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 >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
来源:南通年鉴 发布时间:2018-12-20 字体:[ ]

中心城市建设

【概况】 2017年,南通市开展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全国试点,突出“一主五片两重点”,把中央创新区作为中心城市核心区、把五山及沿江地区作为中心城市生态修复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建设,均衡推进重点工程。3月19日、11月16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创新之都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推动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年编制城建计划645项,竣工274项,其中市政道路44项、园林绿化77项,完成年度工程投资约218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啬园路隧道工程、跃龙路拓宽改造、机场大道、五山森林公园、曹顶纪念公园等重点工程。加强民生和生态工程建设,实施10个易淹易涝路段改造、6个交通节点改造、建设20个小游园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区全年新增绿地600公顷以上。12月18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017中心城市发展年度报告》中,南通市列综合排名第26位。

【中央创新区建设】 中央创新区位于崇川区、通州区和南通开发区交界之处。规划范围约17平方千米,是新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通未来城市功能核心区,突出产业科技创新,通过打造科创、文创、医学、会展“四大中心”,强化教育配套服务功能,加速形成科技创新示范区,成为南通新的经济增长极。2017年,中央创新区各项工作加快推进,4月1日,中央创新区首批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开工。7月10日,《南通市中央创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批前公示,9月9日,该规划获市政府批复。10月30日,医学综合体(一期)、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创新初中、创新一小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54.2亿元,标志着中央创新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至年底,朝阳路、兴富路工程完成50%工程量,生态理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80%工程量,总面积2.66平方千米的中央森林公园开工建设。

【市北新城开发建设】 南通市北新城按照建设融“生态居住、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区级政治文化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新城”总体定位,逐步形成一套与品质新城相匹配、与枢纽新城相一致,涉及地上地下、交通绿化、供电配套的城市规划体系。2017年,宜家家居开业,年内销售额超1亿元;万达广场获评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成为南通时尚消费热点;1912文化街区、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圆融·堤调(圆融二店)、威斯汀酒店开工建设;华润万象城、华都金融中心主体竣工。南通外贸中心获批全市首家外贸集聚区。市北科技城众创空间投入使用,招引入驻浪潮科技、秦淮数据中心等项目11个。

90.png

(通 鉴)

智慧城市建设

【概况】 2017年,南通市加强资源整合,共建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南通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开发政务服务、综合治理、民生普惠3大服务渠道,涵盖经济、人文、治理、交通、环保、生活6大板块600余项政务及民生服务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南通市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建设南通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上线70余款应用,入驻企业3000余家。完成市区38个重点公共区域免费Wi-Fi服务点建设,基本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无线网络服务。

(陈日进)

【智慧医疗】 2017年,南通市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通过四级评测,6个县(市、区)平台、市属8家医院、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公共卫生机构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平台总数据5.9亿条,居民建档590万人,慢病登记91万人。建立远程医疗管理服务中心,建成4个远程医学中心,即1个综合会诊中心(第一人民医院综合会诊中心)和3个专科会诊中心(肿瘤医院肿瘤会诊中心、妇幼保健院妇幼会诊中心、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会诊中心),覆盖25个县级医院。

(石红梅)

【智慧城管】 2017年,南通市推动智慧城管系统优化升级,推进智慧城管云平台项目建设,优化完善信息采集模式,规范接处工作规程,加大疑难问题协调督办力度,智慧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市区“12319”平台受理案件13.39万件,结案率99.7%,按时结案率92.1%。新建市区建筑工地出入口监控89个,地铁工程监控2个,公安部门接入市区智慧城管信息系统视频监控图像100路。

(杨 军)

城市基础建设

路桥建设

【概况】 2017年,南通市安排路桥建设计划117项,其中市本级57项、崇川区15项、港闸区9项、南通开发区13项、苏通园区9项、通州湾示范区10项、通州区4项,当年完成工程投资约80.23亿元。市本级累计完成工程8项、投资约65.25亿元。至年底,在建工程20项,分别是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机场大道、铁路西站站前快速路与长江路立交、长江西路与锡通连接线、啬园路快速路改造、洪江东路、园林北路、福隆路、战胜路(任港路—人民路)、长江中路地面道路(洪江路—跃龙路)、运河物流园路、江通路、庵前路、兴富路、朝阳路、中创支路网建设、五山一级游览道路、城市公共测量基准点、中央创新区项目、五山片区项目;开展前期工程29项。年内,通启路高架和东快速路高架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长江路西延、经十八路、东方大道、永和路改造等工程获评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何玉龙)

