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16年,南通市以国务院批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为契机,开展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研究,制定城市和交通转型发展意见。突出“一主五片两重点”,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启动中央创新区规划和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推进“三城同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轨道交通前期建设。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99亿元,长江路西延等60个项目竣工,市区新增绿地600余公顷。
【新城区开发建设】南通市新城区开发建设总体定位是建成以现代服务业、高端商务商业、行政文化、教育科研、高端居住等为主导功能的城市核心区。2016年,南通市拉开新城区开发建设格局,“外成环”体系基本成型,“内成网”格局得到优化,“微循环”状况改善。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宜居宜业现代城市核心区初步展现。狼山风景区绿核功能更加突出,观音山新城基本实现从街镇向城市形态转变。中南片区、东部片区、工农路及人民东路沿线加快建设,商圈布局由濠河南大街单极形态向多极形态转变。新城区“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年交易额180亿元,科技园、信息技术产业服务集聚区、基金产业园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新城区加强楼宇经济发展,全年实现楼宇全口径税收42亿元,税收贡献率每平方米2100元,税收超亿元楼宇从2013年的1幢发展到2016年的11幢,形成中江电商港、五洲创意港、启瑞基金港等主题楼宇。
【市北新城开发建设】南通市北新城按照建设融“生态居住、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区级政治文化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新城”总体定位,逐步形成一套与品质新城相匹配、与枢纽新城相一致,涉及地上地下、交通绿化、供电配套的城市规划体系。2016年,省级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跨国合作园区中国-斯洛伐克生态产业园开工建设,南通综合物流示范园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华强商业广场、诺华廷酒店开业运营,华润万象城主体封顶,南通安装、中一传媒等总部项目,江海风情街二期等商业项目开工建设。南通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启动建设,南通金融交易中心挂牌成立,金融科技城集聚企业42家,天安数码城线上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长江智谷获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楼宇经济发展,实现楼宇经济税收4.5亿元,新增市级主题楼宇1幢、新增税收亿元以上楼宇1幢、超千万元楼宇3幢,晶城科创园等3幢楼宇获评全市星级楼宇,全年重点楼宇新增应税销售超千万元企业76家。
【星岛水岸区域建设】星岛水岸区域(“五水”地区)位于崇川区和港闸区交界处,是通吕运河与通扬运河交汇处周边地区的统称,规划面积200公顷,规划建成滨水休闲、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区域。2016年,星岛水岸区域内赛格时代广场开业运营,广场内赛格动漫产业园入驻知名企业30余家;宜家家居商业项目开工建设;1912文化街区项目加快建设。(通鉴)
智慧城市建设
【概况】2016年,南通市围绕“基础设施、综合平台、民生应用”三大导向,完善“专业公司(南通信发公司)、协调机构(智慧城市领导小组)、投融资机制”三位一体机制,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中欧绿色智慧城市中方试点城市建设,先后出台《政府投入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完善智慧南通建设标准、管理规则及评价体系,增强南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科学性、系统性。智慧南通建设以“市民、企业、政府”为三大服务对象,建设智慧经济、智慧人文、智慧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生活六大板块,形成信息安全、运营保障两大体系。建设智慧经济板块重点项目2个、智慧人文板块重点项目1个、智慧治理板块重点项目7个、智慧生活板块重点项目6个(包括信息基础设施项目1个)共16个智慧城市项目。年内,南通市获评2016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2016中国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和工信部宽带应用创新实践奖。南通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做法被新华社誉为“智慧城市2.0”南通样本。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南通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升级。