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04年度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评比情况的通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05-03-22 累计次数: 字体:[ ]

通办发〔2005〕14号 

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有关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机关作风建设、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组织了2004年度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评比工作,考评结果已经市委常委会讨论确认。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考评的总体原则
  2004年度考核评比工作总体上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4年市级机关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及目标责任制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通办发〔2004〕29号)、《关于做好2004年度市级机关年终考核评比工作的通知》(通办发〔2004〕90号)两个文件和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要求为依据,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在考核内容上突出三个重点即“三看三评”:通过分析单位工作目标,看单位争先创优的态度,评目标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日常督查考核,看单位实施管理的过程,评机关作风建设效果的好差;通过年终集中考评,看单位争先创优的结果,评单位工作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大小。
  在考评标准上把握好“三个尺度”:一是工作争先创优的难易程度;二是工作争先创优的层次高低;三是工作实绩对全市社会经济和全局工作的贡献大小。
在考评结果上力求趋向“三个一致”:一是与单位实际工作对南通经济社会贡献大小趋向一致;二是与领导评鉴趋向一致;三是与社会公论趋向一致。

  二、考评工作的实施过程
  这次考评工作进一步突出考核重点,注重考核实效,改进考核方式,更好地体现考核宗旨。具体分为单位自查评估、集中考核、汇总日常考核结果、市领导评鉴、社会评议等环节进行。
  单位自查评估由市级机关各单位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要求,认真进行自我总结、评估和打分。各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按要求报送有关材料,重点是争先创优情况及效果等方面的材料。
  集中考核工作由市年度综合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组织审核组、考核组和监督组分别对单位职能目标和机关作风建设共性目标审核、评议和考核打分,并实施全过程监督。审核组对单位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单位争先创优成果及单位重点工作目标实施结果。从市级机关有关单位和市人大、市政协抽调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工作较熟悉的相关同志组成四个考核小组,采用全封闭的方式进行集中考评工作,分别对综合服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执法监察部门、条管部门四个类别进行考评。考核组根据要求,在认真审阅单位申报材料的基础上,对照单位工作职责,认真分析、组织评议单位制定目标的态度和水平、目标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实施结果,重点评判单位争先创优成果的层次、影响力、贡献率和工作绩效,实行无记名打分,确定各单位的各项目标考核得分。为了体现打分的客观公正,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均不参与打分。由市纪委负责同志为组长、人大和政协有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督查室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工作监督组,负责对考核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考核、审核结果的复核工作。
  日常考核结果的汇总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4年市级机关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及目标责任制管理日常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通办发〔2004〕31号)的规定,由市机关作风建设督查室牵头通过明查暗访、举报投诉查处中查实的问题集中扣分,汇总统计。日常考核的重点是:单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及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的制定、分解、落实、考核情况;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廉政建设的执行情况;市领导批示件的办理及反馈情况;群众信访处理情况;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的会风、会纪情况;行风政风监督员明查暗访情况;社会评议意见的整改情况等。
市领导评鉴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四套班子的其他领导分别对所有参评单位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及目标责任制管理情况进行评鉴。
  社会评议工作由市作风办组织。组织了来自机关、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十三个界别的代表参与了社会评议。共发放社会评议表918张,回收873张,回收率为96%,由市年度综合考评工作小组进行汇总。

  三、考评结果
  根据通办发〔2004〕29号文规定,通过日常考核、年终考评、社会评议、领导评鉴四个方面考评和汇总,评出2003-2004年度人民满意单位、2004年度最佳办事单位、先进单位、良好单位、达标单位等考核档次。人民满意单位从连续两年的最佳办事单位中产生,最佳办事单位从先进单位中产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被评为人民满意单位、最佳办事单位和先进部门的不占名额指标,退出的名额均按规定比例递补产生。各考核档次不重叠计算。其中,2003-2004年度人民满意单位和2004年度最佳办事单位已通过公示。考评结果如下:
  (一)2003-2004年度人民满意单位(8个)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经贸委(乡镇局)、市外经贸局(口岸委)
  (二)2004年度最佳办事单位(8个,不含进入人民满意单位的2个单位)
  市委政法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计委、南通工商局、市地税局、市信访局、南通检验检疫局
  (三)2004年度先进单位(12个,不含进入最佳办事单位的10个单位)
  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国税局、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南通海关、市人事局(编办)、市委台办、市委统战部
  (四)2004年度良好单位(24个)
  市检察院、市建设局(建工与建材局)、市计生委、市城管局(城管执法局)、市广电局、市外办(侨办)、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体育局、市接待办、市委农办、南通质量技监局、南通海事局、市港务局、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气象局、南通供电公司、市中级法院、市物价局、市烟草局、市司法局
  (五)2004年度达标单位(40个)
  市委党校、市委老干部局、市体改办、市农发局、市科协、市农机局、市档案局、市政府法制办、南通日报社、市侨联、市委党史办(地方志办)、市铁路办、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人防办、市委610办、市粮食局、人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联、市供销总社、市物资总会、市卫生局、市残联、市民政局(老龄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通邮政局、市地震局、南通药监局、市文化局、南通海洋渔业指挥部、市旅游局、市房管局、市民族宗教局、南通渔检局(港监局)、市社科联、市规划局、银监南通分局、电信南通分公司、移动南通分公司、联通南通分公司