91.png

【快速路网建设】 2017年,南通市重点推进啬园路隧道、机场大道、长江西路与锡通高速连接线等快速路建设。市区快速路网系统实现环通,形成交通路网系统,市区道路实现立体化。至年底,全市快速路网总里程约87千米,有立交9座、跨线桥10座、天桥7座、隧道2处。

【骨干路网建设】 2017年,南通市加强主城区与各个区域之间通道联系,完善扩大骨干路网框架,推进新城区、市北新城、五山地区、东部新城、通州区主次干道建设。重点推进跃龙路拓宽改造、城北大道、幸余路西延、洪江东路等骨干路建设。

【支路网建设】 2017年,南通市建设一批缓解市区出行压力支路,改造一些规模小、见效快重要交通节点。崇川区全年完成12项,在建2项,开展前期1项,完成投资1.4亿元。港闸区全年完成4项,在建3项,开展前期2项,完成投资2500万元。

(何玉龙)

轨道交通

【概况】 南通城市轨道交通方案研究启动于2005年。2014年8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南通成为江苏第六个、全国第37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城市。根据建设规划,南通城市轨道交通包括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工程2条骨干线路,总长59.55千米,设车站41座,总投资397.13亿元。2017年6月16日,南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成立。8月15日,南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和南通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简称“轨道公司”)挂牌,南通市轨道交通进入启动建设阶段。12月18日,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南通轨道交通建设转入实质性建设施工阶段。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3月,轨道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总体总包设计、土建工点设计等中标单位。5月,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通过专家评审。6月初,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评审。6月底,1号线一期工程勘察4个标段全面开工。8月18日,省发展改革委发文批复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批复文件,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估算269.02亿元,工程起自通州区平潮镇站,线路经过沪通铁路南通西站、长泰路、永和路、纬六路、人民路、工农路、崇川路、新开路、通盛大道,止于南通开发区振兴路站,线路全长39.4千米;全线设置车站28座,其中深南路站、环西文化广场站、青年路站、盘香路站、能达商务区站5座车站为换乘站;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千米。8月29~31日,《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专家组评审。9月,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管线迁改、交通导改工程启动。11月底,土建施工和土建监理招投标完成,确定土建施工单位9家、监理单位7家。12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永兴大道站(港闸区长泰路与普贤路交叉口东南侧)举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仪式。至年底,首批站点沉槽机进场和地下连续墙浇筑工作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曹 煜)

园林绿化

【概况】 2017年,南通市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申报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市区新增绿地面积600公顷以上。建成五山森林公园军山片区、曹顶纪念公园等公园8座;希尔国际酒店东侧小游园、文俊村西部小游园、裤子港河西侧小游园等20个为民办实事小游园全部建成;建成东方大道、盘香路等道路两侧景观带9处;建成南通开发区生态通廊等滨河绿廊;完成世伦路(林荫路)、永兴大道(林荫路)、跃龙路(景观路)等16条道路林荫景观提升工程;利用闲置地块,建成原农药厂地块等占领性绿地;继续优化濠河景区环境,濠河河道清淤工程完成。

92.png

【综合性公园绿地建设】 五山森林公园 2017年,五山森林公园建成。该公园位于军山南麓,于2017年4月开工,占地面积约97万平方米,以“保护、生态、原乡”为主要设计原则,分生态实验区、农业观光区和森林体验区3个区域。

曹顶纪念公园12月,曹顶纪念公园建成。该公园东至城山路,西至跃龙南路,南邻海港引河,北靠沿河路,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公园结合原场地地貌,分为东、西两区。东区沿环形水系设亭台等满足游人亲水、观鱼需求。西区设亭廊码头,供两河两岸游船停靠和游人休闲。

【小游园建设】 2017年,南通市建成裤子港河西侧小游园、文俊村西部小游园、希尔国际酒店东侧小游园等为民办实事小游园20个。

希尔国际酒店东侧小游园 4月,希尔国际酒店东侧小游园建成。该游园位于人民西路北侧,希尔国际酒店东侧,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由水系贯穿,以木芙蓉为特色植物,木芙蓉晚秋开花,花大而色丽,宜于配植水滨。

