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决策部署,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把卫生计生事业作为加强社会建设、构建民生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家庭发展与利益导向体系,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发展。
1、人口与健康指标均已提前实现,居民素养水平提高。“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平稳实施,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升,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100%,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在95%以上,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十一五”末的77.95岁提高到2014年的81.36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4.37/10万,比目标值下降了3.63个十万分点;婴儿死亡率2.1‰,比目标值下降了2.9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4‰,比目标值下降了4.86个千分点;全市居民健康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
2、医疗卫生体系的意见,以取消药品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和医疗集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重心下移,发挥大医院龙头作用,探索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纽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引导群众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提高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县两级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均已达到国家规定建设标准,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50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87.71%,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7.46%,65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为82.2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1.4%和57.9%,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3.79/10万、3.3‰。建成健康支持性环境(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318个,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47个、卫生村661个。
4、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完善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四个层面的服务体系,累计投入10多亿元,相继完成市肿瘤医院南院综合楼新建、市妇幼保健院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市二院提档升级工程、市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项目,建成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省级规范化中心16家。面向农村的县级医院、区域性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个层面的服务体系实现了全覆盖。5所县级医院建成三级医院,17所区域性中心医院建成二级综合医院,全市79个建制镇共建成205所卫生院,标准化率达87.34%,累计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30所,实现了每个乡镇拥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目标;建有村卫生室1587所,建设达标率82.42%,以行政村为单位卫生室全覆盖。
5、家庭发展能力进一步拓展。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6个县(市、区)被评为省级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项目县,2个县(市、区)被评为省级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县; 400个计生家庭被评为省级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户。全面开展幸福家庭建设和“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工程”,开办“网上人口学校”、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进“普及化、平民化”的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形成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青春健康、老年保健、健康饮食等家庭健康服务新模式,精心打造500米药具发放服务圈,全市育龄群众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9%以上,知情选择服务率达98%以上,开展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服务累计175.44万人次。
6、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优化。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全覆盖,全市享受农村奖扶、特别扶助对象41.63万人,发放4.91亿元;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金累计发放16万人4.6亿元;城镇非从业居民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累计发放5145人1600余万元。海安县建成的“生育关怀圆梦养老院”以及启东市开展的“太阳岛”心理援助工程成功入选中国计生协项目。我市设计开发的计生特殊家庭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中国计生协领导充分肯定,已在全国60多个项目市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