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出行 > 服务资讯
2025年南通交通执法为民服务实事项目进行时
来源:市交通局 发布时间:2025-07-02 字体:[ ]

2025年时间过半,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锚定"执法为民"主线,统筹推进八大服务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从船舶运输到港口建设,从企业信用修复到基层执法创新,以机制创新破题、科技赋能增效,支队构建起覆盖道路水路运输、港航执法服务、企业帮扶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下半年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一、水上执法服务:三措并举疏通水运服务链

大件运输护航:建立"绿色通道",制定专项护航制度,已完成35艘次超大件船舶安全护航,APP开发进入申报流程提报阶段。

船舶更新提速:5艘拟拆解船舶128.25万元补贴待省局批复,执法人员全程跟进资料审查,待批后立即启动拆解,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船舶检验革新:创新"四方确认+远程检验+通检互认"模式,29艘新造船通过图纸预审提升质量,36艘次远程检验节约成本38.9万元,20艘外省、市船舶享通检互认便利。

二、大件运输服务:科技赋能破解陆路运输堵点

车货远程核查:智能核查模块接入省级平台,实现大件运输企业线上核查。

超宽车道建设:G40如皋港东收费站5米超宽车道项目获省局确认,为大件运输服务消除堵点。

三、法制信用服务:双轨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修复提效:推行"即申即办+承诺修复"双机制,已完成110件信用修复(15件远程办理),平均缩短修复周期3个工作日。

“枫桥式”基层执法站(所)创建:确定3个试点站(所),着力打造"执法有温度、服务零距离"的基层执法样板。

四、港口建设服务:三维联动护航大港发展

普法全覆盖:对天生港电厂等7个重点码头和27家拖轮企业开展全周期普法,探索推行邀约式执法检查服务,交通建设工程执法交底创新覆盖至主要分包、劳务单位,为通州湾大港建设提供全链条法治保障。

科研强支撑:地方标准《沿江沿海港口拖轮经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工作规范》成功立项,无人智能抛石平台已正式在码头项目投入使用,无人机水中桩位测量科研项目正在序时推进 。

省、市共监管:联合省局对小庙洪航道开展质监交底与安全检查,提升服务效能。

五、安全帮扶服务:精准滴灌筑牢企业防线

针对企业在动态监控人员配置、报警数据处置、分析研判及设备参数设置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执法人员上门一一进行剖析解答,提出工作建议,执法人员还手把手辅导企业监控人员规范操作系统,全力助企纾困,彰显了交通部门主动、靠前、高效的执法服务理念。

上半年已完成2家危货企业、1家客运企业动态监控专项帮扶,通过问题诊断与改进指导,切实提升企业安全风险处置能力。

推进特征与下半年重点工作

三大特征

机制创新:通过检验四方确认、信用承诺修复等机制实现服务流程再造;

科技赋能:无人机测量、远程检验等技术应用大幅节约企业时间成本;

精准服务:针对大件运输、船舶更新等细分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下半年攻坚重点

1.加快推进船舶拆解补贴、超宽车道建设等省局审批事项落地;

2.深化"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确保试点站(所)建设取得实效;

3.扩大科技应用场景,推动科研成果向服务效能转化,全力保障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