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丁大卫同志在全市对外工作会议和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七年四月五日
丁大卫市长在全市对外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2007年1月19日,根据记录整理)
刚才,罗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对我市对外工作进行了总体评价,对“大外事”新机制和“大开放”新格局的实质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着重强调了今年做好全市对外工作的三大关键性举措:一是开放型经济要勇上新台阶。吸引外资要在基本实现“保三争二”目标的基础上抓巩固、抓突破;要着力优化外资项目的结构和布局,实现南通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外贸、外经发展的稳定性要不断增强。二是要全面提高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整合资源,凝聚外事为开放型经济服务的合力;要强化功能,提升外事为开放型经济服务的水平;要扩大交流,汇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加强对外宣传,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三是要不断增强领导对外工作的能力。会议开始时,宋飞同志对全省对外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对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全市对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深入分析了新时期全市对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会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书记罗一民同志和副市长宋飞同志的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贯彻省、市对外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凝聚对外工作合力,积极推动外事、外资、外贸、外经、外智、外宣“六外”统筹发展,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新格局,着力构筑各方参与、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大外事新机制,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南通对外开放水平,为南通全面腾飞、全面小康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外资、民资作为南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双引擎”,发展规模和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比较高的平台。实现外资和民资在新平台上的新跨越,推动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国际化、开放型经济的本土化、投资环境最优化”。现在,我就这方面补充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加速推进民营经济国际化
近年来,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南通重要的优势之一,具有鲜明的南通特色。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5.1%,民资投入占全社会投入75.3%。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2006年,我市民营企业出口14.5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8%,高出全市10.92个百分点,占全市20.21%,占比比200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市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要以民营经济国际化为重要抓手,着力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质态,为开放型经济培育新的生力军,加快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
一是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需要。南通作为东部沿海的开放城市,滨江临海,具有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独特优势。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开拓国际市场,既符合国家战略,也是我市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当前一是要引导我市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具备世界眼光,放眼全球市场,确立国际化经营的理念和战略。二是要瞄准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要着力打造出口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争创“三名”。通过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国际化的交易会、博览会,进行国际技术、质量、环保等方面的标准认证,打造出口品牌,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四是要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则,引进和培养国际化的经营和管理人才,善于在开拓国际市场中运用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则,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风险,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加入到贸易自由化、竞争全球化的大潮中。
二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需要。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最高峰值,各类资源的紧缺将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国际经验来看,跨国或跨地区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英国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np(即一年当中由本国或本地国民在国内外或本地区内外新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总和),在400美元以下时,基本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当人均gnp在400至1500美元时,开始出现对外直接投资。在1500至250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在2500至475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加。目前我市人均gnp已超过2500美元,正处在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阶段,要特别注重引导民营企业实施全球化资源战略,在全球范围寻找和建立企业的资源开发供应保障体系。2006年我市列入外经贸部门管理的新批境外非贸易企业1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71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倍和10倍,超过了“十五”期间境外投资的总体水平。从投资主体来看,这些新批境外非贸易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而从我市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所管理的境外投资仅仅占实际境外投资的很少一部分。因此,要因势利导,充分激发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通过引导企业联合在境外设立我市特色产业工业园区或进行资源开发的较大型境外投资项目,努力实现我市重点境外投资项目规模的新突破。
三是通过外资嫁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我市推进民营经济实现外资嫁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通州大富豪、启东林洋新能源、海安星震宇和晓星变压器等有实力的企业都实现了外资嫁接,成为推进全市利用外资的跨越发展和民营经济国际化的有生力量。据统计,2006年,我市民营企业嫁接外资的项目数为157个,占利用外资项目总数的14.5%,吸引外资实际到帐2.63亿美元,占全市到帐外资总额的9.6%。从招商引资的项目来源分析,企业家招商已成为招商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招引的外资项目与民营企业外资嫁接项目两项合计,超过了全市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推进外资嫁接,不是为了嫁接而嫁接,也不是仅仅为了增加一点利用外资额。继续大力推进外资嫁接,加强和外资合资合作,主要是要更多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共同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这是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我市民营企业面广量大的优势和特点,切实把以民引外、以外促民、民外合璧,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抓手,逐步推动民营企业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力量,更快推动民营经济国际化进程。