推进江苏无线Wi-Fi城市群建设,探索城市免费Wi-Fi服务商业模式,在市内各大商圈、城市综合体、商务楼宇、机场、车站、主要公交线路等公共热点场所,提供无时差、无缝隙的无线网络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入35亿元,城域网出口带宽3300G,获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智慧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南通市加快培育新兴智慧产业,全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共集聚发展企业23家,总投资200亿元。中兴通讯、浪潮软件、软通动力、神州数码、SAP(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南通。南通市作为中欧双方30个绿色和智慧城市试点之一,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市、图卢兹市,西班牙蓬特维德拉市等欧洲绿色和智慧城市开展对接洽谈,大数据产业链初具规模。建成智慧南通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出PC端、移动端、微信公众号三大服务渠道,涵盖智慧经济、人文、治理、交通、环保、生活六大板块649项政务及民生服务内容。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导向的南通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上线70余款应用,入驻企业3000余家;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建构筑物5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完成8个平台建设,形成19套标准规范体系。(葛蕾)
【智慧医疗】2016年,南通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市区10家医院全面连通,收集数据1.4亿条,存储健康信息超过200万条。基层卫生信息平台覆盖至1127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涵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综合管理、系统管理四大类170项功能。构建智慧院前急救体系,推进精准救治惠及民生。搭建便民就医服务平台,诊间报到、诊间结算、床边结算、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惠民信息系统在大医院基本覆盖。“12320”卫生服务热线、微信等各类预约挂号6.8万人次。成立南通市远程医疗管理中心和综合医疗、精神卫生、妇产科3个远程会诊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地区倾斜。区域影像诊疗平台投入使用,12家客户端检查上传1.3万人次,会诊3649人次。(徐建丽)
【智慧旅游】2016年,南通市围绕全省旅游公共服务四项工程部署,实现AAA以上景区免费Wi-Fi服务全覆盖。完成智慧城市体验馆旅游展馆建设。智慧旅游一期工程竣工,统一制作APP、微信、官网等入口,开发主要景区手机APP导览语音讲解应用,实现全市景区、酒店、乡村游共144个点的语音讲解和3D全景展示,设计具有南通旅游元素的个性化二维码,汇聚各大景区资源。(孙葛峰)
【智慧城管】2016年,南通市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改造,完善信息采集模式,优化接处工作规程,加大疑难问题协调督办力度,智慧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市区“12319”城市管理南通热线投诉平台受理案件近14万件,总结案率99.7%,按时结案率92.1%。新建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点位30个。64个建筑工地出入口监控安装到位,公安部门接入市区智慧城管信息系统的视频监控图像有100路。(杨军)
城市基础建设市政建设【概况】2016年,南通市计划安排城建新建项目62项,续建项目58项,后增加新建项目3项,调整项目规模4项,合计123项,其中市本级42项、崇川区52项、港闸区29项,合计计划完成投资119.5亿元。列入“三城同创”考核项目7项。其中,快速路4项:长江路与火车西站站前快速路立交施工单位进场;铁路西站站前快速路细化方案;机场大道2个标段进场,2个标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长江西路与锡通高速连接线施工图完成,启动招标程序。骨干路3项:园林路北延中的桥梁完成结构80%,通吕运河南侧道路路基及管线完成;城北大道路基完成60%,管道完成70%;福星路路基完成40%,管道完成60%。年内,江海大道东延段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通甲路拓宽(教育路—园林路)工程申报国家金杯奖,通过专家审核推荐;城北大道B、C、D标段,光阳路E标段申报省扬子杯优质工程,通过省专家组审核推荐;光阳路C、D标段获南通市紫琅杯优质工程奖。注重民生导向,强化城市支路网、老新村出入通道和疏堵工程建设,改善交通“微循环”。2月,江苏省政府授予南通市政府“江苏人居环境奖”。
【快速路网建设】南通市快速路网工程结构为“一环一轴八射”。2016年,重点推进长江路与火车西站站前快速路、铁路西站站前快速路、机场大道、长江西路与锡通高速连接线等快速路建设。至年底,南通市快速路网总里程约87千米,有立交9座、跨线桥10座、天桥7座和隧道2处。市区快速路网系统实现环通,形成交通路网系统,市区道路实现立体化。
