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配置
来源: 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6-01-22 累计次数: 字体:[ ]

根据省卫计委要求,完成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情况》的系列调查,包括医疗体系资源要求配置指标、专业卫生机构、医院情况、专科医院、三级医院设置要求、大型设置配置要求等的调查表格,初步摸清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情况及规划需求,优化了我市医疗资源配置,推进了卫生计生资源优化重组。主要措施如下: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已达到50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截至2015年9月,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为87.71%,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7.46%,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为98.65%,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8.37%, 65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为82.2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1.4%和57.9%。

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城市,着力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四个层面的服务体系。综合医院重点围绕满足城市新拓展空间的百姓需求,推行总分院模式,重点支持通大附院、市一院到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分院。专科医院重点围绕做强专科特色、强化能力建设,先后投入10.99亿元,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市肺科医院异地迁建,目前市妇幼、传染病、肿瘤等专科医院均已跨入“三甲”行列。市一院急诊儿科综合楼投入运行,总投资近10亿元的市二院提档升级工程和市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工程正在加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点是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区级统筹管理。市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建成国家级示范中心1所、省级规范化中心16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建设了社区卫生服务站70所。在农村,着力完善县级医院、区域性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个层面的服务体系。对县级医院,明确其县域内医疗中心定位,按三级医院标准提档升级,12所县级医院中已有5所(海安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启东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如皋市中医院)建成三级医院;对区域性中心医院,结合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中心镇建立服务一定半径的中心卫生院,支持创建二级综合医院(目前已建成17所);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重点推进标准化和示范化建设,全市75个建制镇共建成119所卫生院,1501个行政村建成1573所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达到80%左右,累计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30所。

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目前,全市共有非公立医疗机构1751个、床位数7988张,分别占全市机构总数的53.4%和总床位的22.8%。由国医大师朱良春创建的良春中医医院为二级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已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瑞慈医院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儿外科列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美家妇产科医院、维多利亚美容医院、常青乐龄护理院等专科型医疗机构特色凸显。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鼓励支持闲置的医疗资源向老年护理、康复方向发展,优先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老服务专业机构。全市已建成4所专业护理院,床位450张(常青乐龄护理院、如皋博爱医院护理院、海安福康爱心护理院、瑞慈美邸护理院),在建9所(常青乐龄观音山老年护理院、南通安体护理院、南通颐生护理院、通州区刘桥镇新联护理院、启东市聚南医院等5所乡镇卫生院转型护理院),床位1500张。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全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按照“智慧结算全院通、智慧应用全城通、院内服务全自助、项目覆盖全人群”的总体思路,同步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智慧医院”、“智慧社区”三大工程。重点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推动全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诊间结算、院内自助服务、掌上医院APP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医院智能化监管系统建设,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对公立医院服务质量、药械使用、费用水平等指标进行全程智能化实时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