二、关于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本土化
推动开放型经济本土化是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在推进开放型经济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就是我们常说的产业“生根”,企业“扎堆”,就是通过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组织竞争力,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从而降低商务成本,使企业不愿轻易将资金抽走,把企业搬走。近年来,我市外商直接投资的集群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已形成以中远川崎、熔盛造船、明德重工、惠港造船等为主的沿江船舶制造产业带,以华大、诚晖、兆晖、东能为主的石化产业带,以瑞利化学、先正达、申华化学、旭化成、东丽、台塑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带,以绿山集成电路、星震宇数码及永兴多媒体、富士通微电子等为主的电子产业带。我们要在认真分析本地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按照“引进一个龙头项目、培育一个优势板块、打造一个特色产业群”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合理定位产业重点,瞄准世界500强等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领先企业,有重点地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的重大项目,有目的地发现和培育一批现有的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有计划地组织和招引一大批配套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和合作生产项目,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努力促进造船、精细化工、粮油、造纸、冶金、重型装备机械等临港产业项目向沿江沿海开发区集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区集聚,配套制造业和现代纺织业向省级开发区和相应的工业集中区集聚。
二是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开放型经济本土化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也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初衷之一。我市近年来通过不断增资而形成的重大外资项目,如中远川崎、南通中集、申华化学、南通醋纤等企业之所以能在南通“落地生根”,就是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加强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不断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今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把引进与创新结合起来,以引进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通过引进外资研发机构,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我市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大学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优势,培养适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秀人才和技术工人,推动外资企业的人才本土化和研发活动的本地化。
三是提高外资企业对南通的认同感、归属感。外资企业到一个地方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落地,二是赚钱,三是融入。要使外资企业融入南通的经济社会,必须提高他们对南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了认同感、归属感,就会作长期打算,不断增加投资、提升层次,并向更多的外商宣传南通、推介南通。外商的宣传、推介比任何广告都管用。2006年,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84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881家,占81.27%。近年来我市新增外资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是通过原有在通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和以外引外实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切实搞好对现有外资企业的服务,着力引导外商投资企业融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我市的社会公益活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提高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关于大力促进投资环境最优化
多年来我市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我市的开放型经济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即将相继建成;二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不断完善;三是外资企业不断增多;四是南通国际知名度不断扩大;五是宏观调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辩证地看待大通道的建成。把握得好,各种要素资源会加速向我市集聚,把握得不好,也有可能促使我市各种要素资源向周边地区分流,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相对趋缓的“拐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机遇,使通道的建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跃升点。现在外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对每个客商的服务是不是象一开始那么重视和完善现在项目多了,选择的余地多了,我们是不是还象以前那样珍惜每一个投资机会南通每年有1000多个新外资项目进入,服务协调的工作量成倍上升,我们在不断接触新朋友的同时,有没有忽视老朋友,协调服务是否像以前那样及时到位宏观调控抬高了项目进入的门槛,供地趋紧,环保、节能降耗的要求更高,我们能否找到双方投资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具备大项目的攻坚突破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面优化投资软环境,推进开放型经济在新平台上再跃升。
丁大卫市长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2007年2月7日,根据记录整理)
关于2007年的民营经济工作,刚才罗一民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绍敏同志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对今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罗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业绩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面临的新形势,对做好今年民营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罗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今年要巩固提升“争二”成果,继续全力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罗书记指出,全力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必须不断挑战新目标、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今年,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后,提出了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2000亿元的总量目标和“3个60%”的质量目标。挑战新目标,就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更加自觉主动地深化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活动,调动一切力量,集聚一切要素,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拓展新空间,就是要大力度地推进“三名”工程,大力度地推进民资招商,创新审批、用地、用工等各方面的服务手段,化解全民创业、招商引资中的制约瓶颈。