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调查结果
南通市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来源: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发布时间:2019-11-30 字体:[ ]

一、调查背景

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19年9月20日至2019年11月20日就"南通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采取线上线下调查双线并行方式,线下由市金融局牵头负责,联合人行、银保监分局每月到一个县(市)区,组织当地10家左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展“融资会诊直通车”活动,线上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调查问卷》,并做好跟踪对接。在帮助银企融资对接的同时,剖析民营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查找政策盲点和发力点,推动完善融资服务政策,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和企业获得感。

二、调查基本结果

此次调查,参与调研企业共91家,其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56家,收到银行、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情况反馈表》513份。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四有、四求”。一是有准备,力求需求精准。每月出发前,由属地金融局组织参会企业填写《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问卷》,并将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汇总,明确每次“会诊”的重点对象和内容,确保每次活动的精准高效。二是有组织,力求问题真实。每次活动现场,由金融监管和服务部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没有当地金融机构参会,企业可以畅所欲言反映真实困难和意见。三是有反馈,力求对接有效。市金融局第一时间将企业融资需求和调查问卷反馈情况进行梳理和完善,以书面形式通知银行、担保、转贷、股权投资等相关金融机构,并将反馈情况进行梳理汇总提炼,形成针对企业的个性化融资解决方案,逐一反馈至企业开展深入对接。四是有跟踪,力求融资落实。企业融资解决方案交各地金融办持续跟踪,并建立企业融资档案,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三、调查分析

当前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突出表现如下。

(一)从融资“难”方面分析。在有融资需求的56家企业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信用不足:有43家企业存在名下无可抵押资产、征信担保措施不足以覆盖融资总额等情况;二是负债过高:有21家企业存在贷销比过大、资产负债率较高,被认为是过度融资;三是行业受限:有35家企业存在行业银行授信问题,其中属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有27家,属于技术成熟度不够、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新兴行业的有8家;四是财务不清:有20家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其中存在产权界限模糊,产权主体虚置,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等问题的企业有13家,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有7家。以上四类问题均有涉及的企业占8.93%。同时涉及三类问题的企业占26.78%,同时涉及两类问题的企业占35.71%。

从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分析,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银行信贷理念传统,信贷产品高度依赖抵押物、担保物,对行业发展分析和把控能力不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二是信贷审批上收,很多市级分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省行,审批流程拉长,审批效率受限;三是信贷考核过严,对中小微企业不良的容忍度有限,不良追责与处罚力度大,从业人员对小微企业贷款谨小慎微。同时,创业投资机构普遍偏好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结构清晰的企业和市场前景好、技术领先、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资金大多集中在IPO阶段,孵化期等前期项目难以得到投资机构青睐。

(二)从融资“贵”方面分析。参加调研的91家企业均有过银行贷款经历,综合融资成本从4.35%到7.8%不等。从企业融资成本构成和渠道看,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主要由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以及金融中介成本构成。资金成本主要受宏观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随着央行多次定向降准等政策的实施,宏观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全市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分别回落至5.58%,5.84%。营运成本主要与银行获客与服务成本有关,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信息是非标准化且零散的,为了准确预判企业经营收益和风险,银行往往需要在大数据运用和人力资源上投入较多成本。风险成本主要受企业行业状况、信用等级等影响,行业龙头企业大多可从银行获得基准利率信用贷款,而小微企业因其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管理意识差等因素,银行明显调高风险系数,从而增加了风险成本。另外,小微企业无土地无厂房等轻资产特征导致其只能通过增加金融中介成本(如担保费用)获得贷款;部分产能过剩企业(如光伏行业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只能转向融资租赁等非银融资机构融资,融资成本也随之增加。

四、建议与意见

结合参与调查者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后续,南通市将以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为重点,以“四优”措施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优化活动,打造“融资会诊直通车”升级版。以各地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为活动主阵地,以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为主要调研对象,准确把握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个性化解决方案,并针对特定企业,建立与人行、银保监等监管部门会商协调机制,提高融资对接成功率,力争全年服务企业不少于150家。

二是优化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资服务载体。线上以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重点,建立融企业、银行、担保、转贷、小贷、投资机构为一体的金融对接平台,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线上申请的响应率和成功率,缩短融资获得时间。线下以南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重点,打造具有融资对接、企业路演、业务培训、政策发布等功能的企业服务平台。

三是优化产品,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围绕企业融资需求,以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产品为重点,积极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鼓励银行进一步创新小微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产品供给,推动金融产品看得见、推得动、有实效。

四是优化考核,着力引导银行信贷资源投放。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为导向,以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突出转型升级,强化信贷质量,推动银行信贷资金向“3+3”重点行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投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