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现将《南通市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2009~201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2009~2011年)
石油和化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影响面广等特点,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我市化工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于七十年代。改革开放30年来,凭借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南通化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五”期末,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11.02%,占全省化工产业总量6%;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83.86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13.54%,占全省化工产业总量9.44%,在工业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我市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产业板块,实施“前延后伸”拓展工程,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
化工产业在南通的资源禀赋条件十分优越,正逐步形成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安全新农药新剂型系列、化工基础原料、精细化学品及“三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医药及生物化工等为重点的产品产业链。
1.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543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83.86亿元,同比增长31.96%,利税73.14亿元,利润51.66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50.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放大,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52个百分点。全市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品中,拥有国家驰名商标2个,国家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17个,省名牌产品21个。
2.产业布局不断集聚。我市共有7个化工集中区,分别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启东滨江精细化工园、海安县精细化工园、如皋港开发区化工专业园区、如东县洋口化工工业园、海门青龙化工集中区和海门市灵甸工业集中区。通过多年努力,南通化工行业涌现了一批产业有特色、国内有地位、发展有后劲的企业集群,并逐步向园区集聚。据统计,当前化工园区内企业数已达到29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的53.6 %,超过总数的一半。
3.产业特色更加鲜明。(1)新型合成材料稳步发展。拥有三大合成材料的典型产品和产业集群,如丁苯橡胶、聚甲醛、聚偏氯乙烯、PBT等,以及高吸水性树脂、高品质工程塑料、有机硅等一批产品,这些产品在同行业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新型化纤材料、新型烟用过滤材料及超微滤膜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已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成为国内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共聚甲醛项目单线生产规模全球同行业领先。
(2)农药系列产品独具特色。全市生产农药品种76个,其中,除草剂29个,杀虫剂28个,杀菌剂16个,此外,还有杀螺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各1个。2008年全市农药企业折百农药原药生产量为9.56万吨。南通农药产量和销售占全国的10%,江苏省的40%,已成为全国农药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有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和江苏省农药新剂型及新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品牌建设上,有中国名牌“江山牌”除草剂(草甘膦),中国驰名商标“江山”,省著名商标“快达”、“宝灵”、“好收成”等。
(3)医药产业蓬勃兴起。我市医药产业涉足领域较宽,主要门类有化学药制剂、原料药、中成药、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医疗机械和药品包装等,主要品种多达200多个,拳头产品有季德胜蛇药片、王氏保赤丸、金荞麦片、正柴胡饮颗粒、槐耳胶产品、盖天力钙片、白加黑、小白糖浆和第六要素生物医药保健品等,基本形成了门类较齐全、产业有特色、国内有地位、发展有后劲的产业群体。
(4)精细化工国内领先。南通是国内外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食品添加剂山梨酸、山梨酸钾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拥有亚洲最大二苯胺生产基地;在国内最早从事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制生产;医药中间体7-ADCA是国家重点新产品,苯甲醛、5,5-二甲基海因、氯代环己烷是省高新技术产品,产销量及规模均在全球同类产品中领先。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整体水平偏低。目前,我市化工产业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聚集度低等问题。据统计,2008年我市规模以下化工生产企业共274家,占全市化工生产企业的33.5%。这类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设备装置简陋、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能源消耗大、治污不到位,产品技术含量低,且低水平重复产品较多,竞争力不强。
二是产业链条不长。由于我市石化产业发展受限以及产业集聚度不高、产品关联度不强等原因,化工产品产业链条在上下游延伸方面存在“短腿”。我市化工生产所需烯烃、芳香烃、有机酸、醇系列等重要有机化工基础原料,主要依赖国内外购进,成为制约我市化工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市化工产业的发展过于粗放,产品结构也不合理,缺乏高、精、细产品,位居化工业高端的精细化工产品却发展缓慢,技术落后。
三是创新能力较弱。我市专业的化工研发机构不多,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尤其缺少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对产品合成、工艺研究较多,而相应的工程开发、装备研究及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较少,应用和市场开发研究更显薄弱,具有自己特色的系列化工产品较少。
四是比较优势发挥不足。石化产业发展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南通独特的临海条件和海水、空气具备的净化能力,有利于减轻石化产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濒江临海的港口优势,南通发展大石化有诸多有利条件。但由于大型石化项目直接涉及到国家的生产力布局,现阶段国家对石化源头大型项目的准入,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要求,准入的门槛较高。如果不进入国家规划范围,难以通过审批核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通建设大石化的区位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发展环境。
