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06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的通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5-25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

  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2006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点〉的通知》(通办发〔2006〕23号)要求,2007年2月15日前,各县(市)区进行了自查。3月12日至3月16日市考核领导小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市考核领导小组对2006年度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现将考核结果通报如下:

  一、总体状况

  2006年,各县(市)区党政领导进一步重视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把手把“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各县(市)区先后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科技与人才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科技、人才与经济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不足,有的对科技三项经费概念模糊不清,把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技改贴息、省市拨款、有关奖励经费、科学事业经费等均列入科技三项经费的范畴,有的投入还达不到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要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投入还不平衡,多的达到500万,少的仅有30万,有的虽建立了人才专项资金,但使用管理上不够规范,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在吸引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党委、政府虽然建立了与企业、人才的联系制度,但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差距。

  二、各县(市)区情况

  (一)海安县。

  2006年,海安县全面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高点定位,强势推进。县本级财政科技三项费用大幅提高,新增设立了每年不少于3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0万元的产学研活动专项资金,初期拨款500万元设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资金;建成省、市级科技孵化器各1家,成为全市唯一拥有省、市级科技孵化器的县,“电梯部件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实施了产学研合作“双百千”工程,2006年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36项,列全市第一,申请专利授权量占全市总量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实现产值80.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68%,列全市第一。科技富民强县的经验放样全省,2005年被列为国家首批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后,2006年全省科技富民强县现场会在海安召开。2006年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26个,其中国家863计划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个。2006年3月,重点招商项目星震宇数码工业园投产,预计2007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先后组织106家重点企业奔赴武汉、沈阳、西安等地招贤纳才,为企业招聘各类紧俏专业高层次人才595名。江苏联发集团、申菱公司、鑫缘集团等企业均以年薪100万元左右的高薪聘请了高级专家。海安县连续两年邀请10名两院院士到海安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成立了苏中首家江苏省新农村实用(海安)人才市场,建立了全省首家企业人才工作站。希望海安县进一步加强新上高成长性科技项目的培育工作力度,促使其迅速发展壮大,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好专利工作,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发明专利的占比。

  (二)启东市。

  启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常规工作快速推进,特色工作勇于创新。在全局性工作报告中把科技与人才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并明确工作目标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与措施,2006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有很多特色内容,如从2006年起,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和产学研活动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人才工作的奖励力度,在以往每年对“科技兴市功臣”、“英才奖”实行重奖的基础上,2006年增设了“科技创新重大贡献奖”、“自主创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项,给予“科技创新重大贡献奖”奖金10万元,“自主创新先进集体”奖金2万元,“自主创新先进个人”奖金1万元。每年举办启东科技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把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产值比2005年增长90.4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聚度凸现,2005年10月国家火炬计划启东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以来,东岳药业、盖天力药业、依柯化工、秋之友生物等一批生物医药骨干企业迅速成长,2006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3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6%。2006年,全市共引进转化实施技术交易额100万元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10个,带动企业研发和产业化投入8.5亿元,有2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共获得1880万元的资金资助。2006年,启东市共引进20多位博导、博士生等人才领军创办企业。希望启东市进一步做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争取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竞争能力。

  (三)通州市。

  通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技进步和人才竞争力作为新一轮经济跨越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支点。在全市率先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成长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措施。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决定2007年为“科技创新年”、“人才开发年”,并明确了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科技与人才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党政领导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亲自联系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人才,帮助解决重大问题。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实现产值109.4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一。加强对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实科技部门力量,将生产力促进中心调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乡镇明确由1名副乡镇长分管科技工作。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国家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2006年度南通市唯一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令性计划落户通州,新增市以上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家,列南通市第一,科技经费投入总量列南通市第一,设立了5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培育了省级科普示范乡镇1家。希望通州市进一步做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争取工作,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竞争能力,努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培育经济科技发展的后发优势。

