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2016年,南通市重大气象事件较为频繁,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寒潮、暴雨、强对流、高温、台风、连阴雨、雾和霾等。全年寒潮过程较多,1月,一次强冷空气影响给全市造成-10℃左右极端低温,部分地区(海门)日最低气温创历史纪录。全年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非汛期暴雨过程多,秋台风影响造成连阴雨天气。全市7个市、县(市)国家观测站年降水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创造新历史纪录。全年全市出现4次寒潮天气过程,分别为1月22~24日、2月13~15日、11月21~23日、12月13~15日。其中,1月22~24日的强冷空气给全市造成-10℃左右的极端低温。全市各站终霜日3月11~26日,初霜日11月24~25日,无霜期242~257天。全年全市出现2次连阴雨天气,分别为10月下旬、11月17~23日。10~11月降雨量异常偏多,致使田间积水,土壤软烂,机械难以下田,严重影响秋收秋种。全年全市暴雨日21天,暴雨过程为9次单站过程、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有3次达到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分别是6月22日、7月11日和9月16日),国家站日最大降水量178.1毫米,9月16日出现在启东。市区暴雨日为10天,出现2次大暴雨过程。全年全市出现15个雷暴日,其中8个雷暴日出现雷暴大风。全年出现2次弱龙卷风。全年全市出现12(启东)~21个(市区)高温日,全市最高气温为39.5℃(7月29日如皋)。7月20~30日、8月18~21日出现区域性连续高温天气,其中有3天最高气温超过39℃(7月24日南通、如东,7月27日启东,7月29日如皋)。全年有5次台风影响南通市,分别为1号台风“尼伯特”、14号台风“莫兰蒂”、17号台风“鲇鱼”、21号台风“莎莉嘉”和22号台风“海马”。4次台风风雨量均较大,南通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特大暴雨。6月19日,南通市入梅(常年6月20日),7月20日出梅(常年7月13日),梅期长31天(梅期偏长)。全市梅雨量329.1~663.1毫米,是常年的1.5(启东)~3.1(海安)倍。(唐 迪)
【自然灾害】2016年,南通市自然灾害相对频繁、灾情特征明显、影响程度较大,全年发生各类自然灾害146次、比上年增长33.9%,主要类型有寒潮(4次)、暴雨(9次单站、8次区域性)、强对流(15个雷暴日)、高温(21天次)、台风(5次)、连阴雨(2次)、雾(40天次)、霾(42天次)、地震(5次)、农业病虫害(4种)等。(陆 新)
【赈灾救济】2016年,南通市大部分地区多次遭遇强降雨强风暴袭击,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全市受灾人口2389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8.74万亩,其中成灾面积3.29万亩;倒塌农房138间,严重损坏农房310间,一般损坏农房1075间。直接经济损失6232.77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528.1万元、工矿企业损失749.2万元、基础设施损失392万元、公益设施损失122万元、家庭财产损失808.2万元。全市下拨救灾款662万元。省下拨县(市、区)自然灾害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662万元。
【防灾减灾活动】5月12日是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南通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示范演练活动。市民政局、民防局、地震局、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分别在港闸区永兴街道永兴花苑社区、市开发区小海街道星嘉社区开展以突发地震灾害为背景的综合示范演练活动,增强社区群众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通州区先锋街道花园村社区、崇川区城东街道德民社区、港闸区永兴街道永兴花园社区、海安县中城街道二里社区、如东县栟茶镇浒澪社区、启东市南城区街道建都新村社区6个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龚 白)
【海洋预报减灾】2016年,南通市深化“南通海洋预报减灾示范区”建设,完成海洋重点保障目标调查、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海平面调查与评估,建成由21个观测点组成的高密度观测体系和海浪灾害防灾减灾辅助决策系统。开发海洋预警报信息发布平台,多维度发布海洋预警报:在《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每天发布海洋预报,遇特殊海况发布警报;利用手机APP、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布各海域海洋气象预报及实时查询,对LNG船进港等重要保障目标、大唐电厂等重要承灾体,按需求发布精细化预报;利用“沿海四色警戒潮位核定”成果,发布海洋环境警报,防范各类海洋灾害损失。(施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