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外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化工产业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恶化,产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石化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对于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行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化工行业来说,兼具提振当前和把握未来的双重意义。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市化工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体分析:金融危机不会对我市化工产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受能源稀缺性及地缘、市场和政治等因素影响,预计化工产品价格将会在油价和成本支撑下有所回升,这将为我市化工产业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依托濒江临海好区位,抢抓桥港时代新机遇,围绕“两高两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坚持“四个发展”(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前延后伸”拓展工程,积极推进大型炼化工程等沿海重大项目建设,通过石化产品的应用延伸和深度开发,与沿江精细化工产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优势互补的产业群,将南通早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二)主要目标。
2011年,全市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13.5%;利润80亿元,年均增长16%;出口交货值235亿元,年均增长16%。培育3家超50亿、5家超20亿、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力争到2011年创中国驰名商标或国家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7个、省名牌产品10个。
三、重点任务
按照“一体化、园区化、特色化和绿色化”的原则,构建上下游产业配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着力进行产业加工链条的向下延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和新产品开发,培育为主导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使化工产业成为南通最具有区域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具体强化“1234”工作导向,即建设一个基地、争取两大项目、提升三个比重、打造四大产业链。
(一)建设一个基地。
我国现已建成了14个千万吨级炼油、3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沿海主要分布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泉州等城市。南通位于江海交汇处,拥有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必须的各种资源,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和江海港口的开发建设,要积极发展石油储存、转运、加工及下游化工、新材料产业,把南通建设成国内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基地。
(二)争取两大项目。
把“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两大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省的支持,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争取洋口港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建成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不但对延伸下游产业链,促进生物医药、特种功能高分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还可以拉动我市现有的纺织化纤、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技术、汽车等一系列下游产业,对南通经济地位具有长期的提升作用。
(三)提升三个比重。
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化工产业在三个方面的比重。一是亿元以上化工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新增50家以上亿元企业);二是化工园区内规模企业数占全市化工规模企业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100家以上新建或搬迁企业进园进区);三是化工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占化工行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四)打造四大产业链。
1.新型合成材料。在发展现有的化学合成新材料生产基础上,努力开发“专用性、替代性、功能性、特殊性”等特色的化工新材料,如改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种化纤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离子交换树脂、膜材料和感光材料;重点推进6万吨/年PBT树脂、2万吨/年特种有机硅、18万吨/年丁苯橡胶等项目的建设。
2.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新农药、新剂型。大力开发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经济、使用方便的烯啶虫胺等农药新品种,保持有机膦类、磺酰脲类、酰胺类等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充分利用光气资源开发新农药,形成15万吨原药产量。积极开发生产农药水剂、水乳剂等新剂型和农药新助剂。
3.医药及生物化工领域。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医药企业管理和药物制剂技术,筹建药物制剂的国际CGMP生产基地,开发处方药物的国际市场,填补国内处方药物制剂进入欧洲市场的空白;筹建药物制剂的科研中心,开发各类国际先进的固体口服制剂,集研究、开发、生产、市场为一体,重点开发治疗常见病的控释药物制剂,儿童用药及快速崩解制剂;扩大传统中药药物制剂的市场及临床运用,其中包括金荞麦片、王氏保赤丸、正柴胡饮颗粒、季德胜蛇药片、槐耳颗粒;在增强中成药的研究、提取工艺、开发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生产进入欧洲市场的营养口服制剂及食品添加剂;推进生物杀菌剂、生物除草剂、医用和农牧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与试剂盒、基因工程药物和发酵法生产的高新材料以及小核酸药物、核苷酸等生物制药项目的产业化。
4.高端精细化学品。专用和特种精细化学品:新型纺织助剂系列产品;蛋白饲料系列产品;吡啶系列产品;甲醛系列下游产业链;醋酸系列产品;高档染料系列产品、各种功能性染料系列产品;各类高档船用涂料系列产品;日用、造纸、油田、皮革等系列化学品。食品、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要继续提高山梨酸及其衍生产品技术水平,扩大规模经济,确保全国第一的位置。开发新型甜味剂,功能食品添加剂N—乙酰氨基葡萄糖甲缩醛等系列产品;饲料添加剂要进一步拓宽脱氢醋酸、脱氢醋酸钠、甘氨酸产品进入欧美市场;丙酸、蛋氨酸新型饲料添加剂。医药中间体:重点推进亚胺培南、阿托伐他汀钙、氯尿嘧啶等医药产品及其中间体和衍生物,以及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7-ADCA、GCLE(7-苯乙酰胺基-3-氯甲基头孢烷酸对甲氧卞酯)等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四、对策措施
