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结果反馈
南通市“拒绝酒驾,安全出行”调查反馈
来源: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2-09-20 字体:[ ]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对饮酒、醉酒驾驶行为危害性的认识,推动形成“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良好社会风气,本站于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9月15日开展南通市“拒绝酒驾,安全出行”调查问卷,本次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image.png

2、您的年龄?

image.png

3、您的职业?

image.png

4、您的学历?

image.png

5、您或您的家人是否拥有机动车驾驶证?

image.png

6、您或您的家人是否知道喝酒后不可以驾驶车辆吗?

image.png

7、您认为追究醉驾者刑事责任对治理酒后驾车的影响是怎样的?

image.png

8、您在外出吃饭喝完酒后,会选择如何回家?(多选)

image.png

9、如果您发现聚餐完的朋友或家人准备酒驾、醉驾,您会如何处理?

image.png

10、您知道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在酒精含量上的区别吗?(多选)

image.png

11、您知道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会被如何处罚吗?(多选)

image.png

12、您知道醉酒驾驶机动车会被如何处罚吗?(多选)

image.png

13、您认为怎样才能减少甚至杜绝酒驾、醉驾行为?(多选)

image.png

14、您认为我市酒后驾车现象有没有改善?

image.png

二、总结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100%的人及家人知道喝酒后不可以驾驶车辆,有0%的人及家人不知道喝酒后不可以驾驶车辆。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87.51%的人认为追究醉驾者刑事责任对治理酒后驾车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酒驾;有8.92%的人认为追究醉驾者刑事责任对治理酒后驾车不会有太大作用;有3.57%的人不清楚追究醉驾者刑事责任对治理酒后驾车的影响;有0%的人认为追究醉驾者刑事责任对治理酒后驾车会有其他影响。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87.51%的人在外出吃饭喝完酒后选择找人代驾回家,有37.5%的人在外出吃饭喝完酒后选择步行回家,有0%的人在外出吃饭喝完酒后选择酒醒后再开车回家,有91.07%的人在外出吃饭喝完酒后选择请没喝酒的亲朋开车把自己送回家,有82.14%的人在外出吃饭喝完酒后选择乘坐出租车、公共汽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回家,有14.3%的人在外出吃饭喝完酒后选择其他方式回家。(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3.57%的人不清楚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在酒精含量上的区别,有8.92%的人认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在酒精含量上无区别,有96.42%的人知道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为饮酒驾车,有85.71%的人知道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为醉酒驾车。(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10.71%的人不清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会被如何处罚;有87.5%的人知道酒后驾驶机动车会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有92.85%的人知道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处十日以下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98.21%的人知道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44.64%的人认为在酒店张贴“请勿酒驾、醉驾”提示标志可以减少甚至杜绝酒驾、醉驾行为,有100%的人认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能减少甚至杜绝酒驾、醉驾行为,有69.64%的人认为设置举报监督电话能减少甚至杜绝酒驾、醉驾行为,有73.21%的人认为公开曝光相关事故视频能减少甚至杜绝酒驾、醉驾行为,有96.42%的人认为加大处罚力度能减少甚至杜绝酒驾、醉驾行为。(多选)

三、相关建议

一是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坚决以酒驾、醉驾违法“零容忍”态度,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为载体,聚焦“午后、夜间、凌晨”等重点时段,在全市持续开展酒驾、醉驾整治波次行动,加强面上分析研判,动态调整查缉点位,科学合理配置警力,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全面营造严管氛围,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平安。

二是持续营造宣传氛围。以交通安全宣传“七进”活动为抓手,组织民警、辅警深入辖区,通过张贴海报、上安全课、组织专题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拒绝酒驾”宣传;同时,依托“两抖一微”新媒体矩阵,常态曝光酒驾醉驾违法典型案例,教育、提醒广大市民算好酒驾的法律成本、经济成本、家庭成本和职业成本等违法账,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浓厚氛围。

三是持续优化共治机制。协同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单位,以“零酒驾”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拒绝酒驾”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与检、法部门积极协同,充分发挥道交刑事速裁机制的优势,推进危险驾驶案件快侦、快诉、快裁,同步推动酒驾相对不诉人员落实后期惩戒、志愿服务等措施,织密管控网络,筑牢道路交通安全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