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区、港闸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南通市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市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为切实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南通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2005~2020)》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以及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措并举、立足治本,以濠河周边河道为重点,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明确责任,协同攻坚,通过三年系统深入开展城市水环境整治,巩固创建成果,推进和谐南通、生态南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总体目标
统筹推进市区河道水系优化、活水补水工程,老小区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截流工程,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工业企业搬迁改造、退城入园,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提高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市区河道建设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河道。濠河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Ⅳ类水平,市区其它二级河道达到Ⅳ类水质,三、四级河道达到Ⅴ类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三、主要任务
(一)以城中村改造、老小区雨污分流为重点,实施生活污水截流工程。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快市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都市华城南侧、南方批发市场东南侧等20个“城中村”地块改造任务。实施雨污分流绩效评估,编制市区雨污分流提升规划, 力争2010底前完成主城区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同步推进城市主次干道、支路街巷、平房区地下排水系统的改造。
(二)以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污水纳管为重点,实施工业控污清源工程。推进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退城进园。到2011年,姚港河、红庙子河、任港河等河流沿线化工、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搬出市区,2009年底前姚港河沿岸的江山农化、宝灵化工等化工企业全面停止生产,停止污水排放。其它企业生产污水按规划要求就近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完成城区工业污水截流工程。
(三)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工程。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市政排污管网建设,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规模达到61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新建市政污水收集干管100公里,小区、新村支管同步配套建设,完善城市排污收集系统。开展市区地下排水管网现状摸底调查,健全完善地下管网数据库,实现市区雨水、污水管网动态管理。
(四)以河道贯通、疏浚为重点,实施水系畅流工程。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片治理、分期实施”的原则,打通节点、贯通水系、疏浚河道、增设水源,做到引得进、排得出、挡得住、调得活,切实改变水系不通、引水不足、排水不畅的局面。
(五)以常态科学引水排水为重点,实施生态活水工程。理顺市区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科学合理调度现有沿江沿河涵闸,优化调整市区河道水量分配,做到引水排水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河道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六)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为重点,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河道生态修复研究和试点,针对市区河道特点,科学选用生态修复技术,统筹兼顾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城市滨水景观建设,逐步恢复河道美化环境、调蓄水量、自净有害物质、提供水生和陆生动植物栖息等一系列生态功能。
四、职责分工
市经贸委:负责研究制定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退城入园计划和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督促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
市水利局:负责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水系畅流工程,活化优化水系;组织实施生态补水,提升补水绩效,确保补水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开展河道生态修复研究,改善河道生态功能,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市建设局:负责城市污水处理厂、市政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编制老小区雨污分流提升规划,协调指导各区做好老小区雨污分流和“城中村”改造等污水截流工作,开展绩效评估;建立市区市政管网数据库,并实现动态管理。
市环保局:负责工业企业、餐饮服务企业的排污监管,做到达标排放;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发布水质信息;牵头组织制定城市水环境整治方案和年度计划,报政府批准实施;协同经贸委推进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退城进园。
市规划局:负责城市水环境整治相关工程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对接把关。
市财政局:负责水环境整治财政资金安排和监管。
市监察局:负责城市水环境整治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区政府(管委会):按事权和整治方案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城中村”改造、老小区截污以及河道治理等工作;负责水面日常保洁工作;研究建立市区河道水质异动快速反应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城市水环境质量事关城市形象,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近年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成功创建,我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以濠河为标志的城市景观已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欠账较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依然是群众投诉的热点。因此,加强市区河道水环境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各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河道治理,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根本改观。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清水工程”的组织领导,建立市区“清水工程”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为副组长,市经贸委、监察局、水利局、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环保局以及崇川区政府、港闸区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等工作。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形成工作合力。
(三)完善工作机制。市区“清水工程”坚持三年统筹,分年度实施。建立“清水工程”年度计划会商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全面排查理清市区主要河道水系、水质、污染源的基础上,依据《南通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根据轻重缓急,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编制“清水工程”年度工作计划(2009年市区“清水工程”重点任务分解表附后)。建立市区水环境水质定期监测机制,市环境监测部门要对市区主要河道、引水排水通道、群众关心的热点地区河道水质开展定期监测,动态掌握市区河道水质状况。建立河道水质监管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依法、科学、协调、高效”,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应迅速、整体联动、处置有力。建立多部门联合巡查机制,环保、水利、建设、监察及区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市区河道开展联合巡视巡查,针对突出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及时化解矛盾。完善市区河道生态补水机制,按照主城区河道水系优化方案,加紧实施相关工程项目,坚持有水必引,做到补水活水常态化、制度化。创新河道管护机制,推行市区河道分级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河道长效管护运作新机制。建立要情通报机制,定期向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通报水环境治理方案,工程推进情况以及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强化监督检查。各部门要把市区水环境整治作为今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任务分工,认真抓好落实。要把城市水环境整治作为环保纪检监察巡查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要立足整治一条,成功一条,改善一条,切实加强整治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对工程施工中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私接管网、乱设排口等行为,要依法处罚、公开曝光、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