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情通报(2011.7.16-7.31)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01 累计次数: 字体:[ ]

  

  7月18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国华主持召开十三届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听取了关于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情况和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调研情况的汇报,原则同意两个调研报告提出的下一步发展的总体目标、思路和措施。会议认为,发展新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两大着力点,必须把这两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会议提出,抓好这两项工作必须注意把握好五点:一是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在“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兴产业迅速起步发展,现在已成为各地区域发展的主攻方向,正处于由同一“起跑线”起跑向“拉开差距跑”转折的关键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发力推进。二是进一步找准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立足我市的产业基础,在海洋工程、新材料等具有优势的新兴产业里找准一些可以重点突破的领域,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整个产业链条上进行延伸拓展,集聚产业和人才,实施龙头带动,做深做透整个产业链。三是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的基地化发展,提高集聚度。新兴产业基地具有很强的人才集聚和服务配套能力,能够集聚一大批同行业企业。各区域要分工负责,把开发区、特色园区作为建设新兴产业基地的主力军,围绕基地化发展目标,确定各自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排出一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四是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以应用型为主,走开放式道路,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各个科技园、创业园等创新载体,要将创新资源聚焦到几个重点领域,围绕几大主力产业的培育,进行集中研发,为全市各类产业园区、企业发展和人才集聚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要大力引进一批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和人才,与本地科技型企业搞合作联盟。要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领域,排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五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强机关干部队伍产业知识的培训,加快培育一支懂产业、会服务的干部队伍。要优化组织推进体系,确保各项既定工作措施的顺利实施。要推动我市的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尽可能多地纳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算大账,算长远账,在融资、财政支持、公共服务、人才培育、税费政策等方面营造优于周边地区的宽松环境;支持鼓励企业主动申报科技创新企业,扶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要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机制,研究“无偿扶持为辅、资本化和股份化扶持为主”的财政科技资金分类扶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投入效益;要突出扶优扶强,聚焦资源,重点扶持在产业链里龙头带动作用强的企业。

  会议讨论了关于提高市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问题,原则同意市民政局提出的提标方案。会议指出,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是贯彻落实全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低保标准每年增长10%目标要求,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议明确,从今年7月1日起,市区城市低保月度保障标准从去年的400元提高到440元;农村低保,崇川区、开发区与城市低保实现一体化,港闸区月度保障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40元。会议要求,要推动主城区各区城乡低保标准逐步缩小差距,同时要推动主城区城乡低保与市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接轨,力争“十二五”期间缩小并最终消除城乡差距。通州区要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提标力度,确保每年提高水平高于市区平均水平,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基本与市区实现一致。要研究港闸区、崇川区失地农民保障问题,尽快将失地农民保障纳入市区社会保障体系。要及时根据市场和物价的变化,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和补助,确保他们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学上、有医疗。

  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南通市餐饮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送审稿)》。会议指出,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餐饮等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规范管理十分迫切,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履行职责,形成合力,强化管理,确保餐饮等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会议同时要求,加强对各类废弃物的集中处理,特别是对餐饮和医院等重点单位,要加强研究废弃物集中处理问题,形成操作意见,切实加强有效管理。

  会议还研究和讨论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