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管理
【人口概况】2017年底,南通市常住人口730.5万人,比上年增长0.04%。其中,城镇人口482.35万人,比上年增长2.62%,城镇化率66.03%,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764.47万人,比上年下降0.29%。全年出生61204人,人口出生率7.99‰;死亡81737人,人口死亡率10.68‰;人口自然增长率-2.6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13人,与上年持平。
【户口管理】2017年,南通市出台《南通市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试行)》,放宽户口准入条件,将租赁房屋纳入合法稳定住所范围;市区取消购房面积入户限制,不设合法稳定就业条件;被南通有关单位正式录用的大中专、技职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部队退伍、自主择业军人、大学生村干部、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务工人员,不设落户条件,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均可落户南通。完成公安部下发江苏省死亡未注销户口人员南通部分户口注销和线索核实任务2万余人。清理违法违规办理户口171个,累计清理纠正户口登记项目差错502个。摸排无户口人员3112人,全部解决户口登记。
【流动人口管理】2017年,南通市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累计制发居住证77万余张,受理居住证快递业务4060人次。开展人口管控春季会战专项行动、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集中攻坚行动、出租房屋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源头信息采集,全市登记流动人口100万人,房屋出租户36万余户。2017年,南通市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确定海安县北城街道中坝社区等7个社区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开展“人口流动,健康同行”主题宣传,做好节日期间流动人口关怀关爱专项活动。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港闸区沿河桥小学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确定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全市录入流动人口68.38万人,其中,外市流入30.61万人、流向外市28.31万人,市内流入5.74万人、市内流出3.72万人。实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6个样本县(市、区)、9个样本镇(街道)、18个样本村(社区)参加调查,5个样本点数据质量获全国前三名,通州区以零误差获全国第一。
(陈峰王新生)
【“两非”治理】2017年,南通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建立覆盖全市城乡打击“两非”(非法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哨点监测监控体系,全市建立一级哨点110个、二级哨点1675个,暂未发现“两非”现象。各县(市、区)均建立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等法律法规。
(王新生)
计划生育服务
【概况】2017年,南通市生育登记办理4.63万例,其中二孩1.89万例,占40.8%;出生4.72万人,其中二孩及以上1.9万人,占40.2%。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对各地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督查调研。评选南通市“优秀基层计生专干”先进典型21人,其中获评江苏省“百佳基层计生专干”9人,朱翠平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5月底,南通市生育登记服务系统启用,出生统计准确率、及时率明显提高。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2017年,南通市农村奖励扶助对象52.73万人,新增7.21万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33万人,新增2414人;为3.85万名持证退休企业职工及城镇老年居民发放一次性奖励金1.23亿元。
【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2017年,南通市制订《关于全面做好全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的指导意见》。为每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确定双岗帮扶联系人,准确掌握并填写相关信息,一人一档,输入全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档案系统。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为年满49周岁以上独生子女意外死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提供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投保238.4万元。开展“关爱女孩携手行”活动,帮扶困难计生家庭女学生30人,发放助学金4万元。启东市“爱在太阳岛上”、崇川区“我心向阳”获评第一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省级项目。
【幸福家庭创建】2017年,南通市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项目”试点,确定海安县北城街道复兴社区等9家单位为市级试点。海安县、如皋市、港闸区、崇川区获评省级幸福家庭建设项目县。组织全市“国际家庭日”主题宣传活动、第二届“幸福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幸福家庭100户。8月21日,举办“幸福相约健康同行”暨“雉水之夜”广场文艺晚会。
(王新生)
民政事务
【婚姻登记与管理】2017年,南通市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2925对,离婚登记14800对。开展婚姻历史数据补录,完成补录数据34.1万对,总计补录历史数71.5万余对,基本实现电子化管理。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将2015年以前婚姻登记档案移交给同级档案部门,确保婚姻登记档案完整性和安全性。继续实行周六不休息周日预约登记制度,方便外出打工等群众登记服务。
