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来源: 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时间:2021-01-29 累计次数: 字体:[ ]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市政府办公室结合《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19〕60号)、《关于编制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说明》等要求,结合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际,汇总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部门网站平台数据编制而成。本报告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等6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513-59009915)。

一、总体情况

1.新《条例》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成立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处理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的政务公开事项,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政务公开等相关工作。修订出台了《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管理办法》,明确各环节工作内容和职责。11月,举办了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办公室工作业务培训班,重点对政务公开等进行了培训,全系统干部职工近170人参加,讲座详细介绍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审理)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当前政务公开平台运行情况、政府网站考核指标体系、自然资源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指标体系编制情况等。讲座对指导依申请公开工作和规范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提供了工作指南。

2.主动公开情况

我局主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媒体等渠道进行政务信息的主动公开。2020年,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7398条,其中:动态新闻类信息更新1654条,通知公告类(含公示公告和不动产登记公告)信息更新3450条,信息公开目录信息更新2294条。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重点、敏感性问题,及时利用网络、微信推送等渠道以及网站信箱、民意调查、在线访谈等栏目,做好公开和解释。行政服务窗口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73项,办件量63件。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积极回应公众关注热点的同时加强公众的参与感,全年共发布微信公众号105期,关注用户达40822人,数篇信息文章被媒体转载。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19件(其中主办31件,协办88件),代表委员满意率为100%,办理交办、进展及结果全过程公开。

3.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2020年,我局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14件,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0件,本年度办结563件。其中:予以公开255件,无法提供254件(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239件,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8件),不予处理31件(重复申请27件,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4件),不予公开19件(行政查询事项17件,过程性信息2件),部分公开4件。2020年,我局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复议16件,维持具体行政行为13件,尚未审结2件,其他结果1件;行政诉讼9件,维持具体行政行为5件,尚未审结2件,其他结果2件。

4.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情况

近几年,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得到较大的发展,由传统型信息资源管理发展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我局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原国土、规划、林业、海洋、测绘、地矿等各类基础和业务数据的融合共享。主要完成以下三点:一是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我局实际,研究自然资源和规划大数据共享平台新需求、新功能,形成解决方案。二是编制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目录标准、数据资源目录和详细数据字典,统一整合共享规范标准。三是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对全局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类业务数据进行调研、收集、分类、整理,按照数据目录标准进行了分类并整合入库,为实现机构改革后的数据信息共享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5.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情况

一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对门户网站进行整合,规范栏目设置,使查询更便捷。二是推动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与各县(市、区)局(分局)新媒体的互动,推动融合发展,完善重大政务舆情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三是加强政务驿站建设。建成不动产登记24小时智能自助服务区,24小时服务区抵押登记、自助查询、自助缴费、自助取证等业务畅通。

6.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情况

我局建立完善了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依申请公开办理、保密审查等涉及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促进政务公开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局注重创新思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政务公开与目标绩效考核相结合;二是把政务公开与社会服务承诺相结合;三是把政务公开与开展行风评议相结合;四是把政务公开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相结合。完善政务公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月报告、季通报、年考核”长效机制。通过这“四个结合”,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新
 
制作数量

本年新
 
公开数量

对外公开总数量

规章

0

0

0

规范性文件

0

0

0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80

-17

63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14万

-0.9万

13.1万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1

2

3

行政强制

0

0

0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行政事业性收费

1

1

第二十条第(九)项

信息内容

采购项目数量

采购总金额

政府集中采购

18

5345.8273万元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 企业

科研 机构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480

30

0

0

1

3

514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52

6

0

0

0

2

60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238

12

0

0

1

4

255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4

0

0

0

0

0

4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0

0

0

0

0

0

0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0

0

0

0

0

0

0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0

0

0

0

0

0

0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0

0

0

0

0

0

0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0

0

0

0

0

0

0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2

0

0

0

0

0

2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0

0

0

0

0

0

0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17

0

0

0

0

0

17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216

22

0

0

0

1

239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8

0

0

0

0

0

8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6

1

0

0

0

0

7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3

1

0

0

0

0

4

2.重复申请

27

0

0

0

0

0

27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0

0

0

0

0

0

0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0

0

0

0

0

0

0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0

0

0

0

0

0

0

(六)其他处理

0

0

0

0

0

0

0

(七)总计

521

36

0

0

1

5

563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11

0

0

0

0

0

11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12

0

1

3

16

1

0

1

0

2

4

0

1

2

7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0年,我局政务公开取得积极成效,但与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与新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新规定,与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不足,主要有:一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善,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二是门户网站信箱栏目部分留言回复的时间过长,影响在线互动效果。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工作规范,制订政务公开基本目录,并抓好落实,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政务信息管理,对所有政务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等三种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和有效利用。三是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优化办理系统,健全接收、登记、办理、答复等流程,规范、高效办理依申请公开答复。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暂无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