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16年,南通市以“一主五片两重点”为切入点,推进多规融合,推动思想观念更新、规划理念创新、管理方法革新,提升规划编制、管理服务及批后监管水平。《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国务院批准;高标准开展42项规划编制,挖掘“山、水、江、海、河”等自然要素,其中《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总体规划(2015~2030)》等5项规划获省级奖。
【规划编制】《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该规划于2016年7月1日获国务院批准(国办函〔2016〕61号)。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南通中心城区范围由466平方千米拓展到853平方千米;至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15万人,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254.3平方千米。市区重点建构沿海、沿江和中部平原三大生态功能区,落实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打造“三环、五廊、四心、多点”(沿濠河形成内环,沿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长江绿化带形成中环,沿九圩港、宁启高速公路、长江绿化带形成外环;九圩港绿廊,通吕运河绿廊,狼山风景名胜区及延伸段绿廊,老洪港风景区及延伸段绿廊,新江海河绿廊;狼山风景名胜区,老洪港风景区,苏通大桥北桥头风景区,进鲜港风景区;多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央创新区规划中央创新区位于南通市新城区东部,东至东快速路—通盛大道,西至通富路,南至源兴路,北至青年路,占地总面积约17平方千米。中央创新区功能定位为长三角北翼以江海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为主导,医疗、教育、文化、会展、休闲、商业等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创新花园城。2016年,南通市开展基础调研和摸底,完成《南通科创中心建设初步研究报告》《南通科创中心规划建设初步方案》等多项研究报告,推进“中央创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科创中心规划建设面积2.66平方千城乡建设237米,总建筑量500万平方米,一期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建成区域产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创新人才汇集区、科技创新示范区、科技与金融结合区、创新发展引领区。文创中心规划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影视传媒产业园等,规划建成区域高端艺术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南通时尚文化消费新天地和南通滨水文化旅游新景点。医学中心规划建设面积5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医技共享中心1家、专科医院若干家,形成立足南通、服务长三角、具有鲜明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医学中心。会展中心规划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南通国际博览中心、南通国际会议中心、南通国际舒展中心酒店等具有国际化现代特色的地标建筑群,集会议、展览、采购、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新城区最活跃的会展经济中心。“十张网”规划研究“十张网”有高速公路网、铁路网、骨干航道网、城市轨道网、城市快速路网、城市主干路网、老城核心区支路网7张网构成综合交通网,有水系网、绿线网2张网构成水绿网,有地下管线网构成市政管线网。开展“十张网”规划研究,将三大类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网络协调配合,发挥支撑城市运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整体作用。城乡规划“一张图”体系2016年,南通市按照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苏通产业园区控制性详规法定化要求,完成南通开发区城市建设用地单元控制性详规编制修编,并进行法定化,实现中心城区范围“规划一张图”。
【规划管理】市区规划体制调整2016年,南通市改革调整市区规划体制。在原有崇川区、港闸区2个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基础上,组建通州区、南通开发区、通州湾示范区3个市规划局分局,人财物统一由市规划局管理。重新制定“三定”方案,明晰各层级规划管理事权,发挥市级层面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统筹作用,提升规划分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执行能力,形成全市统一协调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规划审批2016年,南通市规划方面的所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行政审批局审批平台,重新编制相关流程、表式表单。年内,市规划局参与技术审查,市行政审批局负责审批的总办件量938件,全部优质高效办结。其中,涉及规划办件758件,包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45件、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2件、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234件、规划竣工核实121件、规划验线106件;涉及人防办件180件(含人防方案设计审查许可、人防竣工验收备案等)。
【批后监管】2016年,南通市加强在建项目批后监管,实现“审批—监管”无缝对接。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基础定位、基槽确认、正负零复验、主体造型、外立面和竣工验收6个主要节点关。崇川区、港闸区在建项目201个,跟踪检查工地943次,验线53次,出具竣工核实意见书79份,发纠正通知书12份,发拆除通知书9份,拆除违法建设7293.82平方米,发停工通知书30份,立案30件,结案20件,罚款约130.35万元,补办面积692965.02平方米。(杜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