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督查工作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06-07-14 累计次数: 字体:[ ]

通办发〔2006〕32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和单位: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贯彻落实中发〔2004〕8号和16号文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的通知》(苏办发电〔2006〕36号)和《关于对中发〔2004〕8号、16号和苏发〔2004〕11号、〔2005〕21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苏办〔2006〕34号)。两份《通知》明确了中央和省督查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督查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督查迎检工作,推进我市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现将此次督查的有关事项和迎检要求通知如下:

  一、督查目的

  督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发〔2004〕8号、16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省委、省政府苏发〔2004〕11号、省委苏发〔2005〕21号文件和省文明委〔2004〕3号文件的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选树先进典型,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督查内容

  在全面了解中央、省委及省文明委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督查以下内容:

  (一)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情况。主要包括:治理网吧、互联网、网络游戏的情况;整治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的情况;整顿文化市场的情况;净化荧屏、声频的情况。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青少年教育网络的构建情况。主要包括: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和德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家庭教育的情况;发挥社区教师、“五老”队伍、各类志愿者和社区团队组织作用,整合社区资源的情况;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情况;各级各类媒体对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报道的情况。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材教学改进情况;辅导员队伍建设、师德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校园网管理情况及把学生思想教育纳入办学评估体系的情况。

  (四)在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情况。主要包括:结合大、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定具体计划,落实有效措施,创新方式方法,细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的情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大、中、小学进教材、进课堂的情况;在青少年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文明在江苏”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的情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的情况。

  (五)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情况。主要包括: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重点项目建设和管理“四纳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纳入部门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奖惩范围)的情况;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坚持公益性质,面向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公共服务,执行有关免费服务政策的情况;不同类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与学校、社区、家庭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功能的情况;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六)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长效工作机制的情况。主要包括:各地、各部门研究部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各有关部门落实目标任务分工的情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三、督查方式和时间

  督查采取4种方式进行:各地自查,记者暗访,统计局调查,督查组督查。督查时间:4月份~9月份。其中,省督查组、中央督查组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来我市进行督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立足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对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中央和省、市委主要领导对此次专项督查工作非常重视、非常关心,做好督查工作,是对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个“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基础工程”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迅速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对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照这次督查的重点内容,边查边改,务求实效。要针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突出问题,制定周密细致的整改方案,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拓展、延伸整治范围,巩固、提高整改成果。要着眼于制度建设,用创新的理念和举措,着力解决反复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长效机制,防止和克服短期行为。今后,市文明委将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对发现的严重违规违法的现象坚决予以曝光并严肃处理,同时坚决追究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三)强化项目管理,抓好重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着力推进通委发〔2004〕17号文件提出的“六大工程”、60件实事和通文明委〔2004〕5号文件提出的12项重点专项工作的落实。健全目标管理办法,选择重点工作列为年度目标管理项目。要将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推广传唱《新童谣》、精心打造“七彩之夏”暑期系列活动品牌、开展“情系十六运,小主人大行动” 主题系列活动、“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优秀影片进校园活动等列为重点工作项目,全程跟踪管理。

  (四)重视新闻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市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提高先进典型宣传和实施舆论监督的组织程度,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问责机制,切实履行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形成分工明确、守土有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组织和工作例会制度,形成政令畅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监督反馈机制,包括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现举报机制、联合查处机制、限时办结机制、社会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以及长效管理机制,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责成相关地方、部门认真整改并反馈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工作不实、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视情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