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我市坚持以数字化、协同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软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和水平。全年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290个(宗),成交金额超1100亿元。
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推进“智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创新上线南通公共资源“交易大脑”项目,实现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7个国内“首创”,“公共资源交易AI集成应用”入选2024年江苏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项目。此外,我市研发的“建设工程投标证明材料循例变量辅助评标办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有力破解传统评标模式大量重复劳动难题,2024年累计在超800个项目中成功应用,辅助专家评标时间平均压缩2/3以上。
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打造优质高效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依托“易企服”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化升级咨询服务“一号答”,为交易主体提供不间断在线业务咨询服务,2024年共受理各类咨询服务诉求超5300次。不断深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潜力,纵深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从城市到农村、从限额以上到限额以下的全面覆盖,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币应用场景增至33个,使用频次超7万次,累计应用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交易现场管理,以“制度+科技”推动提高交易过程规范性。加大制度性规范力度,围绕评标区现场人员行为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评标区秩序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参与编制的省级地方性标准《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服务规范》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项目交易管理。立足见证服务职能,持续深化“数字见证”平台应用,推进系统功能建设和数字见证场地改造,试行“行政监管人员、交易平台工作人员、社会代理机构人员退出评标区”机制,变传统的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的在线见证,实现了评审“零接触”、见证“零跑动”、监控“零死角”,进一步强化交易服务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
此外,我市积极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持续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常态化与上海崇明、浙江温州、安徽铜陵等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展工程建设远程异地评标,率先探索政府采购跨市域远程异地协同化建设,已与无锡、苏州、连云港、盐城、扬州、泰州6地签署《政府集中采购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审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跨市域“大远程”和“一主一副”市域内“小远程”异地线上评审模式。2024年,全市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评审超4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