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沿海开发工作推进会,回顾总结我市沿海开发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沿海开发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拼搏,聚焦前沿,率先突破,圆满实现沿海开发“第一步”目标任务,奋力领先江苏沿海开发,加快打造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
丁大卫指出,在沿海开发的理念和思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六个大”,即聚焦大开发、猛攻大投入、突出大招商、构建大载体、强化大统筹、推进大开放。
——聚焦大开发。新一轮沿海大开发,是两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大开发,具有趋势性、方向性、时代性,开发空间中具有全局性,时间上具有短期、中期、长期的阶段性,而绝不是一时一域、“小打小闹”的零星式开发;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特征明显的大开发,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农渔为主导的单领域开发;是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开发,而不是过度地依赖沿海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因此,要牢牢树立“大开发”意识,积极策应国家层面发展战略,全新构筑南通未来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化,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大幅提升南通城市核心竞争力。
——猛攻大投入。我市沿海前沿区域,尚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城镇化的起始期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零突破”阶段,必须以大规模的有效投入,加快改变其滞后面貌,加速形成基础建设的集成效应、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力争从今年起到2013年沿海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投入分别累计达到千亿。
——突出大招商。南通这一轮的沿海开发,必须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和资源的吸纳型开发,尤其必须成为围绕上海、依托上海的一体化开发。
——构建大载体。构建大载体,必须在大港口、大园区、大城市、大交通上实现新的突破。在沿海开发的打基础阶段,各类产业园区的打造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建设大产业载体、建设大城市载体、建设大开放载体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发展层次。
——强化大统筹。沿海大开发涉及全局,需要协调各方,强化统筹至关重要。要重视规划的统筹和功能建设的配套,强调规划引领,特别是要统筹抓好大开发的各项前期工作。
——推进大开放。大开放,这是沿海大开发的必然要求,也是沿海大开放的第一动力。要以大开放的胸襟、气度,算大账、算长远账,为沿海大开发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优化环境、锤炼队伍;要以大开放的理念、思路,既贯彻落实好上级要求、讲准“普通话”,又从南通实际出发、讲好“南通话”,还要讲灵解决实际问题的话。要进一步推进思想大解放,进一步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并在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会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国华围绕如何实现沿海开发“两阶段”的目标作出全面部署。
张国华提出,要把优势充分放大好,紧盯目标抓推进。一要围绕“优势在哪里”去放大。放大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放大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叠加的独特优势;放大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基础优势。二要围绕“领先在哪里”去拼抢。基础设施上,建设总量和平均密度要保持领先;产业上,总量规模、产业链的完善程度、落地的重大项目数量等要保持领先;港口上,吞吐量保持领先;载体上,园区的档次功能、集聚程度、产出水平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能力等都要保持领先。三要围绕“新格局在哪里”去突破。要通过努力使沿海前沿区域由发展洼地变成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由基础设施薄弱区变成投资兴业首选区;由城乡二元分割区变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区;由港口、产业、城镇点状布局变成合理组团。四要围绕“竞争力在哪里”去提升。既要着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又要着力提升产业特色竞争力。
张国华强调,要把沿海开发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紧盯项目抓推进。今后五年,要按照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开放合作,吸引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参与沿海开发,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产业、载体、城镇、滩涂围垦等六类重大项目。
张国华指出,要把可持续开发贯穿沿海开发全过程,紧盯关键抓推进。要突出科学论证,从我市沿海整个区域的角度来研究航道开发、港口建设和项目布局等问题;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推动沿海前沿区域形成一体化开发、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良好格局;突出江海联动,加快优化沿江沿海港区功能布局和沿江沿海产业空间布局;突出产业发展,要在推动基地型、链条型先进制造业,生产性、休闲性服务业,海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突出功能开发,为集聚大要素和建设大产业做好环境、提供支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组织程度,集聚优质要素;突出创造条件争取,积极争取要素支持、便利通关支持、重大项目支持、政策支持和全市上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