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2017) > 公共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
来源:南通年鉴 发布时间:2018-03-01 字体:[ ]

【公共卫生事件】2016年,南通市接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均为Ⅳ级),发病364例,无死亡病例。其中,霍乱疫情2起、流感暴发疫情6起、水痘暴发疫情8起、食物中毒事件1起。全市接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3起,其中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2起。(陆 新)

【公共卫生应急】2016年,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市疾控中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日常监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编写“南通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专题风险评估”1期,每月提交风险评估报告1次。修订、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技术方案),编写、完善市疾控中心预案(技术方案)管理、应急值守、应急队伍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风险评估等制度。开展南通市中东呼吸综合征应急处置综合演练,征集“十二五”期间南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典型案例,参与省疾控中心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调查项目。按防控要求对应急物质进行轮储、更新、补充,开展动态管理,添置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洪涝灾害、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应急检测试剂和现场处置消毒防护物品价值近10万元。全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全部规范有效调查处置。

【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监测2016年,南通市315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单位正常运行,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27720张,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率99.9%。市疾控中心检测流感哨点监测样品3061份,检出核酸阳性标本177份,分离鉴定标本177份;采集并检测禽流感外环境标本409份,检出阳性标本62份;检测7起流感暴发疫情监测样品60份,检出核酸阳性标本29份。全市各疾病监测点收集伤寒菌株6株、痢疾菌株13株、流感毒株33株。完成各种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检测,5月启动致病菌监测,为建立细菌感染性疾病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2016年,市疾控中心通过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市级中心验收,南通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首次覆盖所辖县(市、区),现场采样启动IPAD定位及信息录入。完成食品安全风险采样监测692份。其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287份,阳性结果23份;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405份,阳性结果6份。南通市新增发酵酒防腐剂专项监测120份,发现部分食品存在安全风险。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由2014年10家增至2016年18家,以县为单位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率100%,完成病例报告2033例、标本采集435例(省下达任务数分别为1320例、360例),其中阳性病例57例。饮用水监测2016年,南通市开展饮用水常规监测,每月检测管网末梢水(常规项目8项)2次,每次检测监测点14个、水样336个,累计检测2688项次,合格率100%。检测二次供水水样304份,合格率94.7%。开展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完成检测监测点53个、水样206份,合格率100%。监测点涵盖崇川区、港闸区、南通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通州湾示范区市政供水,水样类型包括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制定南通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通州区累计完成农村水样监测568份,合格率99.3%。形成《南通市生活饮用水监测分析报告》。空气质量检测6月,南通市开展空气(雾霾)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在港闸区监测点每月连续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采集空气污染物样本,检测其重金属和类金属、多环芳烃、阴阳离子等含量采集结果,PM2.5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12微克到292微克之间。对新从事和核验许可证的公共场所服务单位的室内空气质量及布草、洁具等用品监测362家,样品合格率96.75%。学生因病缺课监测2016年,南通市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从中小学拓展到幼儿园,全市546所学校开展因病缺课监测,监测学生69.6万人。列前五位的疾病为感冒、胃肠道疾病、水痘、支气管炎和肺炎、意外伤害,列前五位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头痛、咽痛、呕吐。辐射防护监测2016年,南通市开展放射监测医用单位55家,医用设备辐射防护监测195台,质控监测137台。出具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估报告8份,控制效果评价25份。工业防护检测1台。开展4次个人剂量检测,累计8000余人次。鼠、蚊、蝇和蟑螂密度监测2016年,南通市规范开展鼠、蚊、蝇和蟑螂密度监测,3~11月,每月开展蚊媒密度监测2次,每月开展蝇密度监测1次,全年开展鼠、蟑螂监测7次,监测结果显示,南通市“四害”密度符合国家卫生城市相关标准。鼠种以褐家鼠为主,其次为小家鼠;蟑螂以德国小蠊为主,其余为黑胸大蠊;蚊以淡色库蚊为主,其次为三带喙库蚊;蝇以家蝇为主,其次为市蝇。7~8月为蚊、蝇密度高峰时期。首次启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显示,南通市伊蚊布雷图指数(指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滋生的容器数,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指数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如果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该地区登革热的流行)最高峰在7月,指数值3.08,发生登革热传播流行的风险较低。消毒质量监测2016年,南通市对169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采样监测5513份,合格率97.9%。选择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环境相关因素的监测哨点医院,全年监测2次,采集样本117份,检出样本阳性4份。受医疗机构委托检测压力灭菌器25台,对5家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现场监测,检测卫生用品67份,结果均合格。完成市区70家不同类型(优质、标准、一般)幼儿园消毒质量监测,采样1687份,合格率89.5%。(李 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