【未成年人保护】2017年,南通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力度。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全市排查不满16周岁农村留守儿童2049人,会同第三方社会机构进行调查评估,为精准关爱帮扶提供决策依据;为75个监护能力不足家庭,安排老师或村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将312名经济困难且符合政策留守儿童家庭纳入保障范围。6月2日,《中国社会报》头版配图刊登南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做法。全年,全市排查困境儿童3527人,对市区773名困境儿童提供医疗、精神、教育、司法、就业、心理辅导关爱保护服务。在全国率先启动“成长守护伞”关爱困境儿童医疗健康公益活动,按每人每年150元医疗补助统筹,每次医疗补助最低200元,最高5万元,在基本医疗基础上再提高10%~20%比例,助其健康成长。开展“向日葵”困境家庭小书房建设,首批资助30个家庭,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加良好学习环境。
【儿童收养登记与管理】2017年,南通市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按照收养评估细则及标准要求,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完善收养评估工作流程,出台《南通市收养子女家庭评估实施细则》,全年开展收养家庭评估399例,其中386户家庭通过评估。年内,南通市儿童福利院收养儿童11人。
【殡葬管理】2017年,南通市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意见》,组织第13次骨灰撒海活动,累计撒入江海骨灰1628具。推进各县(市、区)公益公墓(骨灰堂)建设,107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提档升级,新建农村公益性骨灰堂4个,投入资金约9000万元。继续落实文明办丧惠民政策,至年底,全市为43377人发放惠民殡葬补助3870万元,其中市区文明办丧2241人、发放补助费336万元。
(包国祥)
基层群众自治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概况】2017年,南通市有村民委员会1304个,比上年增加2个;居民委员会619个,比上年增加8个。新培育省级城乡和谐示范镇(街道)8家、省级城乡和谐示范社区60家。
【和谐社区创建】2017年,南通市制订市级社区建设引导资金绩效提升工作方案,对主城区20个社区服务设施达标项目发放补助金521.7万元。海安县曲塘镇获评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乡级示范单位(全国7家)。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措施,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在全市城乡社区深入推进村(居)民小组(邻里)自治工作实施方案》,促进基层“微单元”“微力量”“微平台”“微服务”“微机制”有机融合,推动“小组(邻里)有形覆盖、自治有序实施、作用有效发挥”,相关成果获评“2017江苏现代民政创新成果”。重点推广建立“三有”(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集中协办场所、有一支相对专业的协商队伍、有一套完整的协商制度)、“三会”(协调会、议事会、评议会)协商机制,全市建成社区协商民主示范点20个。
(桑永旺)
社会组织管理
【社会组织概况】2017年,南通市新登记社会组织608个。其中,社会团体11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489个,基金会4个。全市各级直接登记社会组织642个,占全市社会组织登记总量9.8%,占同期登记社会组织数量9%。至年底,南通市登记在册社会组织6566个。其中,社会团体161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4941个,基金会13个。
【政社脱钩改革】2017年,南通市推进县(市、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各县(市、区)纳入脱钩任务行业协会商会350家,其中完成345家、特殊原因延迟脱钩5家。
【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优化】2017年,南通市落实《南通市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建设“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社会组织自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每年用于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市建成县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3个,镇(街道)级12个、社区级14个,形成培育孵化网络。5月,市级公益创业园(社会组织孵化器)依托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建成并投入运营,集公益组织孵化、公益理念传播、公益创业支持、公益资源对接、公益人才培训、公益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社会组织监管与等级评估】2017年,南通市实施社会组织网上年检,结合年检建立事中事后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对连续3年不参检社会组织依法予以行政处罚,逐步清除“僵尸组织”,全年撤销社会组织18家。实施等级评估,健全评估工作机制,完善《南通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全市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委托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提升社会组织评估公信度。至年底,全市有4325家社会组织获1A~5A评估等级,评估率65%。其中,AAA级社会组织211家,AAAA级社会组织89家,AAAAA级社会组织10家。
(曹建)
人力资源管理
