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要闻

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上线——
“同市同标”构建便民服务新格局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8 字体:[ ]

“全市统一标准、共享数据、协同服务,最终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上周,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国军带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同志一行来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人民路服务大厅,第一时间查看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情况。新的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以“同市同标”体系,架起部门互通的数字桥、群众办事的快速路。

从分设到统一,业务功能更精简

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并非“从0到1”,而是集成创新。过去,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由市级统筹,各县(市、区)分设部署,存在各地业务标准有差异、办事流程不统一等问题。为此,不动产登记机构着手探索打造全市统一的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同市同标”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市资规局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夏蓓介绍:“像一手房、二手房线上办证等常见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功能,各地区系统都已完备,只不过在诸多功能上新过程中,多少产生冗余。”此次搭建的平台,将各项功能进行了归纳与精简,由市级层面统筹部署、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以平台建设为契机,南通统一了全市域不动产登记业务类型、办事流程、收件材料和审核标准,推动线上线下不动产登记同标同质运行,特别是对经常跨区域办业务的企业来说,“高效办成一件事”更有保障。

平台稳定安全运行,离不开坚实的硬件支撑。市资规局严格对照国家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搭建起架构统一、自主可控、智能敏捷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平台,成为全省首个统一建设自主技术体系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全市域不动产登记数据实现统一汇聚、精准管理与动态更新,支撑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

从分享到共享,部门协同更紧密

“今年,我们借助上层系统启动了与法院的联动机制,并融合到平台功能之中。”夏蓓介绍,“其中最高频的业务就是查封执行。过去进行异地查封,两个法官要带着实体文书到现场,现在通过网络端口,查封信息会直接推送到我们的系统,我们再进行线上反馈。”

不动产登记业务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配合的“紧密度”影响着办理流程的“流畅度”。以平台为载体,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拓展数字化触角,与公安、法院、民政、公证、司法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高效互动,让业务链条“咬合”更紧。

“除了外部协作,我们也在持续优化内部衔接。”夏蓓说,“例如二手房业务,市民要先到交易窗口备案合同,再到登记窗口办理登记,最后到税务窗口纳税。现在在不动产登记一件事综合窗口,业务件通过平台内部流转,企业、市民只要跑一次,材料齐备的话半小时就能办结。”

在线上办理过程中,平台还引入自动提示、逻辑校验等功能,辅助窗口受理人员完成信息采集,既保证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又能减少办理时限和业务风险,推动不动产登记向“好办、易办、快办”深度转型,优化服务体验。

从线下到云端,服务场景再拓宽

“没想到现在办证这么方便!”10月中旬,启东市南阳镇秉章村村民老陈在家中领到了承包经营权的“红本本”。作为全国试点城市,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农业农村部门共谋二轮“延包即发证”模式,优化地籍调查、登记申请等工作。

“延包即发证”“农村建房一件事”……这些基层服务创新场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不动产登记衔接、农民建房审批与不动产登记同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准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支撑。这些服务,也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由点及面拓展新平台的功能框架。

前期,市资规局协同住建、税务等部门建立“一码关联”机制,即一宗土地一个“身份码”,集纳所有信息材料,方便业务内部流转。基于“同市同标”体系建设,市资规局再次拓宽“一码关联”应用覆盖面,将其贯穿用地用海审批、土地供应、合同备案、税费缴纳和不动产登记等环节,推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一码溯源、数证联动。

“平台上线后将陆续引入功能、优化细节,用数智化手段丰富政府服务应用场景。”夏蓓表示,“企业、群众看似无感,但能切实从中受益。”随着南通全市域不动产登记工作迈入“全市一体、标准统一、数据集中、服务协同”新阶段,市资规局将持续深耕系统功能完善与服务模式创新,为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护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上线——
“同市同标”构建便民服务新格局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8 字体:[ ]

“全市统一标准、共享数据、协同服务,最终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上周,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国军带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同志一行来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人民路服务大厅,第一时间查看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情况。新的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以“同市同标”体系,架起部门互通的数字桥、群众办事的快速路。

从分设到统一,业务功能更精简

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并非“从0到1”,而是集成创新。过去,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由市级统筹,各县(市、区)分设部署,存在各地业务标准有差异、办事流程不统一等问题。为此,不动产登记机构着手探索打造全市统一的业务系统,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同市同标”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市资规局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夏蓓介绍:“像一手房、二手房线上办证等常见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功能,各地区系统都已完备,只不过在诸多功能上新过程中,多少产生冗余。”此次搭建的平台,将各项功能进行了归纳与精简,由市级层面统筹部署、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以平台建设为契机,南通统一了全市域不动产登记业务类型、办事流程、收件材料和审核标准,推动线上线下不动产登记同标同质运行,特别是对经常跨区域办业务的企业来说,“高效办成一件事”更有保障。

平台稳定安全运行,离不开坚实的硬件支撑。市资规局严格对照国家数字政府建设要求,搭建起架构统一、自主可控、智能敏捷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平台,成为全省首个统一建设自主技术体系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全市域不动产登记数据实现统一汇聚、精准管理与动态更新,支撑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

从分享到共享,部门协同更紧密

“今年,我们借助上层系统启动了与法院的联动机制,并融合到平台功能之中。”夏蓓介绍,“其中最高频的业务就是查封执行。过去进行异地查封,两个法官要带着实体文书到现场,现在通过网络端口,查封信息会直接推送到我们的系统,我们再进行线上反馈。”

不动产登记业务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配合的“紧密度”影响着办理流程的“流畅度”。以平台为载体,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拓展数字化触角,与公安、法院、民政、公证、司法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高效互动,让业务链条“咬合”更紧。

“除了外部协作,我们也在持续优化内部衔接。”夏蓓说,“例如二手房业务,市民要先到交易窗口备案合同,再到登记窗口办理登记,最后到税务窗口纳税。现在在不动产登记一件事综合窗口,业务件通过平台内部流转,企业、市民只要跑一次,材料齐备的话半小时就能办结。”

在线上办理过程中,平台还引入自动提示、逻辑校验等功能,辅助窗口受理人员完成信息采集,既保证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又能减少办理时限和业务风险,推动不动产登记向“好办、易办、快办”深度转型,优化服务体验。

从线下到云端,服务场景再拓宽

“没想到现在办证这么方便!”10月中旬,启东市南阳镇秉章村村民老陈在家中领到了承包经营权的“红本本”。作为全国试点城市,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农业农村部门共谋二轮“延包即发证”模式,优化地籍调查、登记申请等工作。

“延包即发证”“农村建房一件事”……这些基层服务创新场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不动产登记衔接、农民建房审批与不动产登记同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准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支撑。这些服务,也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由点及面拓展新平台的功能框架。

前期,市资规局协同住建、税务等部门建立“一码关联”机制,即一宗土地一个“身份码”,集纳所有信息材料,方便业务内部流转。基于“同市同标”体系建设,市资规局再次拓宽“一码关联”应用覆盖面,将其贯穿用地用海审批、土地供应、合同备案、税费缴纳和不动产登记等环节,推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一码溯源、数证联动。

“平台上线后将陆续引入功能、优化细节,用数智化手段丰富政府服务应用场景。”夏蓓表示,“企业、群众看似无感,但能切实从中受益。”随着南通全市域不动产登记工作迈入“全市一体、标准统一、数据集中、服务协同”新阶段,市资规局将持续深耕系统功能完善与服务模式创新,为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护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