文俊村西部小游园 5月,文俊村西部小游园建成。该游园位于幸余路以南,通刘公路以西,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叶色缤纷、花皎洁”为设计主题,色叶树种成片种植,形成浓烈色彩感,搭配春夏开花品种,做到四季有景可赏。

裤子港河西侧小游园 9月,裤子港河西侧小游园建成。该游园位于花园路以南,园林路以北,裤子港河以西,面积约3.1万平方米,以合欢树为特色树种,合欢寓意美好、合家团圆。

【道路景观带建设】 2017年,南通市建成盘香路、东方大道等道路两侧景观带9处。

东方大道绿化景观带 4月,东方大道绿化景观带竣工。该景观带北接星湖大道、南至景兴路,两侧宽20~30米,全长约4.5千米,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景观带包括广场铺装、景观廊架、锈板雕塑、绿化种植等。

盘香路两侧景观带 12月,盘香路两侧景观带建成。该景观带北接青年路、南至崇川路,绿化带两侧宽20米,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为两侧住宅居民提供生态休憩活动场所。

【南通开发区生态通廊建设】 2017年底,南通开发区生态通廊建成。该生态通廊位于南通开发区核心区,南连老洪港湿地公园,北接通启运河生态廊道,呈南北走向,总占地面积约214万平方米,为城市滨河带状公园和生态走廊。

【林荫景观建设】 2017年,南通市建成跃龙路(景观路)、世伦路(林荫路)、永兴大道(林荫路)等16条道路林荫景观。

世伦路(崇川路—钟秀路)林荫路 4月开工,5月建成。全长6.1千米,更换人行道法桐1340株,侧分带加种法桐750株。

永兴大道(长泰路—江通路)林荫路 4月开工,5月建成。全长5.4千米,更换行道树法桐365株,侧分带女贞更换为法桐2060株。

跃龙路(青年路—花园路)景观路 10月底开工,12月建成。全长5.8千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全段采用榉树等秋色叶为主要树种,打造秋季景观特色。

【绿化养护】 2017年,南通市组织以“共建花园城市大家一起来种树”为主题植树月系列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征集50个家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征集认养单位26家、家庭28个,计认养绿地1.05万平方米、树木81株。加强城市绿化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研究,完成《2017年度南通市区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加强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新增城市绿谷腊梅、大生一厂紫藤等古树两株,挂牌建档。开展古树后备资源调查,通过鉴定,列入南通市古树后备资源名录33株。

(徐 浩)

公用事业

【概况】 2017年,南通市完成供水4.9亿立方米,售水总量4.4亿立方米;完成天然气供应1.9亿立方米。市区3家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1.2亿吨,处置污泥14.2万吨。装灯4973盏,安装景观亮化灯14243盏,路灯亮灯率99.39%。垃圾填埋场应急处理垃圾14.02万吨,处理垃圾渗滤液4.01万吨。公共设施管养城市道路面积1557万平方米,雨水总管1021千米,污水总管551千米,泵站48座,桥涵744座。高架桥面积约177.8万平方米,长约92.19千米;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17处。声屏障12.68千米,防眩板6.4万块,城市道路名牌4125块,人均管护面积居全省第一位。3月9日,南通市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城市供水】 2017年,南通市完成供水4.9亿立方米,售水总量4.4亿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157.26万立方米,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用户计量水表59.15万只,供水管网总长度2160千米。市直属服务网点4个。开展城市水质监测,抽检水质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市区供水能力每日200万立方米,其中深度处理每日140万立方米。崇海水厂二期每日40万立方米深度处理投入试运行。

【污水处理】 2017年,南通市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市污水处理中心每日10万吨深度处理设备工程。至年底,市区形成港闸区、主城区、观音山片区、南通开发区、通州城区5大污水处理系统。市区(不含通州区)有污水处理厂5座,总规模每日69.7万吨。处理能力列全省第四位,城市污水处理率列全省第五位。

【城市排水防涝】 2017年,南通市实施积水点改造项目10个。汛期,南通市区出现9月24日等5场暴雨到大暴雨。根据应急预案,组织巡查、强排等工作,全市排水防涝态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水涝事件。

