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市民朋友对水旱灾害防御自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站于2023年5月8日至2023年5月20日开展我市水旱灾害防御安全知识普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年龄?
2、您的职业?
3、您的学历?
4、您所在的地区汛期可能会发生什么灾害性天气?(多选)
5、对于水旱灾害您了解多少?
6、您通过哪些途径获取水旱灾害防御安全知识?(多选)
7、您了解干旱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吗?(多选)
8、您在生活中是如何节水的?(多选)
9、您家中有哪些防汛应急物品?(多选)
10、你了解暴雨天气时,哪些区域是最安全的?(多选)
11、你了解暴雨天气时,在外应注意什么?(多选)
12、降雨天气如遇到险情、灾情时、您会怎样求救?(多选)
13、您了解被暴雨洪水困在家时,应如何自救?(多选)
14、如果居委会通知紧急撤离,在撤离前应该?(多选)
15、您知道以下哪些物品可以暂时用作救生圈?(多选)
16、您了解受灾地区饮食卫生应注意什么?(多选)
17、您更乐于接受哪种或哪几种宣传水旱灾害防御知识的方式?(多选)
18、您认为水旱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需要多关注哪些人群?(多选)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有56.2%的人对水旱灾害非常了解,有6.3%的人都知道名字,但对不上号,有37.5%的人对此有粗略了解。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获取水旱灾害防御安全知识,有96.9%的人通过网络/社会宣传,81.3%的人通过政府宣传,40.6%的人通过学校教育,40.6%的人通过其他途径。(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90.6%的人认为由于人口激增,需水量随之增加,打破了自然界对于供应水量的临界点,造成了水量的减少,水循环被破坏,久而久之形成干旱;84.4%的人认为森林植被的破坏,会造成该地的森林覆盖面积减小,土壤沙化严重,最终导致水资源匮乏引发干旱;90.6%的人认为水体污染是造成干旱的间接因素,因为水体的污染使得水资源得不到正常利用而造成有水也干旱的局面;87.5%的人认为对水资源的不珍惜、过度浪费导致水资源减少,干旱严重。(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84.4%的人放水时用盛器,用多少放多少;水龙头随开随关,出门前、临睡前仔细检查水龙头是否关好,有无漏水。75%的人知道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68.8%的人用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拖把、地板,再冲厕所。59.4%的人将卫生间的马桶水箱里放置瓶装水或砖块以达到节水效果。9.4%的人完全没有节水意识。(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75%的人家中有手电筒、收音机、应急灯、雨具等防汛应急物品,37.5%的人家中有木板、盛水舀水等器具,53.1%的人家中有绳索、锤子、剪刀、哨子,65.6%的人家中有碘酒、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15.6%的人家中没有防汛应急物品且没有概念。(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12.5%的人认为周边低地,如地道、隧道、地铁、地下室、车库、地下商场是安全的,93.8%的人认为地势较高的广场是安全的,90.6%的人认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是安全的,9.4%的人认为河道上的桥梁是安全的。(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96.9%的人认为暴雨天气时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水井、地坑。100%的人认为暴雨天气行走时尽量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及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以防因为暴雨导致漏电之后触电。93.8%的人认为暴雨天气时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有金属杆的雨伞和其他物品,也不要拨打和接听手机。87.5%的人认为遇到暴雨洪水时,应及时撤离到高地或高楼内,不要在涵洞、地下通道、立交桥下等地势较低处避雨。(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在降雨天气如遇到险情、灾情时,84.4%的人会拨打当地防汛电话,96.9%的人会拨打110、120、119等,53.1%的人会打给亲朋好友,84.4%的人会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等方法不断向外界发出求助信号。(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关于被暴雨洪水困在家应如何自救,96.9%的人认为如居住在低楼层,尽快寻找高楼层住所与避险地。100%的人认为确保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断电前确保充电宝充满电。87.5%的人认为除非电量充足,否则千万不要高频率使用手机。93.8%的人认为立刻联系周边居委会以及抗灾人员,听从安排。(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如果居委会通知紧急撤离,100%的人认为在撤离前应该关闭门窗、断电、关闭燃气,并拔除所有电器的电线插头。90.6%的人认为如遇贵重财物无法携带,用保鲜膜进行包裹后再用塑料袋扎好,放进清空断电的冰箱。93.8%的人认为要用手机拍摄好家中所有成员的身份证,存于手机相册中。71.9%的人认为要将结婚证、学位证、毕业证等做好保护,这些都不太容易补办。(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78.1%的人认为水桶可以暂时用作救生圈,75%的人认为塑料盆可以暂时用作救生圈,96.9%的人认为泡沫可以暂时用作救生圈,93.8%的人认为充气玩具可以暂时用作救生圈,87.5%的人认为用塑料瓶做的救生衣可以暂时用作救生圈。(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96.9%的人认为受灾地区饮食卫生应注意不吃腐败变质食物。84.4%的人认为受灾地区饮食卫生应注意饮用水受污染时,要用明矾、漂白粉等消毒处理。93.8%的人认为受灾地区饮食卫生应注意不使用未经消毒的污水漱口,洗瓜果、碗筷等。90.6%的人认为受灾地区饮食卫生应注意不贪吃生冷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食品要煮熟、煮透。90.6%的人认为受灾地区饮食卫生应注意不喝生水,更不能饮用灾后井水。(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78.1%的人更乐于接受科普书籍宣传水旱灾害防御知识,81.3%的人更乐于接受讲座宣传水旱灾害防御知识,93.8%的人更乐于接受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水旱灾害防御知识,90.6%的人更乐于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水旱灾害防御知识,68.8%的人更乐于模拟演练宣传水旱灾害防御知识。(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中,96.9%的人认为水旱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需要多关注中老年人,87.5%的人认为水旱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需要多关注中小学生,56.3%的人认为水旱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需要多关注大学生,68.8%的人认为水旱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需要多关注基层工作人员,87.5%的人认为水旱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需要多关注易受灾地区居民。(多选)
本次调查参与者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建议主要有:加强防灾抗灾设施投入,加大宣传科普力度,提高全民防御意识。
三、相关建议
一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发方宣传手册和书籍、张贴宣传海报、新闻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水旱灾害防御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让防灾减灾意识入心入脑。
二是备足防汛救灾物资。备足照明设施、救生衣、雨衣、雨鞋等防汛物资,做好防汛设备的维修养护,确保在汛期应急抢险任务中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