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相关工程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14-2016)。市区形成“1个中心+5个分站”的120急救服务网络,确保救护车在15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各县(市)依托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已建成6个急救分中心、45个急救网点,基本形成30分钟农村院前急救服务圈;全部建成了独立的数字化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实现了与省、市急救中心联网运行。全市169辆救护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与“智慧交通”系统联网,共享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确保出行通畅。同时,启用院前急救远程信息系统,实现抢救现场—救护车辆—医院急诊之间的患者信息无缝对接与智能传输,有效缩短抢救衔接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建成市级综合类、中毒类、传染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六县(市、区)均建成了综合类和传染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了基地应急能力建设,组建院内外24小时生命救援队;对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目录进行重新梳理,对部分不常用物资与相关供应商签订了协议书,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能在2小时内送达;根据要求明确了腾空床位的数量及时间;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医院人员、设备、器材、药品全部快速到位,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投入10.99亿元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市肺科医院异地迁建,目前市及8个县(市、区)建有妇幼保健院(所)9个,机构健全率100%。投入42259万元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工程,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已被确认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70%县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建成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投入1.1亿元开展中心血站整体搬迁,建成中心血站1所,其中分站2所、采血点4所。开展全市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市、县卫生监督机构均达省定建设标准,部分卫生监督机构达到省定建设示范标准。职业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按照全省统一模式均设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有独立的科室和人员。9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其中A类、B类仪器设备配置率90 %,B类检验项目开展率90 %。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12所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其中5所建成了三级医院,其他7所均为高水平的二级甲等医院,县域内就诊率维持在85%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疑难危重病例就医在县级医院基本解决。对区域性中心医院,结合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中心镇建立服务一定半径的中心卫生院,支持创建二级综合医院(目前已建成17所);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重点推进标准化建设、示范化建设,政府举办的79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100%,其中服务人口10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达到了中心卫生院标准,累计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40所,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50.63%,实现了每个乡镇拥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目标;建有村卫生室1587所,建设达标率100%,以行政村为单位卫生室全覆盖。镇村一体化管理率100%。
(四)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医院重点围绕拓宽发展空间、满足百姓需求,推行总分院模式,重点支持通大附院、市一院到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分院。专科医院重点围绕做强专科特色、强化能力建设,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被确认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6月1日增挂南通市儿童医院牌子,医院加大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及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的合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拥有400张床位、初具三级医院规模的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病例医疗救治能力不断增强,1家医院儿外科列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点是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区级统筹管理,市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所,全部由政府举办,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1所、省级规范化中心16所,房屋、设备、人员等全部达到了省定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