(蔡卫强)

【电力供应】 2017年,南通市全社会用电量400.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88%,总量与增幅均居全省第五位。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275.7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总量居全省第五位,增幅居全省第七位。第一产业用电量8.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1%;第二产业用电量280.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2%;第三产业用电量48.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全市城乡居民用电62.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69%。其中,城镇居民用电23.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98%;农村居民用电39.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11%。全年全网最高负荷750.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51%。全年全市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8.29亿元。投产220千伏长泰变等输变电工程15项,新建线路长度254.64千米,变电容量83.15万千伏安。完成线路配电自动化改造1828条,线路覆盖率提升至71.07%。完成大规模供需友好互动系统毫秒级改造83户,“多表合一”采集建设6.5万户。完成配农网小城镇(中心村)专项工程改造项目1225项,投资1.75亿元,累计新建改造配变447台、容量10.7万千伏安、线路547.6千米。印发《2017年南通市平安电力创建工作方案》,提升全市电力设施保护水平,连续三年实现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零外破。

(葛 印)

【油煤气供应】 (参见《服务业·油煤气经营》)

【城市照明】 2017年,南通市完成照明工程56项。其中,市政道路照明、景观亮化工程47项,小区路灯工程9项。立杆3815根,装灯4973盏,安装景观亮化灯14243盏,敷设电缆184.96千米,安装箱式变电站6台,表箱21台。路灯亮灯率99.39%,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98.75%;景观亮化灯亮灯率99.42%,景观照明设施完好率98.1%。江海大道照明工程获全国市政金杯奖。至年底,全市获全国市政金杯奖4个,为全国获该奖项最多城市。

(蔡卫强)

【路政设施维修】 2017年,南通市完成道板维修约6.69万平方米,路牙沿维修16597米,沥青路维修约17.86万平方米,沥青坑塘修补28159.59平方米,雨、污水中井清淤28152座,边井清淤36079座。应用降噪微表处、桥面超薄超粘磨耗层、道路基层注浆、彩色砼路面压纹等新技术,降低维修成本323.4万元,减小施工期间交通压力。

(顾 峣)

93.png

市容管理

【概况】 2017年,南通市推进城管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动住建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在城管系统集中行使。开展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南通市城市管理局(南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获评全国“强转树”专项行动先进单位。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市区第二轮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结束,全年完成整治项目248个,累计完成整治项目714个。如东县创成“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启东市民乐中路、如皋市福寿路创成“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启东市世纪家园社区、海门市中南社区创成“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在全省已命名21个优秀管理城市中,南通市占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市容秩序管理】 2017年,南通市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制定违法建设治理“5320”(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查处违建总量50%、30%、20%)行动计划,确定“九大类”重点治理项目,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0.97万平方米。推动建筑垃圾规范有序管理,10月1日,《南通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加强户外广告监管,市区拆除违章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及楼顶镂空字169处,清理小广告、乱张贴乱涂写33.5万余处,升级改造公益广告2300余处,设置各类公益小品120余处。全年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30个。

94.png

【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 (参见《城乡建设·交通》)

【环境卫生管理】 2017年,南通市推进垃圾分类和综合治理,编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建筑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处理等专项规划,开展垃圾分类和治理“六个一”(完善一套制度规范、健全一套工作机制、搭建一个平台、新建一批设施、推进一批试点、实施一年攻坚)行动,形成“3+5+X”(“3”是将日常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三类分别收运处置。“5”是对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电子垃圾、废旧织物实施专项分流。“X”是根据今后垃圾处置终端建设情况,成熟一项,分流一项,逐步推行干湿分离,对餐厨废弃物、厨余垃圾等实行分类收运处置)分类模式和“5+1+X”(“5”是有多方协商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分类收运机制、正向引导激励机制、生活垃圾分类成效考核机制,“1”是多功能垃圾分类服务站,“X”是多维活动)推进机制,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到市区375个小区、县(市)60个小区、200余家单位,参与人数超过60万人。10月13日,全省垃圾分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通召开。加大环卫作业机械投入力度,中心城区机械化作业率90%以上。推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区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开工,扩建如皋市、启东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个。

(杨 军)

【智慧城管】 (参见《城乡建设·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