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市农机局拟订的《关于做好2008年全市农机化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关于做好2008年全市农机化工作的意见
(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2007年12月)
为全面贯彻实施《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现就做好2008年全市农机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实现农机投入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服务水平、农机队伍素质的“五大提升”。
二、工作目标
2008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200台,实现机插秧面积90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60%。新增担架式高效植保机420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0台、秸秆还田机350台、畜禽粪便处理机60套。园田管理机、花生剥壳机、五青作物(青蚕豆、青玉米、青花生、青毛豆、青麦仁)加工机械等特色农机具有较快发展。合作研发特色农机具1~2个。新建1~2个市级特色农机示范基地。农机化总投入达到2.7亿元,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3%以上。培育扶持“四有”农机服务组织4个,农机化经营收入达到20亿元,其中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超过3亿元。全市50%的县(市)建成“平安农机”示范县(市),80%的乡镇和85%的村建成“平安农机”示范镇和示范村,50%的农机户成为“平安农机”示范户。
三、工作重点
(一)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要重点加强对农机科技攻关、试验示范、推广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扶持。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将增加农机补贴专项资金。各县(市)也要加大农机化投入力度,扩大并明确购机补贴规模和补贴范围,鼓励、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要积极开展农机污染源排放普查和农机报废更新工作试点,加快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步伐;要将农机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解除广大农民购机的后顾之忧;要支持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以及从事农业机械服务的农民通过贷款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要积极落实农机场库棚用地按农业生产用地办理手续的政策,推动服务组织快速发展;要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通行费,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免征养路费。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按照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要求,做好财政补贴农机具选型工作,严格程序,阳光操作,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好补贴资金的作用。
(二)积极推广适用农机具,促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继续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重点发展步进式插秧机,积极引导、合理新增乘座式插秧机,大力培育水稻种植机械化乡镇,有计划扶持和建设水稻种植机械化县(市),在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上求得新的突破。示范推广油菜、玉米生产机械。积极推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高效植保机、粮食低温烘干机、精米加工机械及三麦精少量播种机,结合市级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提高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上求得新的突破。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机械化还田技术,进一步推进环保节约型农机化发展进程。重点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配套农机具,加大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推广力度,发展大中型拖拉机。立足于秸秆还田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等在研项目的实施,开展项目的延伸创新,逐步推进项目产业化进程。
(三)大力发展特色农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根据全市特色农机发展现状,结合各县(市)、区农业发展特点,积极配套跟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为建设高效农业提供配套支持。重点实施“一机一园(地)”工程,即2008年,每县(市)都要重点引进、开发和试验示范一种特色农机,建设一个农机科技示范园或特色农机示范基地。启海地区要继续打造现有“五青作物”机械化种植与农产品深加工、设施农业机械配套工程等品牌,争取做大做强;如皋要以花卉机械化种植为突破口,使“中国花木盆景之都”形象建设更上一层楼;海安应以畜禽养殖机械化为突破口,兼顾蚕桑种殖机械化,以机械化配套技术支持“中国禽蛋之乡、丝绸之乡”的建设;如东、通州应以海洋水产品机械化养殖与深加工和稻米深加工为突破口,以秸秆还田技术支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积极参与“鱼米之乡”建设;城郊三区应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机械化配套为突破口,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品牌。通过发展适合各地农业生产实际的特色农机,切实改变全市特色农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促进特色农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全市农机处处有特色、县县有亮点。
(四)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继续深入实施跨区作业富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尽早开展市场调研,巩固现有的跨区机收市场,不断拓展跨区作业的内容和范围,创新完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模式,稳步提高机手收入水平。要规范农机合作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机手加快创新合作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合作效益,进一步规范经营,打造品牌,做强实体,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农机示范推广、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等公益性职能,抓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稳定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积极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培训、技术咨询、安全教育、信息等公益性服务。继续加强泵站技术改造和管理,把泵站技术改造作为为农民办实事工程。积极做好农机抗灾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响。
(五)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进一步推进农机法制化建设进程。要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继续加大对《农机化促进法》、《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农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切实增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深入开展农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全面推行农机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治机、依法管机水平。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和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农机部门要加强与综治、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经常性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农机安全事故下降率、农机监管的覆盖率、农机手的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的普及率,促进农机作业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形势好转。要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加大农机质量监管和打假工作力度,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机使用者、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依法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积极扶持区域性高新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