【公务员管理】2017年,南通市完成年度公务员公开招录计划,全年新录用公务员782人,比上年减少47人。其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613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务员平时考核县(市、区)全覆盖,研发省内首家公务员考核云平台。加强公务员能级管理、学分制管理和师资库建设,公务员培训纳入市级综合绩效考核范畴,每名公务员每年至少完成90学时。分4期对市级机关220名公务员进行任职培训,首次到安徽省金寨县开展党性教育和异地教学,建立公务员任职宪法宣誓制度。全年开展各类公务员专题培训63期,大讲堂10期,培训公务员8.38万人次。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2017年,南通市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确定2017年度市属事业单位317名人员补充计划,比上年下降近40%。首次实现各县(市、区)同步参加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面试。加强岗位日常动态管理,调整34家市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47家单位自主招聘方案。推动单位竞聘上岗,优化以岗定人机制,年内办理156家单位1360人聘用(解聘)手续。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2017年,南通市首次开展建设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副高)评审,建成建设工程高评委库,获评建设工程副高职称331人。在国内率先开展企业自主评价认定中级职称试点,遴选南通中天科技、南通建工集团、南通三建集团、南通四建、通州建总5家骨干企业开展首批试点,获工程师职称289人。11月15日,《中国组织人事报》以《人才评价企业自主——江苏南通“放管服”改革出新招》为题头版报道。持续开展“企业职称服务年”和重点企业“职称服务直通车”活动,先后为通州建总、南通振华重工、南通大通宝富风机有限公司3家企业开展中级职称专场评审,获工程师职称265人。奖励市区企业获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47人(含正高职称5人),发放奖金75万元。开展公需科目培训4批1万人次。全年全市职称申报人数1.8万余人;获评高级职称2466人,比上年增加107人,其中正高级304人,比上年增加38.2%;获评中级职称4305人。
【人事考试】2017年,南通市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取消招标师、国际商务师、广告师、质量工程师、企业法律顾问5类职业资格考试。全年实施各类人事考试35项,全市报名人数8.11万人,比上年增加500人,报名科次16.46万科次,比上年增长4.97%。全市44人获机关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技能人才技师资格,合格率84%。落实人事考试工作岗位承诺制度、监考巡考人员工作任务清单制度、考点考场承包责任制度、考点考务工作考评制度。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全年查处考试违纪17人次。在2017年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中,南通实现答题试卷零雷同。
【产业人才引进】2017年,南通市开展人才立法工作,编制完成《南通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优化南通人才政策环境,出台《南通市市区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津贴和购房补贴实施办法》《南通市市区企业博士后设站单位建站补助实施办法》《南通市进一步鼓励市区企业引才用材奖励实施办法》等文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3人,累计158人;新增省“双创人才”61人(含双创团队7个),入选率列全省第一位,入选量列全省第二位,累计3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累计分别有115人、220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130.5万人,列全省第四位,其中高层次人才10.45万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146人,比上年增长8%。新增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家,累计30家;新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5人,累计203人;博士后获得专利59件,主持完成项目48个,产生经济效益1.9亿元。完成第十批江海英才计划申报评审,新增高层次人才(团队)资助对象30个。全年分批组织98家企事业单位赴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开展高层次人才资源合作与博士后招聘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802人。出台“通籍英才归雁计划”3年行动方案,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南通籍学子家乡行活动,开展“万名学子看南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赴外招聘线路44条,招聘场次126场,吸纳南通籍毕业生回南通就业创业21852人,引进海外南通籍人才54人,南通籍毕业生回通率42.02%。
【境外招才引智】2017年,南通市新增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376人,累计4200人。新引进外国专家437人,比上年增加10%,累计4000人。出台《南通市“1111”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实施办法》《中国南通海外人才工作站管理办法》《南通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办法》等文件,基本形成内容完备、特色鲜明国际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完成“两证合一”(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整合,实施外国人在华工作许可制度,全年办理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件1043份。通州区、如皋市2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累计3家,居全省首位,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总面积293.56万平方米。新增海外引智工作站4家,海外引智引才站点累计30家。建成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5家,累计14家。全市66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级年度引智计划。江苏卓远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张新峰博士创业项目获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秀类项目(江苏3项)。12名海外人才入选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计划。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获评国家2017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全国20家)。举办2017南通籍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恳谈会、2017外国专家南通行暨建言献策会等活动。推进“江苏绿卡”高端人才政策兑现,完成市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年度个税奖励48万元。