【骨干路网建设】2016年,南通市重点推进园林路北延线、通吕运河南侧道路、福星路等骨干路建设。加强主城区与各个区域之间通道联系,逐步完善、扩大骨干路网框架,推进新城区、市北新城、五山地区、东部新城、通州区主次干道建设,促进片区融合。
【支路网建设】2016年,南通市建设一批缓解市区出行压力的支路及改造一些规模小、见效快的重要交通节点。崇川区完成支路网建设工程28项,在建17项,开展前期规划7项,完成投资9.6亿元,占年度计划14.8亿元的64.9%。港闸区全年完成支路网建设工程13项,在建13项,开展前期规划3项,完成投资5.8亿元,占年度计划8.9亿元的65.2%。
【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南通市开展“两圈八湖九脉”(“两圈”指濠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两个生态圈;“八湖”指在市区新增8个面积较大的人工湖;“九脉”指以濠河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9条重要市区河道)海绵城市基底建设,申报江苏省海绵城市示范项目,通过省答辩获批,并获2016年第四批省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500万元。
【综合管廊建设前期准备】2016年初,南通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期准备。5月初,编制完成《南通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招标公告。6月初,完成招标,确定该专项规划编制单位,启动规划编制。8月,组织专项规划初稿评审,11月上旬,完成中间成果评审。12月下旬,专项规划通过省专家评审。(何玉龙)
园林绿化
【概况】2016年,南通市明确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目标,印发《南通市“三城同创”工作行动方案》《南通市“三城同创”工作考核办法》。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景观面貌。建成通刘路、长江路西延、经十八路等一批道路景观带;恒盛豪庭东侧小游园等10个为民办实事小游园全部建成;通吕运河绿廊星岛水岸(通宁大桥—通扬运河地块)、海港引河绿廊(通吕运河—南川河立交)西侧地块基本建成;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对农药厂周边地块、512号河边等零星地块提档改造;继续优化濠河景区环境,完善景区无障碍设施,推进河道清淤整治、景区亮化提档改造,濠河景区通过国家AAAAA景区复查。全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600公顷以上,市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新增328公顷。
【城山公园建设】城山公园位于城山路和沿河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海港引河北岸,面积约10公顷,是集休闲、游憩、健身、赏景于一体的区级重点公园,2016年开工建设,房建基本完成,加快推进景观建设。
【道路景观带建设】通刘路两侧景观带该工程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南起通宁大道,北至通州界,全长约5.7千米,两侧绿带各宽50米,面积28公顷,2016年6月基本建成。长江路西延两侧景观带(一期)该工程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城北大道至河堤路段全长约1千米,两侧绿带各宽50米,面积12公顷,以香樟为主基调树种,搭配垂丝海棠、中山杉等,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景观,2016年4月建成。经十八路两侧景观带(一期)该工程于2016年初开工建设,南起通沪大道,北至洪江东路,全长约4千米,两侧绿带各宽20米,面积5.4公顷,是一条以紫薇花为特色的景观道路,2016年8月建成。
【两河两岸景观带建设】“两河两岸”是《南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确定的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沿岸地块,总面积2150公顷,其中景观概念规划设计范围为两河沿岸绿地,总面积433公顷,是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第二生态圈”(濠河为“第一生态圈”)。通吕运河绿廊星岛水岸(通宁大桥—通扬运河地块)长2千米,面积16公顷,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至2016年底基本建成。海港引河绿廊(通吕运河—南川河立交)西侧地块长4.5千米,面积25公顷,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至2016年底基本建成。