  (四)海门市。

  海门市党政主要领导把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强势增长的关键环节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在各乡镇建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重大科技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了解全市科技项目的进展情况,大力推进科技创业园建设,完成了占地540亩科技创业园建设方案,成立了科技创业园管理领导组。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出台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意见,争创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4个,均列南通市第一。设立产学研活动专项经费60万元,实施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2项,在南通市领先。2006年全省区域人才工作现场会在海门召开。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多次组织有关“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特色农业人才开发走在南通市前列。希望海门市进一步做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争取工作,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能力,努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加强对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

  (五)如皋市。

  如皋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高规格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1200人参加了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创新型企业认定;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如皋科技创业园被复核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申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4项,在南通市领先。有2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扶持2959万元,居各县(市)之首,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积极培育以熔盛造船为龙头的新型船舶制造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重大研发机构建设项目有望落户如皋。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在招商引资工程中吸纳国际高层人才,形成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建成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吸纳一批人才的格局,组建沿江开发如皋人才市场,推进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进程。希望如皋市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船舶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培育与管理,提高人才工作组织水平,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六)如东县。

  如东县党政领导切实加强对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领导,认真组织,力求各方重视到位、各界认识到位、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县委、县政府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县委中心组及时学习、传达国家及省、市科技大会精神,举办“十五”科技成果展,在县级新闻媒体设立了自主创新专栏,隆重召开了全县科技大会,出台了鼓励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并制定了实施细则。根据如东县实际情况,着力谋求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的新突破,建成该县第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新建企业研发机构28家,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并成为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县,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同比增长69.22%,列全市第二。与香港事业国际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投资5亿元,高起点推进科技创业园建设,目前正抓紧实施。高标准建设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园,积极打造绿色能源基地。加大了人才工作的推进力度,提出了洋口港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吸引留学人员到如东创业的实施意见和细则。举办高层论坛,高标准建设南通留学人员创业园如东分园,105万千瓦风电场引进国外智力项目成为全省2006年度两个国家级重点引智项目之一。希望如东县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培育,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和职称认定工作。

  (七)崇川区。

  崇川区党政领导着力提升科技和人才工作水平,加大组织力度,建设全省一流主城区。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能力快速上升,锴炼风力发电2500kw发电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也是市区获得的唯一项目,争取省、市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列各县(市)区之首。专利申请量列全市第二,成为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区。建成崇川创业园,投入2500万元,孵化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已入住企业17家。全市2个省招标项目都由崇川中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三区第一。举办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崇川行活动,聘请11位海外专家为科技顾问。建成崇川科技超市,搭建了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发布平台,建立了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南通分会。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3家,全市最多。希望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专项经费投入,加强对镇、街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的检查考核,加强区域内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加强人才载体建设。

  (八)港闸区。

  港闸区党政领导进一步强化了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步很快,上升趋势十分明显。隆重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三区中领先。新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特别是围绕南通船舶及配套工业举办了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效果十分明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有7个项目列入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全年共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829万元,创历史新高。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牛津(南通)科技创业中心即将启动建设。积极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培育省级科普示范乡镇1家。希望港闸区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设力度,积极做好争取省以上科技经费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培育工作,加强专利工作。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做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工作。

  (九)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领导领导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提出建设创新型开发区的目标,着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向国家级高新区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发挥引导作用,特别在招商引资中注意项目的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能力逐步提高,承担国家及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越来越多。长链二元酸的研发与工业生产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市唯一。培育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集聚海外留学人员到开发区领军办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群逐渐形成。希望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领导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充实科技部门的力量,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加强专利工作,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经济科技发展的后发优势。

  三、考核结果

  根据各县(市)区提交的相关材料,按照《南通市2006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要点》和县(市)与区分组考核的要求,经实地考察调研,并经市考核领导小组认真讨论,市委、市政府同意,确定2006年度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考核分档设奖:海安、启东、通州获县(市)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优秀奖,海门、如皋、如东获县(市)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进步奖。崇川区获区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优秀奖,港闸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区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