(一)加强行业发展指导。加强对全市各地企业集中、产品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具体落实在制订行业发展意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区域产业区域品牌、发布行业信息网站、培育行业示范龙头企业等方面工作。及时分析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相关产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引领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实现粗放型生产方式向资源节约型方式转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当前经济形势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指导企业如何应对,帮助企业提振产业信心,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为南通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要加强与国家五大石化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国际集团、中国化工集团)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挖掘可发展的招商项目。目前,洋口港启动项目LNG已由中石油承担,加之中石油主要生产基地在黄河以北,因此应加强对中石油的招商,全面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同时,把握国际化工产业转移和国内化工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中资大企业和民资100强企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定向招商,更多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推动我市优强企业与世界一流的企业进行战略性、整体性、长期性、实质性的合作。
(三)优化调整园区布局。为了确保我市化工行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和规范企业逐步向沿海沿江园区集聚,沿海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链;沿江强势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农药、医药等系列产品。力争到2011年沿江沿海化工园区化工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占全市化工销售收入70%左右。主要分布为:开发区化工园区以新型合成材料、农药、新医药、特色精细化学品为主;如东县洋口化工工业园以石油化工及其配套产业、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为主;如皋港开发区化工专业园区以成品油仓储物流、精细化工为主;启东滨江精细化工园:生物医药(海洋医药)、精细化工为主;海安县精细化工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医药为主;海门市临江新区(海门青龙化工集中区、海门市灵甸工业集中区):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
(四)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充分释放我市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高度重视创新体系构建,突出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作用,全面支撑我市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的跃升式发展。建设多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外商投资研究开发机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企业要重视利用外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体制。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特别是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为加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追赶跨越、全面起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级品牌为基础、省级品牌为支撑,重点突破中国驰名商标、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以及中国世界名牌。鼓励引进知名品牌,加大实施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对名牌产品、专利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五)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等政策性文件,引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分类指导,抢抓新的重大机遇,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支持和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用电、用工、运输成本等补贴,技术研发费用抵扣、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方面充分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推进银企合作,加大对化工企业的信贷支持。
(六)狠抓安全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大化工企业整治力度,集中整顿、关闭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坚决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全面达到环保标准;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消除事故隐患;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环保、安全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突出化工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变频调速等重点节能工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推进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园区,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高水平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化工生产企业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1.关键技术
2.2008年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行业销售骨干企业
3.重点项目
附件1:
关 键 技 术
一、化工新材料。重点推广应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膜材料、感光材料、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功能性聚合物和通用塑料改性技术,有机硅、碳纤维及延伸产品的研究应用技术等。
二、新型农药。重点推广应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广谱新型农药技术,定向合成技术,农药制剂低溶剂化、水基化、缓释化技术等。
三、生物医药化工。重点推广应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中药分离纯化技术,药物缓、控、速释制剂技术,抗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制备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制剂技术等。
四、精细化工。重点推广应用功能性表面活性剂技术,高档功能性颜料、染料系列产品技术,脂肪酸系列衍生产品技术,山梨酸钾及其衍生产品等功能食品添加剂系列产品技术,新型医药中间体产品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