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通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来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10 累计次数: 字体:[ ]

1.新建、迁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幼儿园12所,新增省优质幼儿园21所。

2.全市共有275所小学、159所初中开展课后服务。

3.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为100875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购买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商业保险。

4.精准帮扶重点困难群体,为市区符合条件的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提供医疗救助、生活救助。

5.全市采集发布就业岗位31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万个。

6.全市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25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662人。

7.为全市19.8万名适龄妇女免费实施宫颈癌筛查,为全市20.4万名适龄妇女免费实施乳腺癌筛查;为全市3.6万名产妇免费实施产前筛查;为全市3.81万名新生儿免费实施疾病筛查;为市区1.02万名新生儿免费实施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

8.全市新增二级预防接种门诊19家、三级预防接种门诊9家。

9.市区公共场所投放1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

10.全市建成46家爱心母婴室。

11.推进社会健康培训,全市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11.49万人,举办1000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讲座、13期家长沙龙。

12.长期照护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

13.提高希望工程助学受益面,开展公益项目76个,资助贫困家庭学生710人。

14.免费为全市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1172人次、推荐就业904人。

15.实施法律援助9527件,提供法律咨询8.3万人次。

16.为市区户籍65周岁以上有意愿的老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5.72万人次。

17.全市标准化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203家标准化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18.全市新增医养结合机构14家、社区护理站15家。

19.全市农村敬老院配发空调实现全覆盖。

20.市区完成10个老小区整治(综合整治1个、单项整治9个)。

21.全市完成20个居民老旧小区、1200个自然村配电设施改造。

22.全市建成10个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

23.观音绿廊建成,园林路、长泰路景观绿廊开工,新增公共绿地300公顷。

24.完成濠河风景区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实现步道成环、水景通透、活水畅流、绿意盎然、路网通畅,新建(改造)游步道8000米,提升改造绿化景观21公顷、园林景观3处,改造市政道路9条。

25.实施中心城区水质提升工程,扎实抓好“一控三自然”,实现44条断头河贯通,66平方公里范围内120条河道水系连通,中心城区濠河及周边主要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

26.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通水、机组试运行。

27.实施文化民生“五送”工程,全市送展览121场、送戏1240场、送电影15912场、送书12.7万册、送培训11万人次。

28.全市新增100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

29.  建设五山滨江片区生态休闲观光带,滨江生态绿廊全面建成,慢行绿道全线贯通。

30.南通大剧院、美术馆完成主体结构工程。

31.为市区11400名群众免费开展体质监测。

32.啬园路隧道建成通车,城山路完成提升改造。

33.市区实施道路“白改黑”工程,洪江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工农路提升改造(一期)南段完工,北段机动车道开放交通;世纪大道可实施范围内所有工程完工。

34.兴东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建成运营,新开9条航线、加密优化10条航线。

35.市区新增公交车40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1条,新建30座公交电子站牌,建成秦灶二期停车场。

36.市区新建2200个公共停车泊位。

37.市区开放利用闲置人防工程51.63万平方米,提供纳凉、停车等公共服务。

38.市区新建公厕50座、改造公厕60座。

39.市区新增174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管理。

40.“雪亮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并通过市本级验收,实现全市5万路视频图像汇聚共享及基于视频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及治安防控等领域的高端应用。

41.建成1个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基地;在市区开展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宣讲300场,对市区流通领域29大类食品监督抽检3312批次。

42.市区新建“消费维权直通站”50家。

43.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2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102公里、路田路宅分界4500公里、路域环境整治4500公里。

44.16个公安“e警务”便民服务站投入运行。

45.提升“南通百通”APP服务功能,实现在线办理政务服务事项900项,开通“企业版”服务入口。

46.市“12345”在线平台15秒接通率达到99%以上,政情民意大数据分析系统一期工程上线运行,开通网络渠道24小时受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