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要闻

日均三万步巡检,45℃高温下调压——
“燃气管家”守护不停歇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5 字体:[ ]

三伏天,南通被裹进一片蒸腾的热浪里。当大多数人躲避“烤”验时,大众燃气公司的百余位一线员工正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是高压管线的巡检员、调压站的“内科医生”、入户安检的安全员,用汗水筑牢高温下的燃气“防火墙”。

三万步的“踏火”巡检

昨天清晨六点半,通州区横港居胜利河岸边,高压巡检班班长丁卫星已经骑着电动车赶到了集合点。“今天最高温度34℃,得赶在日头毒辣前多跑几公里。”他扯了扯湿透的工装领口,露出被晒得黝黑的脖颈,上面还留着一圈安全帽带勒出的白痕。

七点整,巡线员李方钰和罗维维背着泄漏检测仪,跟在丁卫星身后钻进了沈海高速旁的防护林。这里藏着南通城区的“燃气大动脉”——直径500毫米的高压燃气管线,单线供气覆盖下游65万户和1000多家非居民用户。“这管线埋在地下两米深,但沿线九米范围都是‘禁区’,最怕施工挖机误操作。”丁卫星拨开挡路的荆棘,裤腿瞬间被划出几道白痕,“你看这草长得比人高,里面全是蚊虫和碎石,每一步都得盯着脚下。”

上午九点半,记者跟着三人在草丛中穿行,没十分钟,裸露的胳膊就被晒得发烫。李方钰却像没事人一样,每隔五十米就蹲下身,将泄漏检测仪的探头凑近地面。“嘀——嘀——”仪器突然发出轻微的蜂鸣声,他立刻直起身,眉头紧锁:“这里有异常,再测一次。”连续三次检测后,确认是地下管线接口处有微量泄漏,他迅速掏出工作手机,对着定位扫码、上传数据,“抢修队伍最快四十分钟到,我们得在这儿守着,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等待的间隙,丁卫星翻出巡线路线图,上面密密麻麻标着红点:南线从通吕运河到苏通园区,往返140公里,每天跑两趟;东线到兴仁,60公里的路要绕四个乡镇;北线到横港35公里,12名巡检员分四组,每天车轮战似的跑完300公里。“我们每天骑电动车跑60公里,剩下的路全靠腿,三万步是保底。”

中午十二点,日头最毒的时候,巡检车停在树荫下,丁卫星从后备厢拎出冰桶,里面的绿豆汤还冒着寒气。“公司给我们配了马甲、防暑药,还把巡查时间调成早五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七点,避开正午高温。”李方钰说。

“桑拿房”里的“心脏手术”

下午两点,文峰街道三里墩花苑的空地上,调压站的金属外壳被晒得发亮,温度计贴上去显示45℃。调压工刘亮猫着腰钻进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间,里面的调压器嗡嗡作响,热浪裹着燃气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这是燃气系统的‘心脏’,管着周边800户居民的用气压力。”刘亮戴着隔热手套,正用扳手拧动阀门,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皮肤上,“压力过高可能会引发设备连接处漏气或管件脱落,造成安全隐患,低了灶火打不着,必须调到2000帕上下,跟做手术一样细。”他手里的压力表指针轻微晃动,每动一下扳手,都要盯着表盘屏住呼吸。

“这边还算好,前两天在城南小区,调压站藏在灌木丛里,蚊子很多,我一边喷花露水一边干活,后背被咬了十几个包。”他脱下手套,掌心的痱子红成一片,“还有一些老旧小区的调压站,空间小得转不开身,夏天进去就像进了蒸笼。”

“全市902个调压站,1400多台调压器,我们15个人分七条线,每人每天跑20个站,40公里路。”刘亮指着手机里的巡检记录说。

全城联动的“保供网”

傍晚七点,大众燃气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市燃气压力曲线平稳跳动。调度员周炎盯着屏幕,时不时刷新数据:“高温天用气高峰比平时早一小时,得提前调大管网压力,防止傍晚气压不足。”他面前的水杯已经空了第三瓶,额头还是渗着汗——这里要时刻保持与巡检、抢修、客服的联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在和平桥街道,安全员徐智洲正和社区网格员一起张贴安全告示。“很多老人夏天开空调关紧门窗,用燃气时容易缺氧。”他举着扩音喇叭,一遍遍重复,“做饭时别关严窗户,用完气要关灶前阀!”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流进衣领,宣传册被手汗浸得发皱,“上周在起凤街,有户人家胶管老化漏气,多亏我们入户安检发现,不然太危险了。”

晚上九点,客服热线968007依然忙碌。接线员朱伶俐一边记录报修信息,一边提醒用户:“线上就能缴费、报装,大热天别跑营业厅。”她说,最多一天有200多个电话,问得最多就是高温天用气注意事项,得耐心说清楚。

用户端安全是燃气保供的关键一环,大众燃气公司热线中心、调度中心、维(抢)修中心24小时待命,确保突发状况快速响应,全力保障用户用气安全。

当晨曦再次洒满南通大地,这群燃气守护者又将踏上征程。他们的身影或许平凡,却在高温天气里,为城市撑起了一片安宁。正如丁卫星说的:“我们流的汗,换的是全城的安心。”

