,一笔200万元的“苏担通惠捷贷”转账到位,“不仅及时解决资金问题,还享受了担保费用补助,省下近一万元”。

一笔笔惠农政策资金不仅为农户送上“及时雨”,更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位于通州区石港镇的金果家庭农场,因前期疫情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和农产品种植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农场生产经营面临资金短缺,南通农商银行获悉后迅速为其投放100万元“惠农快贷”,且贷款利率低于该行平均资金成本90个基点。

“这笔钱就省下来了,对企业来说,这就是看得见的真金白银。”不久前,如皋农商银行也充分运用人行支农再贷款优惠资金,为如皋茂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授信1200万元低利率流动资金贷款,助力企业打造成集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摘园。

近年来,人行南通中支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用低成本的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小微、涉农主体,推动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乡村振兴领域。据统计,我市去年累计投放超300亿央行政策资金,累计惠及涉农、小微民营和个体工商户等普惠主体6万户;去年再贷款引导的小微贷款利率平均为5.02%,低于全市法人机构小微贷款平均利率0.76个百分点。

拓宽融资模式,补齐涉农融资短板

针对“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突出问题,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适合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业务,拓展抵押担保方式,畅通农业融资渠道。

如皋市某禽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孵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专业合作社,企业为抓住发展机遇,急需资金采购活鸡、活鸭,用于深加工供应节日旺季市场。获悉情况后,工行如皋支行客户经理立即上门调查,根据合作社实际情况,向其推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并顺利投放了江苏省工行系统首笔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承包经营权被赋予抵押、担保权能,为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我市以如皋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深入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开办机构近30家,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超2亿元。

此外,全市金融机构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强化与税务、银联等对接,通过获取客户开票、纳税数据以及交易流水数据,畅通融资渠道,通过简化授信审批流程、“整村授信”等方式优化服务,补齐涉农小微融资短板,全力支持乡村振兴。

量身定制方案,推动产业兴旺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切实享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红利。

位于启东市南阳镇的启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致力于打造集智慧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新品种引进、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7.88亿元,其中5.45亿元来自农业银行的支持。”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启动后,农行启东支行将其纳入支行重大项目目标清单,建立行长室挂钩对接机制,前后台部门通力配合,团队多次实地沟通融资模式、期限等需求,为项目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园区内目前已建成苗木种植基地、灌溉通风系统、智能温室控制中心等,并吸引了周边农户入园创业就业。目前,已成功辐射带动农户约560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带动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效益化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联动,探索打造乡村振兴产融服务平台,通过加大供应链金融供给力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截至目前,7家核心企业完成与中征平台对接。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依托中征平台为133家中小微企业提供328笔共计61.53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