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8-25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大量房屋建筑倒塌,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大地震再次警示我们,地震随时随地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威胁,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可放松警惕。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根据全省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省份,加之我市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一旦发生中强地震,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可低估。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一着不让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报、应急救援工作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认真开展对公共建筑和重要设施的抗震性能检查和加固

  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人员比较集中,人流量比较大,供电、供水、燃气等生命线工程,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休戚相关,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会严重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因此,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前阶段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抗震普查、隐患排查和加固工作。

  对2001年前建造的汽车站、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消防、广电、通讯、电力、粮食、供水、供热、供气设施及城区桥梁、防灾指挥系统等重要工程,认真开展抗震普查鉴定。要根据易损性分析结果,按照“先加固重点工程后加固一般工程,先解决后果严重的工程后处理后果较轻的工程”的原则,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有计划地进行加固改造。

  抓紧开展学校校舍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学校校舍抗震安全隐患排查,由教育部门牵头,会同建设等部门进行,重点针对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和食堂等建筑开展排查。医疗卫生机构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由卫生部门牵头,会同建设等部门进行,重点针对医院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血库、急救中心楼等建筑开展排查。

  此次排查重点主要是2001年前建设的砖混结构建筑,排查工作力争在9月1日前完成。对排查中发现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建筑,要立即进行加固和整改。

  三、着力抓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

  根据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教训,防、抗地震灾害的关键,是加强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市政设施工程及其次生灾害源工程的抗震设防。

  适度提高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等级。重要建筑、大型公共设施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建筑,在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属于丙类建筑的须按照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作为防灾据点的建筑物应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设防,确保在罕遇地震下其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不发生中等及以上破坏。周围5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医院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应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

  加强源头管理。切实强化新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将其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重大工程和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所有新建的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并依法申报抗震设计审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并对抗震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的要求和施工规范,保证监理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检查,推行抗震设防施工质量检验制度,责任到人。城建档案馆对相关资料要及时归档,妥善保存。

  四、全面强化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管理

  积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房屋设施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每次破坏性地震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次汶川大地震,农村又是重灾区。各级政府要深刻汲取这些惨痛的教训,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农村抗震防灾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抗震防灾工作。村镇建设规划要符合抗震防灾的要求。农民集居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的公共建筑都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抗震设防管理。要通过宣传教育、工匠培训、加强管理等措施引导农民自建房屋时采取抗震设防措施。各建管站(所)在办理手续时,要充分讲解、说明,并与建房农户签订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协议,跟踪服务、指导。对抗震能力薄弱的农村空斗墙和预制空心楼板房屋要进行全面调查,确需拆除重建的,抓紧安排进入农民集居区。对需要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的,各级建设部门要抓紧指导,进行加固。今后各县(市)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新建空斗墙房屋。

  五、大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落实应急工作责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注意研究分析四川地震灾区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重点向乡镇和人员集中的学校、医院以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企业等基层单位延伸。制定实施各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发展壮大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提高第一时间救援能力。

  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建设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当前可以作为避震疏散的场所包括广场、公园、操场、体育场、停车场、空地、各类绿地等,要结合城建项目的实施,早日建成一批符合抗震防灾要求、安全可靠的避震疏散场所。各县(市)可先通过对辖区内公园、广场、体育馆和空旷场地等的调查,筛选一部分进行防灾改造,增加水、电、食、住、医、卫等方面的功能,使之成为可靠的避震疏散场所。

  六、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要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切实加强抗震救灾指挥部机构建设,确保一旦发生地震灾情,联席会议立即转成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各方面的应急救援力量,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区要严格执行《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确保规划各项内容落到实处。各县(市)也要抓紧制定各辖区内抗震防灾规划,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切实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要相适应的投入机制。要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不断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和管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既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