【高技能人才培养】2017年,南通市新增高技能人才5.57万人,完成率连续第七年列全省第一。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32%。4名高技能人才列入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名单,入选数连续第五年列全省第一。新建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3家,累计53家。全市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8万人,完成率连续第七年列全省第一。获评省政府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先进单位,获评“江苏制造工匠”高技能人才3人。“江苏技能大奖”受表彰人数全省领先,获评“江苏大工匠”1人、“江苏工匠”12人。出台《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实施意见》。获评“333工程”科研项目资助高技能人才1人,全省人社系统唯一。组织企业和技校探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开展首届技工院校教师教学比武。承办全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木雕、缝纫、盆景制作3个项目省级预选赛和盆景制作、印染、明式家具3个项目省级决赛,获优秀组织奖,41名选手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竞赛项目总分全省第一。开展15个行业50余个工种职业竞赛,废水处理、执业药师工种各有1人获省级技能大赛决赛一等奖。全市技工院校实现招生1.1万人,完成率连续第四年列全省第一。获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能雏鹰”奖学金1人。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所。1所技校获省2017年技工院校历史经典产业特色班建设补助经费100万元。8月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以《厚植匠心“技涌江海”——江苏南通实施高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工程》为题介绍南通高技能人才工作经验。
【就业创业】2017年,南通市出台《“创业富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市新增就业8.6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63万人。全市新增创业人数1.46万人,其中引领大学生创业1881人,比上年增长13.1%;扶持农民创业4921人,比上年增长14.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1.82%,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9%)、全省(2.98%)平均水平。2017年,南通市举办各类专场招聘和系列专项活动709场,提供就业岗位31.8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9.8万个。在全省率先与陕西省汉中市开展系列交流对接活动,促进劳动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优势互补。新增江苏三润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为青年见习基地,市级青年见习基地累计46个。全年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35159人次。全面开展创业实习,市区设有江海创业园、晶城科创园等创业实习基地4个。2017年,南通市参与“创响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淘金集团董事长王金合入选“全省十大创业标兵”并获全省唯一“创业励志奖”,“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获评“全省十佳创业项目”。举办“通创荟”巾帼创业创新大赛,打响南通市创业服务工作品牌。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个,累计33个;获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7家,累计19个。全面开启创业型镇(街道)、村(社区)、园区创建工作,全市创建市级创业型镇(街道)11个,创业型村(社区)150个,创业型园区7个。全年市区高校开展各类创业培训班153期,培训大学生4255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4亿元。
【工资调控】2017年,南通市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兑现和信息披露工作。7月1日起,上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市区、海门市、启东市执行省一类地区标准每月1890元,非全日制工每小时17元;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市执行省二类地区标准每月1720元,非全日制工每小时15.5元。开展社区直报调查(调查社保参保、职业技能、工资水平、劳动争议、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情况),涉及75个村(社区)2036户5488人。在全市580家企业开展薪酬调查,发布南通市劳动力市场部分职位工资指导价位。开展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专项调查和快递业劳动用工情况调研。