日均三万步巡检,45℃高温下调压——
“燃气管家”守护不停歇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5 字体:[ ]

三伏天,南通被裹进一片蒸腾的热浪里。当大多数人躲避“烤”验时,大众燃气公司的百余位一线员工正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是高压管线的巡检员、调压站的“内科医生”、入户安检的安全员,用汗水筑牢高温下的燃气“防火墙”。

三万步的“踏火”巡检

昨天清晨六点半,通州区横港居胜利河岸边,高压巡检班班长丁卫星已经骑着电动车赶到了集合点。“今天最高温度34℃,得赶在日头毒辣前多跑几公里。”他扯了扯湿透的工装领口,露出被晒得黝黑的脖颈,上面还留着一圈安全帽带勒出的白痕。

七点整,巡线员李方钰和罗维维背着泄漏检测仪,跟在丁卫星身后钻进了沈海高速旁的防护林。这里藏着南通城区的“燃气大动脉”——直径500毫米的高压燃气管线,单线供气覆盖下游65万户和1000多家非居民用户。“这管线埋在地下两米深,但沿线九米范围都是‘禁区’,最怕施工挖机误操作。”丁卫星拨开挡路的荆棘,裤腿瞬间被划出几道白痕,“你看这草长得比人高,里面全是蚊虫和碎石,每一步都得盯着脚下。”

上午九点半,记者跟着三人在草丛中穿行,没十分钟,裸露的胳膊就被晒得发烫。李方钰却像没事人一样,每隔五十米就蹲下身,将泄漏检测仪的探头凑近地面。“嘀——嘀——”仪器突然发出轻微的蜂鸣声,他立刻直起身,眉头紧锁:“这里有异常,再测一次。”连续三次检测后,确认是地下管线接口处有微量泄漏,他迅速掏出工作手机,对着定位扫码、上传数据,“抢修队伍最快四十分钟到,我们得在这儿守着,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等待的间隙,丁卫星翻出巡线路线图,上面密密麻麻标着红点:南线从通吕运河到苏通园区,往返140公里,每天跑两趟;东线到兴仁,60公里的路要绕四个乡镇;北线到横港35公里,12名巡检员分四组,每天车轮战似的跑完300公里。“我们每天骑电动车跑60公里,剩下的路全靠腿,三万步是保底。”

中午十二点,日头最毒的时候,巡检车停在树荫下,丁卫星从后备厢拎出冰桶,里面的绿豆汤还冒着寒气。“公司给我们配了马甲、防暑药,还把巡查时间调成早五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七点,避开正午高温。”李方钰说。

“桑拿房”里的“心脏手术”

下午两点,文峰街道三里墩花苑的空地上,调压站的金属外壳被晒得发亮,温度计贴上去显示45℃。调压工刘亮猫着腰钻进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间,里面的调压器嗡嗡作响,热浪裹着燃气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这是燃气系统的‘心脏’,管着周边800户居民的用气压力。”刘亮戴着隔热手套,正用扳手拧动阀门,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皮肤上,“压力过高可能会引发设备连接处漏气或管件脱落,造成安全隐患,低了灶火打不着,必须调到2000帕上下,跟做手术一样细。”他手里的压力表指针轻微晃动,每动一下扳手,都要盯着表盘屏住呼吸。

“这边还算好,前两天在城南小区,调压站藏在灌木丛里,蚊子很多,我一边喷花露水一边干活,后背被咬了十几个包。”他脱下手套,掌心的痱子红成一片,“还有一些老旧小区的调压站,空间小得转不开身,夏天进去就像进了蒸笼。”

“全市902个调压站,1400多台调压器,我们15个人分七条线,每人每天跑20个站,40公里路。”刘亮指着手机里的巡检记录说。

全城联动的“保供网”

傍晚七点,大众燃气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市燃气压力曲线平稳跳动。调度员周炎盯着屏幕,时不时刷新数据:“高温天用气高峰比平时早一小时,得提前调大管网压力,防止傍晚气压不足。”他面前的水杯已经空了第三瓶,额头还是渗着汗——这里要时刻保持与巡检、抢修、客服的联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在和平桥街道,安全员徐智洲正和社区网格员一起张贴安全告示。“很多老人夏天开空调关紧门窗,用燃气时容易缺氧。”他举着扩音喇叭,一遍遍重复,“做饭时别关严窗户,用完气要关灶前阀!”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流进衣领,宣传册被手汗浸得发皱,“上周在起凤街,有户人家胶管老化漏气,多亏我们入户安检发现,不然太危险了。”

晚上九点,客服热线968007依然忙碌。接线员朱伶俐一边记录报修信息,一边提醒用户:“线上就能缴费、报装,大热天别跑营业厅。”她说,最多一天有200多个电话,问得最多就是高温天用气注意事项,得耐心说清楚。

用户端安全是燃气保供的关键一环,大众燃气公司热线中心、调度中心、维(抢)修中心24小时待命,确保突发状况快速响应,全力保障用户用气安全。

当晨曦再次洒满南通大地,这群燃气守护者又将踏上征程。他们的身影或许平凡,却在高温天气里,为城市撑起了一片安宁。正如丁卫星说的:“我们流的汗,换的是全城的安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