【小游园建设】2016年,南通市加强小游园建设,青年东路北星明路西小游园、星明路东观阳路两侧小游园、恒盛豪庭东侧小游园等10个为民办实事小游园项目建成对外开放。青年东路北星明路西小游园该园占地3.3公顷,以荷花为主题,以各种水生植物为特色,体现“夏趣”,园内布置活动广场、滨河观景亭及观景挑台等。星明路东观阳路两侧小游园该园占地4.9公顷,主题为玫瑰园,设计有小型的玫瑰花园、大型玫瑰广场等,种植不同种类的蔷薇科植物,为流线型设计,如花海一般逐渐铺开。恒盛豪庭东侧小游园该园位于国胜路南、世伦路东,占地2.1公顷,以蔷薇为园内特色植物,配套建设有健身场地、休闲广场、公厕、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园艺展览】第27届南通菊花展10月25日,第27届南通菊花展在通州区南山湖公园开幕。南山湖公园占地54公顷,在历届展览中面积最大,环湖设置20余个造景艺术景点,运用各类盆栽菊花5万余盆,其中球菊、树菊、桩景菊、悬崖菊等各类艺菊500余盆,其他草本花卉逾15万盆。展期一个月。园艺活动2016年,南通市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园艺博览会,南通展园再次获造园艺术大奖。参加武汉园博会,南通市展园获室外展园综合金奖。参加第13届中国杜鹃花展,获室外展台布置特别金奖。参加第12届中国(荆门)菊展,获标准展台大奖、百菊赛大奖等多个奖项。
【绿化养护】2016年,南通市编制《绿化养护管理手册》。借助“巡查联防制”“案件备案制”“纠违联动制”,依托“移动V网考勤”系统,规范、强化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处理破坏绿化案件69件。完成83个道路绿地、8个公园广场绿化补植,补植乔木492株、花灌木球类558株、色块3.6万平方米、地被2750平方米,铺设草坪4247平方米。至年底,主城区布置各类草花近872万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完成人民东路经十八路路口银杏树搬迁、八一中学大门西侧大银杏树抢救。指导所辖县、市推进园林城市创建,海安县、如东县获评2016年江苏省园林城市。(徐浩 张海涛)
公用事业
【概况】2016年,南通市完成供水4.52亿立方米,售水总量4.1亿立方米。完成天然气供应1.75亿立方米。全年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57亿元,全社会用电量374.79亿千瓦时。市区3家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1.26亿吨,处置污泥10.18万吨。装灯3885盏,安装景观亮化灯1.36万盏。垃圾填埋场应急处理垃圾13.24万吨,处理垃圾渗滤液4.3万吨。年内,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经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初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审,11月18日,南通市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验收。
【城市供水】2016年,南通市完成供水4.52亿立方米,售水总量4.1亿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146.92万立方米,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用户计量水表55.88万只,供水管网总长度2483千米。市直属服务网点4个。全市形成区域供水格局,步入“后区域供水时代”。推进崇海水厂二期每日40万立方米和洪港水厂每日60万立方米两大供水扩能提标工程建设。崇海水厂二期每日40万立方米常规工艺完成,洪港水厂每日60万立方米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完成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市区新增每日60万立方米深度处理能力。加强城市供水数字管网(GIS)系统建设,完成市区51个小区(崇川区46个、港闸区5个)81.5千米管线测量录入。开展城市水质监测,通过邀标确定由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淮安监测站进行年度水质检测,抽检水质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城市供气】2016年,南通市完成天然气供应1.75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3.94万户,用户总数38万户。新建中低压管网134千米。完成25千米老旧铸铁管网改造和1.23万户居民户内立管改造,更换超龄燃气表1万余只。整改燃气管线违章占压9处,未发生新违章占压。组织集中性安全检查5次,查出各类问题80条,全部进行整改或落实整改措施。
【城市供电】(参见《城乡建设·能源》)
【城市照明】2016年,南通市完成照明工程61项。其中,市政道路照明、景观亮化工程38项,小区路灯工程23项。立杆3550根,装灯3885盏,安装景观亮化灯1.36万盏,敷设电缆142.23千米,安装箱式变电站12台,表箱27台;路灯亮灯率99.7%,景观亮化灯亮灯率99.85%;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98.41%,景观照明设施完好率97.92%。年内,长江路北延高架等一大批市重点工程完工,大生路(城北大道—芦泾路)道路照明工程、通刘路拓宽(幸余路—团结河大桥南)道路照明工程获2016年南通市紫琅杯优质工程奖。江海大道地面照明工程获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和全国市政金杯奖。至年底,全市获全国市政金杯奖3个,为全国获该奖项最多的城市,占全国照明行业31个金杯奖10%。
【污水处理】2016年,南通市按照国家和省节能减排总体部署,把城镇污水设施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市污水处理中心每日10万吨深度处理设备工程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建设目标。至年底,市区基本形成港闸区、城市主城区、观音山片区、开发区、通州城区五大污水处理系统。市区(含通州区)有污水处理厂7座,总规模每日74.7万吨,处理能力列全省第四,城市污水处理率列全省第三。
