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创建“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的实施意见
来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4-08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关于创建“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创建“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的实施意见

  质量兴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档次的重要抓手;是“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抓转机、促发展”,提高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为深入开展质量振兴工作,组织发动全市上下积极创建“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全面提高我市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等方面的质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向质量型、集约型、科技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创建“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国和省、市质量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名牌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全面提升我市经济运行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2009年通过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督查验收,2010年迈入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的行列。具体目标如下:

  1.经济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的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利税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降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产品质量: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分别达到35个、18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分别达到15件和170件。争取3~5个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新增采用国际标准185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项;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家,建立省级农业标准5项;创建1~3个省质量奖企业,国家和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服务质量:服务业用户满意度指数居全省领先水平,制定各行业服务标准3项以上;创建2~4个服务标准化项目或示范点;省服务名牌达到5个,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工程质量: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争创20个省及省级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工程。

  5.科技质量: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7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9%。

  6.环境质量:积极创建全国生态型城市。空气、饮用水、环境噪声达到省规定指标,无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7.市场质量: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构建质量诚信体系,辖区内无假冒伪劣集散地,无重大假冒伪劣案件,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二、落实创建工作各项措施

  (一)提升产业经济整体质量水平,打造一批优质产品基地。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根据全市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特点,突出对板块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打造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板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对剪切机械、太阳能、紫菜、船舶、机针、电动工具、钢丝绳、船舶配套、色织面料等产业板块经济发展的研究,针对不同板块的特点,做强、做精、做响、做优产业集群,使每个板块产业中都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发挥名牌的带动效应,拉长名牌产品产业链,带动板块经济整体质量竞争优势,形成国内知名的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和发展新能源、新装备、新型信息化产业,确保全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二)提高品牌经济的贡献份额,打造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集团。

  品牌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也综合反映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必须加强大企业集团品牌建设,提高品牌贡献率和影响力。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的力度,鼓励重点名牌企业充分发挥名牌的辐射作用,不断向产业两头延伸,提高深度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创建一个名牌、带动一批企业发展”。二要加强指导协调服务,按照“品牌打造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年度名牌培育计划,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在质量管理、技术标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培育力度,强化指导和服务。三要加大政策扶持激励,对列入中国名牌培育计划的重点企业,各职能部门要落实好名牌培育发展工作责任,在技术改造、市场准入、监督抽查、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资本、资源、项目和政策向大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倾斜,推动重点企业争创“中国世界名牌”。

  (三)夯实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打造一批质量管理标兵企业。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质量技术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坚持“以质取胜”,就是要夯实名牌、技术标准、质量体系等基础。一要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建立市长质量奖制度,引导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积极开展质量攻关、质量赶超和节能降耗等活动。二要加强技术标准提升,制定技术标准创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争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三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重点能耗企业计量检测体系,指导帮助中小企业配备必要的计量检测设备,确保产品经严格检验合格后出厂。四要加强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加快钢丝绳国家检测中心等国家、省级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根据我市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批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必须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全面实现小康打下良好基础。一要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推动建筑企业采用先进管理方法、落实国家强制性标准;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设备监理工作,提升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质量,争创国家、省优质工程。二要强化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大力扶持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加大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小康水平。三要强化服务质量提升,加快服务业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以创建“购物放心消费”为抓手,全面提高服务技能和素质,积极争创省服务业名牌和质量奖,开拓新型服务领域,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份额。

  (五)强化执法监督,打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秩序。

  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作用,规范市场竞争,强化质量监督,保护名牌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促使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要突出质量安全重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突出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农资、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集中力量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实施专项治理,推动打假治劣向纵深发展;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名牌企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把从源头抓质量作为依法监管质量的重点,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立质量预警体系和动态监管系统,不断提高依法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必须严格检验、严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食品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强化监督抽查的后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三要落实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责任,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职能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密切协作,加强执法检查,保持打假高压态势。发动全社会支持打假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月”、“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等群众性活动,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管理,共同维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各地要建立健全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协调和推进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合力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按照创建“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目标,细化考核,强化督查,确保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位,扎实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质量兴市工作,共同推进全市创建目标的实现。各职能部门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经费投入机制、工作推动机制、督查落实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保障质量兴市工作的有效推进,确保以高分通过省质量兴市先进市督查验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创建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组织报道质量兴市系列活动,及时报道质量兴市工作中经验做法、典型成效,推动我市质量振兴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