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2017) > 城乡建设
镇村建设
来源:南通年鉴 发布时间:2018-03-01 字体:[ ]

【概况】2016年,南通市加快推进19个市级中心镇和9个临海城镇建设,全年城建投资83.32亿元。其中,19个市级中心镇投资43.84亿元,9个临海重点镇投资39.48亿元,涉及房地产、道路、园林绿化、公用事业、企业厂房五大类449个项目。房地产投资36.64亿元,道路建设投资11.51亿元,园林绿化投资3.5亿元,公用事业投资20.92亿元,企业厂房等其他类项目投资10.75亿元。11个村(居)获批2016年度省美丽乡村示范项目,累计17个。通州区兴东街道孙李桥村列入住建部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如皋市白蒲镇入选第四批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至年底,全市建制镇绿地面积6143.6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418.3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95%。全市新增如皋市江安镇联络社区、通州区二甲镇路中村2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14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江苏省下达南通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725户,其中海门市300户、启东市680户、通州区200户、如东县405户、通州湾示范区140户。全年实际完工1971户,其中海门市310户、启东市715户、通州区214户、如东县592户、通州湾示范区140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获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2181.15万元。

【镇村示范项目创建】2016年,通州区石港镇广济桥社区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中央补助资金450万元。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社区、石庄镇张扬园社区、海门市四甲坝镇四甲村、常乐镇颐生村4家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获省补助资金800万元。通州区东社镇杨港居二号居民点、海安县曲塘镇周桥村周桥安置小区、启东市合作镇曹家村、如皋市磨头镇天阳村天阳农民集中居住区、海门市正余镇三合村俞家园5家列入省康居乡村保护名录,获省补助资金600万元。海门市长乐镇和如皋市下原镇获省重点及特色镇保护与发展资金600万元。省美丽乡村示范项目获补助资金2650万元。如皋市白蒲镇列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获补助资金2000万元。全年获各类中央及省补助村镇建设资金9280万元。(於宣仁)

【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2016年,南通市出台《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通委发〔2016〕4号),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全市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的建档立卡人口6.2万户、10.89万人。下发《关于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通政办发〔2016〕66号),确定对全市92个经济薄弱村实施项目扶持,筹资规模约300万元。其中,市财政给予每个经济薄弱村80万元补助,薄弱村所在县(市、

区)财政给予不少于100万元补助,其余资金由薄弱村所在镇(街道)、挂钩部门(单位)和企业等筹集到位。组织开展“机关部门帮村、党员干部帮户”活动,形成市、县、镇三级精准帮扶体系。实施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建档立卡基础上,全市财政投入745.48万元,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缴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个人筹资部分,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年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3.09万人,脱贫率28.2%。

【市级中心镇建设】2016年,南通市19个市级中心镇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两大重点任务,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激发活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突出项目建设,19个市级中心镇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83个,总投资360.3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54个,总投资293.27亿元;民生项目129个,总投资67.11亿元。强化市级中心镇功能配套,改善民生,增强中心镇承载力、吸引力,城镇公共交通、给排水、燃气、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9个市级中心镇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应税销售收入79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6亿元,比上年增长8.32%。

【农民合作组织建设】2016年,南通市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6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48家、市级示范社111家;有农村股份合作社自主经营示范社867家,全部完成社区股份制合作改革。至年底,全市“三大合作”组织总数723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97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390家、社区股份合作社867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数6277家,累计登记入社成员198.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96.8%。修订《南通市农民合作社进入省名录标准》,严把名录建立入口关,全市850家合作社进入政府优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组织118家合作社进驻“菜菜网”电商平台,鼓励相关销售联社产品进驻省农民合作社产品旗舰店。按照“统一布局、先行试点、分批启动、逐步完成”要求,培育市级农民综合社22家。探索新型合作形式,培育民宿民房合作社6家,其中海安县、通州区民宿民房合作社进行工商登记。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2016年,南通市按照“80%的行政村完成登记颁证,50%的村通过验收”要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启动入户调查、测量制图、审核公示、农户签字、登记颁证等程序。落实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面积、合同、登记簿、证书“四相符”要求,全市1272个村完成颁证,占应确权村数92.64%。如皋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成为全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至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69.17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48.15%,其中66.3%的土地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2016年,南通市开展以“一事一议”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和村级组织负担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检查,对抽审的19个村审计情况形成分县审计报告。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规范筹资筹劳操作程序。全年全市村民“一事一议”筹资8306.4万元,筹劳721.9万个工日,其中以资代劳金额7006.5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市奖补行政村662个,奖补项目678个,投资总额2.43亿元,其中省财政奖补资金1.37亿元。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2016年,南通市整改市区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村级集体财务制度执行专项检查。全市实行村级报账、镇级做账、市级汇总模式,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县(市、区)、镇、村三级联网,实现集体“三资”常态化管理。年内,在海安县高新区谭港村开展以“公开推送、公开交易、公开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三资”阳光行动试点,实行财务公开手机推送、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公开。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2016年,崇川区、港闸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县(市、区)全覆盖。健全交易规则、完善交易程序、扩大交易范围,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进入平台体系。全市累计成交各类农村产权项目2453个,成交总额10.7亿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业务】2016年,南通市市级财政出资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设立“裕农贷”信贷基金,授信总额2亿元,用于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推荐客户238家,贷款申请1806.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380万元。

【农业保险】2016年,南通市在主要种植业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基础上,推进高效农业保险发展。全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3.78亿元,理赔2.7亿元。其中,高效农业保费2.36亿元,占比62.56%,居全省前列。继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稻麦种植附加保险,水稻、小麦每亩保额分别为1200元、800元,参加水稻附加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4个、承保面积13.19万亩,参加小麦附加险新型主体508个、承保面积11.4万亩。(石一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