【劳动监察】2017年,南通市出台《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完善欠薪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治欠保支”(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保障工资支付)3年行动方案。监察用人单位5835家,书面审查用人单位21817家,书面审查率89.5%。全市受理各类举报投诉2622件,比上年增加22%,结案1627件,按期结案率100%,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72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6286.06万元,督促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2630.68万元,比上年减少1.2%。劳动保障监察一级网格调处劳动纠纷案件1805件,比上年增长78.53%;调处成功1406件,调处成功率77.9%。劳动保障监察省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录入率和案件按期运行率100%。海门市获评全省农民工工资监控和保障机制示范地区。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2017年,南通市各级仲裁机构调处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2万件,立案处理5632件,分别比上年增加8%、6%,结案率94.6%,处理集体争议案件30件。开展“仲裁开放月”活动,公开庭审典型案件28件。实行专家调解倒计时,加强裁审对接和调解仲裁基层组织建设。全市建立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调解中心96个,行政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调解中心103个,企业调解委员会1420个。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港闸开发区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列为全省推进乡镇(街道)巡回仲裁庭示范点。海安县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如皋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南通四方冷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4家调解组织获评全省首批劳动人事争议优秀基层调解组织。
(许可)
民族宗教事务
【民族事务】南通市为多民族杂居地区,2017年,汉族人口占常住人口99.7%以上;有少数民族52个,约占常住人口0.3%。常住人口千人以上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加快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全面小康进程,利用省拨发展资金165万元新建少数民族扶贫基地3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南通市专题举办2017年全国内地西藏初中班、高中普通班教育教学成果展。举办“唱响民族主旋律、凝心共铸中国梦”歌颂建党96周年濠滨夏夜少数民族文艺展演。参加全省“红石榴杯”少数民族传统项目体育运动会,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港闸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区民族工作网格化,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南通中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宗教事务】南通市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大宗教。2017年,全市有各类宗教团体23个。在省级宗教团体换届选举中,南通市11人入选。1名法师获江苏省佛教讲经比赛一等奖。邀请全国各地40余名道教界南通籍知名代表人士回家乡恳谈。全年全市各宗教团体、场所开展祈福、捐赠、关怀等慈善活动120余场,捐助物品800余件、善款近300万元。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简称“市民族宗教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在南通联合举办“僧伽大师与佛教中国化研讨会”。天主教海门教区举办国内首届亚洲夫妇恳谈会。市佛教协会选派代表赴韩国参加第20次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市基督教“两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协会)接待美国等国家专家、学者6批次40余人次。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2017年,南通市印发施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范围,指导民族宗教工作重点村(社区)建立民族宗教服务中心。建设全省首家宗教活动场所公共视频联网监控平台,将宗教活动场所技防建设纳入全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省内首家组织市、县两级统战、民族宗教部门赴青海、甘肃等地政府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作共管协议。市民族宗教局连续第七年获评全省民族宗教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季新华)
信访
【概况】2017年,南通市信访系统受理办理各类信访件22242件。办理各类信件11902件,其中纸质信件5867件、网络信件2932件。接待群众信访1922批10340人次,其中集访304批6559人次。办理信访复核件180件。全年信访及时受理率98.57%,按期办结率99.88%,群众满意率99.95%。办理省交办信访积案113件,结案率100%、化解率98.2%。办理“市长信箱”案件4036件,全部按时受理办理或转送交办,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98.2%。
【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活动】6月1日~9月30日,南通市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活动。其间,省级交办重点信访事项452件,结案432件,结案率95.6%,化解97件,化解率21.5%;市排查交办重点信访案件184件,结案174件,结案率94.6%,化解71件,化解率38.6%;各县(市、区)自排重点案件546件,结案533件,结案率97.6%,化解210件,化解率38.5%。
【网上信访】2017年,南通市推进“网上信访”建设,整合南通市信访局门户网站“阳光信访网上投诉平台”“南通信访”手机APP、“南通信访”微信公众号等网上信访平台,全年群众使用APP和微信公众号投诉418件。全年办理网络信访件2932件,比上年增长75%。
(薛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