【河道截污工程】2016年,南通市制定河道截污工程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对市区45条河道开展截污整治,其中崇川区27条、港闸区12条、南通开发区6条。全年实施河道截污工程16条,其中崇川区11条、港闸区4条、南通开发区1条。该项目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以及为民办实事工程,均按时竣工验收。
【城市排水防涝】2015~2016年,南通市先后实施26个积水点改造,主城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2016年汛期,南通市区出现6月21日、7月1日、7月2日、7月6日、7月11日等多场暴雨到大暴雨,其中7月11日的短时强降水最大降雨量250.3毫米。根据应急预案,组织巡查、强排等工作,全市排水防涝态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水涝事件。
【市政设施养护】2016年,南通市公共设施管养能力城市道路面积1509万平方米,雨水总管976.51千米,污水总管524.94千米,泵站43座,桥涵707座,高架桥面积177.8万平方米,长92.19千米,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10处,声屏障12.28千米,防眩板46313块,城市道路名牌3961块,人均管护面积居全省第一。年内,完成道板维修4.44万平方米、路牙沿维修2.05万米、沥青路维修5.64万平方米,沥青坑塘修补2.04万平方米,雨污水中井清淤1.7万座,边井清淤3.4万座。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道路基层注浆、沥青路面雾封层、彩色砼路面压纹等新技术,降低维修成本,减小施工期间交通压力,修复各种病害。(李长群)
市容管理
【概况】2016年,南通市推进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施“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权责一致”“两级政府、四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专业执法以市区条为主、综合执法以街(镇)块为主”“一个街(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模式。8月,南通市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年内,按照“强整治、提品质、固长效”要求,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整治项目298个,南通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进会上交流。海安县、海门市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如东县通过省级调研。在全省已命名的14个优秀管理城市中,南通市有4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南通市区(不含通州区)建成公共停车泊位1479个,超额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1020个)。市区累计建成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泊位5450个。市建筑垃圾处置中心二期开工建设,接纳建筑垃圾3.8万吨、处置2.3万吨,生产建筑骨料1.2万吨、销售8770吨。如皋市垃圾焚烧厂日处置能力5550吨的扩容项目启动实施。海安县日处理规模80吨的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PPP项目完成主体框架结构建设。景观亮化加快建设,南通报业集团大楼、启瑞广场、凤凰书城、中南百货等一批亮化精品工程建成。
【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参见《城乡建设·交通》)
【环境卫生管理】2016年,南通市推行“深度保洁”作业模式,按照每日“一次冲洗、二次清扫、三次洒水”要求,对市区50条主次干道以及城市主要出入口启动“深度保洁”(借助高端的设备和人员技术,对日常清洁做不到、做不彻底的地方全面清洁)试点。推进道路保洁等级管理,全市1200条主次干道路段划分为一级道路233条、二级道路318条、三级道路517条、四级道路132条。推进“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作业模式,市区道路机械化清扫面积4418.65万平方米,机械化作业率88%。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市区首期参与小区23个,人数近10万人。启动拆迁地块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整治完成拆迁地块135个。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档改造濠河旅游公厕48座,南通市有12座公厕获评全国“最美公厕”,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智慧城管】(参见《城乡建设·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