激发新活力,就是要按照思想彻底解放、政策彻底放宽、服务彻底到位的要求,创新理念,完善政策,最大限度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推波助力。罗书记在讲话中还提出,要强化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机制、合力机制、落实机制,为全力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罗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乘势奋进,在高起点上实现民营经济新跨越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绍敏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民营经济工作必须“紧扣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项举措”。一是要紧扣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2000亿元的年度目标,引领民营经济乘势快进、勇攀新高;二是要突出民资招商和争创“三名”,促进民营经济扩容放量、提质增效;三是要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同时继续强化行政推动,保障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务实发展。报告对今年工作的部署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扎实。
各地、各部门要很好地贯彻落实罗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绍敏同志的工作报告精神,迅速把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转化为服务的举措和发展的业绩,全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在高平台上实现新跃升,向着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目标奋勇迈进。现在,我再补充谈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民营经济发展要“名”字当头。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扩规模、上台阶的工作仍然要毫不松懈地抓好。扩规模,就是要全力实现今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2000亿元的主目标,力争实现“3个60%”,即新发展公司制私营企业占新发展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不低于60%,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占全部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的比重不低于60%,新增市外民资注册资本占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比重不低于60%。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需要各级、各部门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上台阶,就是要高度重视上水平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要“名”字当头。这个“名”不是民营经济的“民”,是名气的“名”;这个“名”又不是虚名的“名”,而是实至名归的“名”,是信用等级的反映,是综合素质的反映。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就要讲诚信、有信用。名品也好,名企也好,名人也好,归根到底,就是有高质量的诚信品牌,就是人家一提到就翘起大拇指的响当当的品牌。“三名”做起来,对内而言不仅是规模,还包括质态;“名”就是企业的品牌、企业的品质,包括企业的质量控制、科技创新、经营管理、企业的盈利水平,等等。
市场经济,客户是基础,信用是生命。南通的建筑业在外面名气很响,是靠建筑队伍讲信用一点一滴地做出来的。我们搞“三名”,名牌产品、商标,这些东西都要有,还要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家、知名板块。像温州,它的民营经济名气响,主要是集中了几个大板块和一批拳头企业。现在南通的建筑和家纺板块是全国知名的,但单个的知名企业和知名企业家国家级的还没有,省一级的可能有。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争创“三名”为抓手,进一步放大“名”效应,形成一系列工作机制,争取用一段时间,在南通看到更多的国家级的响当当的民营企业、国家级的响当当的产业板块。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讲山西平遥的的票号。山西平遥,在那个时代地处偏僻,没有产业基础。但是中国最早的金融机构出现在平遥,几百年时间里这个地方对中国的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代的时候,苏州的米市涨价,当时连皇帝都搞不懂,在江南风调雨顺的年份里,苏州的米市怎么会陡然波动。后来,才发现是受山西平遥票号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平遥票号当时是非常有势力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平遥票号呢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诚信为本,纵横欧亚九千里; 以义制利,称雄商场五百年。”就是说,平遥票号,靠的是一群知名的商人,靠的是他们讲诚信、讲信用,靠的是以“义”制“利”的一种儒商的文化品格。商场总是要讲利的,商场也是要争利的,关键是怎么以义制利。这个“义”,我理解讲的是“诚信”。靠欺诈或其它歪门邪道对企业是致命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民国以后,平遥票号的衰败,主要是战火造成的,是历史的悲剧。但是平遥票号这种讲诚信的做法,对我们今天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中应当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现在,中央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个大背景下来看,信用问题有着更深的内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南通在外面的名气比以前更大了,总的来说大家都看好南通的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我前不久参加一个投资洽谈会,有个外商就提到,买了一个地方的产品回去不好用,这个地方的整个信用环境都会受到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口碑很重要啊,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在商海中怎么才能站得住,要靠信用。温州烧皮鞋,就是抓信用。这项工作,要靠我们政府来引导,这是我们发展民营经济、打造特色板块的立身之基。现在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人有仇富心理,主要是有些商人为富不仁、坑蒙拐骗,因此我讲,信用问题是关系到民营企业基业常青的大事,不光是民营企业,也包括国企、外企。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要服务为先。各级干部要真正带着为人民富裕的境界,来做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要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帮助解决全民创业政策落实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否则,就是领个营业执照,不能正常经营,也没有多大意义。前段时间,我在调研时接触了一个个体老板,是个残疾人。通过政府帮助,帮她找了个地方,开了一家包子店,现在已经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一个本来是需要政府帮助的对象,现在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带动了四五个人的就业。她对政府就很感激。当然,创业还是非常辛苦的,这个个体老板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我们都要体会到民间创业的艰辛。我还到过一个创业园,碰到几个年青人,刚刚从南通大学毕业,他们凑在一起买了电脑,在创业园里低价租了个办公室,然后把我们市区所有快餐店的信息搜集起来,建了个数据库。根据客人的需要和区位的远近,搞订餐和配送服务。你不要看这么一个小公司,要是做好了,就是一个新型的经营业态,就会有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全民创业的帮扶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真正做好了,对社会而言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我们现有的政策怎么落实到位,对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怎么服务,我们的小额贷款怎么发挥更大的作用,小额贷款中的担保问题怎么妥善解决好,都要好好研究。类似对全民创业的支持和帮扶工作还有很多可以讲,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展开了。
服务民营经济,就需要和企业家交朋友。不要因为最近一些事情,有些领导干部就有顾虑,只要我们行得正,站得直,光明磊落,不要以权谋私,就不要怕和企业家交朋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他们守法经营,诚信经营,靠勤劳和智慧致富,促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