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工程
来源: 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5-12-08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有二级以上中医机构8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院1所、三级乙等中医院3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3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民办中医专科医院3所,其他民办中医医疗机构118所。形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诊所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了“市县有中医院、乡镇有中医科、社区村有中医药”的服务网络,涵盖了中医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中医药服务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领域逐步拓展。中医医疗机构能发挥中医专科、专病、专药的优势,以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的重要手段,以提高临床疗效和专科学术水平为核心,以中医单病种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加快研制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全市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专病群体已初步形成。全市筛选了30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对12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积极开展“治未病”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规范“治未病”专科建设,发掘、推广和运用群众喜爱的方药治疗及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全市稳步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深入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已超过40%。

(三)深入推进“中医药人才强卫”工程,中医药人才培养成绩斐然。2014年7月,我市启动了“南通市百名中医药人才师承学习工作”,从全市各医疗机构遴选50余名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100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通过两年的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使继承人能够掌握、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并有所创新,以此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高层次中医药技术骨干。我市相继印发了《关于开展南通市百名中医药人才师承学习活动遴选工作的通知》、《南通市百名中医药人才师承学习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公布南通市中医药人才师承学习活动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通知》。来自全市8所中医医院、3所综合医院、12所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2所民营医院62名指导老师和123名继承人参加了师承学习活动。全市有26名省以上名老中医,66名市名中医。全市先后有朱良春、姚寓辰、吴震西、汤承祖、邵荣世、夏治平等6位老中医入选第1至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培养了19名继承人。今年,新增如东县中医院陈幼清入选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倪毓生、周光、仲润生入选首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培养了6名继承人。我市拥有第一、二、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名。全市2人入选第二批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6人入选第二批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工程,5人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今年,我市新增2人入选2015年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

(四)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收获颇丰。“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取得大面积的丰收。市中医院中医外科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江苏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市中医院脾胃科建成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市中医院脾胃科、骨伤科、妇科以及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建成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市中医院肾病科和肺病科、海安中医院针炙科、如皋中医院妇科、如东中医院肛肠科、启东中医院耳鼻喉科、良春中医院肿瘤科建成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并通过省级中期评估。全市拥有32个市级重点专科、18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今年,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市中医院中医外科和南通良春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在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十二五”中期评估中位列全省综合排名列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