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大力推进全市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元月二十六日
关于大力推进全市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特别是有线广播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现就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有线广播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机内容,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有线广播设备、线路日趋老化,入户率和通响率下降,少数地方出现“线路不通、喇叭不响、设备闲置、人员缺乏”的现象,致使农村有线广播处于半瘫痪和自然消亡的状态,导致这一深受群众喜爱的舆论宣传工具的作用得不到应有发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利用已经覆盖全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实施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使原来各自独立的有线广播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合二为一,维护队伍合二为一,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为农村广播在新形势下功能作用的更好发挥提供了可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共缆传输双入户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技手段振兴农村有线广播事业的最佳选择和根本途径。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实施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组织实施双入户工程。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级投入,确保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顺利推进。
近年来,全市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有线电视门樘入户率突破70%,为实施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提供了物理基础和技术手段。各地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编制总体技术方案。在区域规划上,要以村为单位,对村域范围内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调整或完善,确保覆盖所有村民;在频点规划上,要通过技术测试,避开本地调频强台,确保调频信号稳定;在增设光节点和线路调整时,要科学、合理规划,避免重复投入;在设备配置上,要采用4寸或6.5寸喇叭制成的音箱和经过检测认证的设备,确保传输质量和收听效果。在组织实施上,各地要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首先按镇村区域规划布局,完成县到乡镇和乡镇到村的共缆传输,然后完成村级分配网的共缆传输,最终实现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双入户。要逐步配置乡镇音频工作站,加快标准村级广播室的建设,用新技术、新手段巩固和发展农村广播阵地, 提高广播的通响率、入户率。
根据国家“四级办广播”精神和“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实施双入户工程所需经费实行县(市、区)、镇、村共同负担、分级投入。其中,县(市、区)至镇广电站主干线的建设、运行和更新、维护及信号发射等所需经费由广电部门负责;镇广电站至村广播室的网络、设备的建设、运行和更新、维护以及广播用电、自办节目等所需经费由镇政府负责;村以下网络、设备等所需经费由村负责;调频音箱费用原则上由用户承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集体筹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各地要从本地广播事业现状和实际出发,积极筹集资金,确保事业发展需要。
三、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全市农村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
根据全市广播电视“十一五”规划要求,全市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力争使农村有线广播的村、组通播率达100%,入户率和通响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从根本上巩固和加强农村广播阵地。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双入户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市)、区广电部门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认真制订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村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筹措资金,落实措施,扎实推进。
各地要将农村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实施情况列入乡镇、村工作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督查,并建立奖惩制度。市广电局要加强技术指导,制定《南通有线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双入户工程技术规范(试行)》,及时组织技术验收,确保双入户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